興義市:緊抓“兩大機遇”,著力打造“兩化”好蔬菜產業


興義市:緊抓“兩大機遇”,著力打造“兩化”好蔬菜產業

敬南鎮新坪村農村在蔬菜基地裡採摘絲瓜

時已春分,鶯飛燕舞。3月17日,走進興義市坪東街道楓塘村永光400多畝的好蔬菜產業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甜菜蕊正在地裡茁狀成長。工人們正忙著將成熟的菜蕊進行採摘,將其打包裝車後拉往廣州市場進行批發銷售。

興義市:緊抓“兩大機遇”,著力打造“兩化”好蔬菜產業

商販到蔬菜基地收購毛豆

去年以來,興義市緊緊抓住“貴州省蔬菜產業十大生產基地”和“黔西南州粵港澳大灣區蔬菜配送中心項目建設”兩大機遇,因地制宜劃分區域,明確功能定位,實施精耕細作,解難題補短板,加快“好蔬菜”產業基地縣建設規模化、現代化建設,實現“優質、高產、高效。
  以壩區為核心實施“產業革命”示範帶動。制定“好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市主管部門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地質,當地科學種菜“明白人”的數量、素質等自然環境條件,將下五屯、豐都等中部城郊區,白碗窯、烏沙等海拔1500米以上地相對寒冷的區域,倉更、泥凼等低熱河谷,敬南、木賈等壩區,科學劃分為常年蔬菜區、反季節蔬菜區和精品出口蔬菜區。

  採取“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靈活多樣的經營模式,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和餐桌消費需求,種植茄果、白菜、甘藍、芥菜、綠葉蔬菜、薯芋、蔥蒜、瓜、豆等9類消費者喜愛的主打蔬菜。

興義市:緊抓“兩大機遇”,著力打造“兩化”好蔬菜產業

豐都蔬菜基地的農民正要把整好的萵筍裝車運往市場銷售

開展點對點優質服務。市農業農村局、鄉鎮和街道、村共同組成“好蔬菜”產業規模化現代化建設專班,並對“技術指導、蔬菜質量、協調解難,產值產量”四項進行包保,開展立項、高新農技培訓、土地流轉等點對點的優質服務。去年,全市共舉辦250多期科技種菜培訓。興義白杆青菜、興義生薑、興義紅皮大蒜等106個蔬菜品種,獲“三品一標”認證。88個基地實現生產全程無公害。全市“好蔬菜”種植面積達34.5萬畝次,總產量達64萬噸,產值達15.8億元,帶動4.25萬農戶17萬多人實現增收。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當前,興義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聚焦北上廣、長三角、珠三角、重慶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省外市場,充分發揮低海拔河谷“天然溫室”、高海拔區“天然涼棚”、中海拔區年產3至5茬蔬菜“三大”優勢,開展“新引+地方”品種優選,“育、繁、推”一體化,“品種、育苗、管理、銷售”四個結合,在11個壩區,推廣“菜-菜-菜”、“菜-稻-菜”、“菜-煙-菜”等套種模式,提高複種指數。打造以烏沙、白碗窯、豬場坪、敬南鄉鎮為核心的早熟、反季節等特色蔬菜產業基地。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興義市今春已經開展“鄉鎮訂單+實施項目”高新實用農技培訓75期,培訓菜農4000餘人,種植好蔬菜14.2萬畝,產量25.5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39%。與去年同比增收2.84億元,帶動農戶7.2萬戶21.6萬人,人均增收1400元。當地的1800多個農民就近打工,勞務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來源:天眼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