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不出家門就可以“環遊世界”,通過網絡,你可以看到世界任何角落的風光,比如:南極。

你可能看過南極夏季的樣子。

但是,你見過南極冬季,乃至四季更替、冰山緩緩移動的樣子嗎?

該視頻是南極科考隊員李航歷時一年半拍攝整理而成,記錄了在他在南極科考期間見到的冰山、極光、企鵝等,還有工作時的部分場景。

你也被驚豔到了對吧?

2分多鐘的視頻,濃縮了南極的四季變化,美輪美奐的南極風光讓我們歎為觀止,但攝影師拍攝過程的艱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眾所周知:南極洲是地球上具有最極端環境的地理單元。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最極端?有多極端?

全球最寒冷的大洲:

每年8月是南極大陸溫度最低的時候,內陸溫度在-70℃~-40℃之間,沿海地區溫度在-30℃~-15℃之間,絕對的滴水成冰。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全球最乾旱的大洲:

年降水量僅120~150mm,南緯80°以南幾乎為零,和撒哈拉沙漠的降水量相差無幾。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全球風速最高的大洲:

南極地勢高,溫度低,中心高原與沿海地區之間呈陡坡地形,促使高空冷空氣沿山坡迅速移動,形成特殊的“下降風”,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其最快可超過300km/h(復興號提速前也就250km/h),名副其實的“風極”。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暴風雪太大,只適合匍匐前進

其實,南極也曾有過草長鶯飛的時候

那時候的南極屬於暖溫帶至寒溫帶氣候類型,到處森林綿延,綠草如茵。(現在南極大陸冰蓋下海量的煤礦資源,就是那個時候的古植物經成煤作用形成的。)

地質學家在南極找到的許多恐龍(如水龍獸)、鯨、各種鳥類和植物的化石都是很好的證明。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水龍獸化石

大約3400萬年前,南美洲板塊最終與南極板塊斷離,於是德雷克海峽打開,南極大陸徹底孤立,並在其周圍形成環繞南極的洋流和猛烈的西風帶

環極洋流和西風帶在很大程度上隔離了南極大陸與中低緯度區域的熱交換,使南極開始變冷。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氣候環境也從亞溫帶逐漸向寒帶的泰加林和苔原環境過渡,高山上開始出現山麓冰川。

到距今140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隨著一次全球尺度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氣候事件,南極大陸的地表溫度迅速下降,逐漸形成類似今天規模的大陸型冰蓋。

南極冰蓋平均厚2300米,最厚的地方達到4600米。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如此多的冰雪是從哪裡來的呢?

答曰:本地降雪,由於溫度太低,降雪不融化,於是年復一年的降雪堆積起來,不斷加厚。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當雪層超過大約100米時,由於雪粒自身的重量,下層的雪就會開始固結成冰。

隨著雪層繼續加厚,深部壓出的冰比重越大,一部分原本存在於雪中的空氣分子也會被壓入冰的晶格中,形成堅硬的藍冰。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南極和北極地區的極端氣候條件,在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南極周邊的南大洋覆蓋的冰架和垮落到海里的巨大冰山, 融化成大量冷水,形成巨大的洋底冷水流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這種冷水洋流可以越過赤道,影響到北半球氣候。

對於地球來說,全球的大洋環流體系就像人體的血液系統,而南極冷水則是參與啟動了這個系統的運行。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在南極最容易觀測全球氣候變化的波動。

如果全球氣溫稍稍升高一點,南大洋的季節海冰面積就會迅速減少,反之亦然。

而海冰面積的變化又會加劇全球氣溫的進一步變化。

因為海水和冰雪對陽光的反照率差很多倍,海冰面積減少,海水就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能,使地球氣溫更快上升。

因此,也可以說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放大器

南極和北極都在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但二者相比較,南極的影響更大一些。

無論是年平均溫度還是極端溫度,南極都比北極低20多攝氏度。

北冰洋的海冰融化與否,對於全球海平面變化的影響不會很大(格陵蘭冰蓋融化可使海平面上升5米多),

南極冰蓋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6米,必將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

當南極的365天濃縮成2分59秒

知識點

成煤作用:是指高等植物在泥炭沼澤中持續地生長和死亡,其殘骸不斷堆積,經過長期而複雜的生物化學,地球化學,物理化學作用和地質化學作用逐漸演化成泥炭、褐煤、煙煤和無煙煤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