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引子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這段廣為人知的話,出自狄更斯的《雙城記》。

《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大革命為背景,深刻描寫了守舊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仇恨和衝突。這段話卻也能生動地刻畫如今這個時代一部分女性,既要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又要在家庭中完成自己的"性別使命"的狀態。這,是兩難境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在"女人能頂半邊天"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女性"打開家門",走進學校,走進工廠,跟男性一樣去學習知識,貢獻體力和智力。中國的女性因此越過了"自我覺醒"的階段,被"強制喚醒"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建設中。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當女性跟男性有了同樣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機會後,並不代表著在家庭裡女性跟男性分擔同樣的職責義務。後面這句話如果換成"並不代表著在家庭裡男性跟女性分擔同樣的職責義務",可能更具有幽默諷刺效果。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發展從來不是步調一致的。中國的女性已經成為創造生產力的不可忽視的部分,但女性觀念並沒有跟上她們的創造力。當事業與生活之間產生了矛盾,女性通常是那個進退兩難的一方。

我們不妨從一兩個真實案例中"管中窺豹"。

小W畢業後穩紮穩打工作了幾年。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因丈夫工作調動到異地,為家庭完整,她毅然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做了全職媽媽。即便在家帶孩子,她也沒有放鬆學習和自我提升。所以當孩子上了小學,心懷夢想的她選擇了重返職場。她有很強的工作的能力,超高的執行力和領悟力,但是由於職場間隔期太長,轉行跨度又大,好多事情必然要重新學起。再就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在她逐漸適應了工作環境,準備大幹一場時,新的挑戰又來了。疫情期間,老人在外地幫不上忙,她要在家辦公,同時兼顧兩個孩子的三餐、網課、作業。她向來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工作上她不斷給自己加碼已經夠累,如果還要做那麼多的家務,我能想象一天下來她的樣子。丈夫需要去單位辦公,在家裡也已經盡力分擔,但是無論如何,孩子總是天然地先去找媽媽,老師也總是第一反應給媽媽發信息……

如今,"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已經成為一個帶有明顯性別歧視的問題,面試、採訪的時候,女性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回答。但是,如果"出題人"是生活本身,你又該如何拒絕,或者,如何回答?

小F在大家眼裡溫柔知性、積極有愛,是周圍人的力量源泉。平日總是笑眯眯的她曾經陷入過情緒低谷。高學歷的她畢業時本來可以去從事自己從小到大就夢想的職業,但在家庭與夢想之間,她不情願地選擇了顧全家庭。當丈夫到一個更大的城市發展,她也不得不放下了本已經順風順水的工作,"嫁雞隨雞"。在大城市裡做著自己並不喜歡、也不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工作。本來神采奕奕的她,在這樣的環境中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身體越來越差,情緒也越來越不好。

你以為這僅僅是個案嗎?

時代給了女性施展才華和智慧的機會,時代卻沒有更新保障女性施展才華和智慧的條件。

在《大學的未來》這本書中提到,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讀博士,即便科研領域的職業前景變得越來越糟?其中一個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女性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高的預期,她們想在學術界、法律界、商界或者醫學界有所作為。

而現實的情況是什麼?

"硅谷最有影響力的女人"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說,全世界都告訴男人可以"兩者兼得",而女性只能"選擇其一"。男人可以既有事業又有家庭,這在哪裡都一樣;而女性往往選擇要事業或者要家庭。

就好像有人總是激情澎湃地告訴你:你跟男人是一樣的,你要出去工作,你要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可是當家務沒人做、孩子沒人管時,同樣的一群人又會群情激憤譴責你:為什麼你不好好顧家,孩子都讓你管成什麼樣子了,你工作再好有什麼用!

怎麼辦?妥協?放棄?如果非要找個唯一的答案,那就是跟隨你的心。

不管是選擇家庭還是選擇事業,還是要兩者兼顧,都是可行性的選擇。只是,選擇要遵從自己的內心。這樣,才是對自己的尊重。當你選擇了家庭,就做個開開心心的主婦:當你選擇了事業,就在職場兢兢業業:當你選擇了兩者兼顧,就痛並快樂著。

只是,所有的這些事情,不要再給自己套上"應該""必須"這樣的字眼。

在追求男女平等這件事上,我們想要的是平權,而不是特權,是不受任何觀念限制、不受世俗約束的對自己的決定權;是工作和家庭的分工不是建立在性別差異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同為平等的人的基礎上。

時代的發展造就了時代的觀念,引領我們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負自己,不負愛與自由。因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時節,這是希望之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