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大同的記憶——一張老照片


古城大同的記憶——一張老照片

一張老照片

偶爾在翻相冊時,看到了這張照片,按照照片上記錄的時間來算,當時我20歲,參加工作兩年了。

在那個“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年代裡,“全民皆兵”,因為年輕就榮幸的成為了民兵,民兵有兩個級別,我只是一個普通民兵,而更高一級的是基幹民兵,這個級別一是退伍軍人,二是紅五類,我不過離基幹民兵稍差一步,因為家庭出身。

回想起來,這應該是在一次民兵訓練中拍照的,也是唯一的一次的徒步拉練任務,具體的記不太清楚了,但唯一的記憶是從市區經雲岡後到達了北郊區,即現在的雲岡區。第一次徒則是在“wG”中大串聯時,從天津徒步到北京了,時年17歲。

因為一直在城市中生活,對於農村生活習慣不大瞭解,所以也鬧出了一個笑話。我們去村裡是吃派飯的,每家根據不同的情況會派兩仨個人去吃飯,飯後交給村民幾兩糧票和幾角錢,具體的記不住了,但吃飯的情景卻依然留在了腦海之中。

我們去的那家看家庭條比較殷實,據說男人是在村裡教書,家裡正在蓋房子,恰好是上樑的日子,在我的認知裡,蓋房子上樑是一件大事,應該是十分隆重的,而且按照風水的講究,樑上應懸掛一些鎮物,可是在那個年代裡,一切從簡。到了飯點,我們幾個就去到了村民家。

一進門,看到桌子上有醬油壺,擺著一盆熟豆麵,心想這應該是吃沾豆麵糕吧,心裡十分興奮,因為北郊區是黃米(黍子)的主產區,而且又恰逢上樑大喜之日,肯定是吃糕慶祝一下。因為在我們這個地方,凡有大事,即紅白喜,均是吃油炸糕。我們幾個圍坐在桌邊,等待女主人為我們盛飯,可是女主人卻給我們一個端上一碗稀飯,當時感覺是很納悶,這稀飯和幹豆麵是如何吃呢?於是放慢了吃飯的速度,等看看別人是如何的神操作。

和我們一桌的有一個幹活的木匠,口見他慢慢的喝了一口稀飯,用筷子把幹豆麵撥在稀飯裡,然後不停的攪動了幾下,形成了麵疙瘩,然後就這樣吃。看到這裡我明白了,這就和平常我們吃的塊壘啊!不過塊壘是先把山藥煮熟了,然後拌進面,形成疙瘩狀後再加點油,蔥花炒著吃。而這個吃法是平生第一次見。

我隨手撥了點面到碗裡,也攪動了幾下,沒想到瞬間成了半大碗,我有點驚訝,雖然說有點乾的噎人,但又不好意思剩下了,生硬吃了進去。

這張照片應該是出發前的拍照留念吧,這也是那個青蔥歲月的一個美好記憶!

朋友,你還記得這段歷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