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工作又帶娃,壓力那麼大,羅大倫給中國媽媽的12字養身心法

宋代的人們喜歡按書治病,有什麼病症,照書選方,抓藥治療一通,這樣的方法,很容易吃錯藥。64歲的蘇東坡,流放後獲朝廷赦令,迴歸路上,親友官員設宴款待。某日蘇東坡受涼腹瀉,自行用藥,第二天不顧身體,繼續赴宴,回來後不舒服,他又服用了自認為對的藥,結果病情加重,不久便喪命。

這是羅大倫博士在《女性養生三步走》中舉的亂吃藥,導致喪命的的故事。有人因為亂吃藥沒命,也有人因為懂吃藥,救了命。有人給羅博士留言稱,她的親人下了兩次病危通知書,她根據具體情況,用藥準確,讓老人轉危為安。羅大倫博士的《女性養生三步走》講述了女性從疏肝氣、陽陰血、修心性,三方面調理身體。

又工作又帶娃,壓力那麼大,羅大倫給中國媽媽的12字養身心法

羅大倫博士寫過很多暢銷書籍,比如《中醫祖傳的那點兒東西》《古代的中醫》《圖解舌診》,有學生甚至因為看了羅博士寫的關於中醫的書,才報名學中醫,將其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羅博士曾是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的主編,對於要上臺分享的嘉賓,羅博士有自己的堅持和選擇,不跟風,只選擇真正懂中醫的老師。羅博士對國學內容有自己的見解,免費給公眾講《道德經》《弟子規》,他講解的內容,能聯繫當下的實際生活。

自我判斷四要點

有句話叫“求醫不如求己”,但求己的前提,是能準確地自我判斷。羅博士在《女性養生三步走》中,提出了4個自我判斷的重點。

  1. 冷靜觀察
  2. 不一刀切
  3. 不先懷疑後論證
  4. 不自我欺騙

當覺得身體不舒服時,要回想下自己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出現這樣的症狀。比如,吃過什麼?天氣是否有變化?如果能學會觀察自己的舌頭,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這就是冷靜觀察。

蘇東坡對自己的身體方式,現在其實也很常見,很多人一聽聞什麼保健品好,就買來吃,不管自己是不是適合,會不會吃出毛病,先跟風求個踏實,別的一概不管。這和一刀切極其相似,病症是複雜的,一個人生病,很多時候,都是幾種情況交雜一起,要學會辯證地看。

又工作又帶娃,壓力那麼大,羅大倫給中國媽媽的12字養身心法

網上有很多的疾病的測試,只要是個人,對照一番,都會覺得自己命不久矣,什麼病都對的上,一看就會覺得“對對對,我就是這樣,說的就是我啊”。羅博士在書中分享了這樣一件事:他的一位朋友妻子,有一天回家時覺得胳膊很麻,懷疑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接著就感到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他們去醫院檢查,結果都是好的。回家的途中,朋友拿起妻子的包,女人的包,那可是哆啦A夢的口袋,什麼都有,什麼都能裝進去,所以會很重。他仔細一琢磨妻子拎著包逛一下午的街,胳膊肯定麻,後面胸悶氣短,可能就是因為緊張導致的。羅博士這位朋友妻子,就是先懷疑自己心臟有問題,再用出現的胸悶氣短來論證這個懷疑。客觀地觀察,不給自己的身體貼上“病”的標籤,也就不會去找證據去證明。

很多人因為面子,和醫生講述病情的時候會隱瞞,羅博士遇到的一位患者,經過診斷,詢問她是否經常生氣,這位患者否認,說自己脾氣很好。這樣的回答,讓羅博士懷疑自己是不是診斷錯了,結果她身邊的朋友,後來悄悄說,在單位的她,脾氣最大。不隱瞞,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醫生的一種尊重

學會觀察自己,辯證客觀地看問題,不懷疑不自我欺騙,最瞭解自己的還是自己,真正的判斷標準,其實在自己的內心。

家源性肝氣不舒

羅博士給一位知名企業家的母親治療過,老太太經常胃痛、心臟也不舒服。羅博士診斷後,認為老太太是肝氣不舒,話一出,旁邊的人都不相信,覺得老太太沒什麼煩心事,可是老太太卻紅了眼,哭了。原來在家裡,老太太的老伴,在生活中,總是不停地指責老太太,各種要求。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老太太氣出了病。

這是長期情感壓抑的結果,如果不調理,有可能害人害己。有意思的是,羅博士給這種因為伴侶、父母、子女引起的生病,起了一個名字——家源性肝氣不舒,仔細想想,這個名字還真是貼切。張譯演的電視劇《重生》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女性,被丈夫懷疑曾經出軌,就一直被冷嘲熱諷地對待,包括同住一屋的公婆。在一次丈夫的言語攻擊下,憤怒的女性,失手殺了丈夫,而後不知情的婆婆,習慣性地羞辱她,這位女性索性舉起刀連公婆一起殺害,看著自己犯下的,最終她選擇跳樓自殺。

海清在電視劇《安家》中飾演的宮醫生,是現代很多女性的現狀,她們不僅在單位壓力大,因為和公婆同住,育兒觀念不同,在家壓力也大。生氣導致的肝氣不舒,是很多疾病的開端。但有沒有肝氣不舒,自己心裡最清楚。在《女性養生三步走》中,羅博士分析了具體情況,也給出相對應的調理思路。

又工作又帶娃,壓力那麼大,羅大倫給中國媽媽的12字養身心法

終極修煉在修心

有患者和羅博士反應,為什麼有的藥吃了一段時間好轉後,又會反覆出現,患者很困惑,難不成要這樣一直吃下去?答案肯定是顯而易見的,吃藥只是一種手段,最重要最根本的還是要學會修心。《女性養生三步走》裡,關於如何修心,羅博士給出了12字真言。

站得高,看得遠

站得高和看得遠,可以說是把時間線拉長。很多事當時覺得很難,跨不過去,等一段時間再回頭看看,可能就覺得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生氣。

想得開

“凡事想開一點”,這句話,何嘗不是我們安慰別人的常用句,可就是因為想不開,很多人才會鬱結。有人說自己每天受氣,就像“泔水桶”,羅博士覺得何不將泔水桶,變成一條水渠,讓它流動起來,進行自我淨化。

活得透

活得長壽的不一定是有多會養生的,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顆淡然的心,凡事看得透徹,不計較。羅博士不僅僅是一位中醫大家,在語言的用詞上,更是生動,他將”活得透“,比喻成風箱,不需要太多的佔有慾,純粹地享受生命的過程就好。

瞭解自己,觀察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性才是根本,難道這是羅博士最想告訴我們的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建立對的觀念,用正確的方式,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家人,讓家變得溫暖,而非生氣的源泉。

又工作又帶娃,壓力那麼大,羅大倫給中國媽媽的12字養身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