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你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此時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能摘下口罩,和親朋好友熱情擁抱,走出門去欣賞美好的春光。


當整個世界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的時候,步履匆忙的我們才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重要卻不常被提及的問題,諸如生命的意義,諸如快樂。


曾經作為新華社駐美記者的李小曉,也喜歡問別人這個問題:“你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儘管這個問題看起來毫無新意,但她確實渴望知道答案。


走過50多個國家,她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有很明確的答案,但這樣的人往往有著不可複製的人生。比如一個滑長板的兄弟,堅信滑板上有整個大千世界,即使提到有同僚就在一次滑長板途中死去,他也只是默哀片刻,依舊仰起頭,眼裡閃光,說,死得其所。


再比如一個話劇演員,他工作在舞臺上,在臺下聊的是戲劇,朋友圈曬的是戲劇,晚上和一群人喝到斷片兒,嘴裡嘟囔的還是戲劇。他說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演戲,攢錢,然後去荷蘭藝術節,不睡覺, 看遍每一場戲。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而大部分人只是思索片刻,說:“這是個好問題,我得好好想想。”


還有一些人的答案很抽象,比如“奮鬥令我快樂”。但這種快樂很難具體化,當問到他們最快樂的瞬間、最快樂的場景,對方往往便無言以對了。


許多人充滿責任感、使命感、成就感,但在他們真實的人生中, 竟沒有一個具體的情境,在那一刻,可以欣喜若狂。


而對於李小曉來說,快樂的事情可能跟生命長度有一定關係。在她的新書《趕路人》一書中,她試圖和內心最深處的自己對話,找到生命最本真的渴望。而這個答案,或許對我們也有啟發。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假如只有幾個小時


我渴望有一位年近九旬的長者給我講講他的一生。這位長者頭腦和口齒都清晰,對時代和社會沒有怨念,豁達客觀。從童年的青山綠水講到成年後的遠行和歡縱,講失敗,講失去,講失而復得。然後咖啡見底,我陪他笑到流淚。


假如有幾天時間


我希望飛去紐約。那是承載了我四年漂泊青春的城市。


白天假裝是初訪的遊客,穿黑色棉布裙子,光腿,黑色球鞋,在唐人街買路邊的雞蛋仔和天仁茗茶的凍奶茶,一路走到 SOHO,遇到一家當地設計師小店,在裡面尋到一條一見鍾情的連衣裙,當場換上,走出門,快步疾行,裙襬隨風揚起,球鞋的橡膠底踩在路邊的落葉上,發出柔軟的咯吱聲。這時,最好恰巧經過街邊的賣藝人,他在大聲唱著披頭士的歌,我穿著新裙子在他身邊起舞,他舉著吉他與我應和,曲罷,我旁若無人地離去,嘴角上揚。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夜晚我則迴歸老紐約客的身份,呼朋引伴,將那些我想念的朋友都喚出來,集結在我們熟悉的下城酒吧,放肆痛飲。酒桌上永遠有和諧的組合:有一個話癆,永遠不會冷場;有一個人一臉懵懂,被大家拿來開玩笑;有一個人喝了酒就傻笑,然後乖乖去嘔吐,然後不省人事;還有一個人默默喝到最後,然後開始高唱祖國,懷念故土。大家的智商都暫時降為零,笑點降為零,任何一句話都能讓大家笑得背過氣去,彷彿積攢了一整年的壓抑與毒素,都在這些放肆的笑聲中徹底釋放了。


假如有一個月時間


我希望去印度的佛學院。每天早上 4 點起床,冥想,做瑜伽,禪修,甚至禁語。吃最簡單的素食,汗水浸在輕薄的衣衫上,用清涼油驅趕蚊蠅。每天彷彿什麼都不用想,但一個月過去,卻什麼都想通了。狂妄的心安寧了,有頓悟的狂喜:原來人生的哲學,是舉重若輕。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去四川大涼山,當那個把全村的雞都偷吃掉的角色。


一個月無法洗澡,開始習慣自己的味道。遇到幾個自己真心喜歡的孩子,每日和他們嬉鬧。遇到幾個年齡相仿的女人,叫她們來我住的房間,給每個人畫個好看的妝,梳個好看的髮型。


試著和男人一起下地幹活,螞蟥鑽進小腿,皮膚被曬乾裂,這些痛與傷口,讓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是天地間的生靈,而不是生來寄居在中環鋼筋混凝土中的機械人。


我此後可以每年將一半的薪水寄給他們,讓他們建學校。學校不需要寫我的名字,但我希望我喜歡的幾個孩子可以給我寄信和照片。我清楚我沒有多麼高尚,我是需要這樣的貧窮與真誠來幫自己尋找缺失的幸福感和存在感。我想至少這好於那些用慈善來提高聲譽的人, 我用我真誠的相待與付出,換回一個更堅強和清醒的自己。

假如奢侈到有整整一年的光陰


我希望去法國南部的格拉斯,租一座有庭院的房子,最好有爬山虎蜿蜒在我臥室的窗前。我很快便和方圓一公里內的居民都混了個臉熟,會一點三腳貓的法語,他們會一點不流利的英語,這讓彼此的交談變得充滿想象空間。有時理解了對方六成的意思,另外四成就瞎蒙亂猜。有時對方說一句簡單的比喻,加上自說自話,就彷彿變成頗有深意的人生哲理。


每日的行程簡單卻不乏味。晨起吃一頓早餐,有新鮮的藍莓醬、可頌麵包、現煮的咖啡和鮮牛乳。之後坐在庭院裡寫作。寫身邊的街坊鄰里,寫舊貨市場淘到的圍裙,寫美食,寫剛聽到的笑話,以及一切美好的東西。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結束了上午的寫作,我就去鄰居家裡看他們打理花園。歐洲人擅長園藝,一邊修剪玫瑰藤,一邊比畫著聊天。工作間歇,一起在花園裡的石桌前用畫著浮雕的茶具沏一壺熱茶,吃一點火腿肉、羊乾酪和水果。溫暖的紅茶順著喉嚨流進胃裡,五臟六腑都變得柔軟舒適了。


然後我會去崖壁下的海里游泳。我要散開頭髮,臉上除了防曬霜沒有任何妝,身上除了游泳衣沒有任何綴飾。海水被陽光照得閃亮剔透,乾淨得能一眼看到十幾米深海底的沙礫和魚。我從崖上躍入水中,驚走幾尾小花魚,然後重新將頭冒出水面,平躺在清涼的水面上,任炙熱的陽光直射在我的面孔和肚臍上,皮膚泛出溫暖的紅色。


晚上我要去當地的小館子,吃一頓漫長的晚餐。整個餐廳只有兩三張桌子,所有客人都認識老闆。老闆本人就是廚師,沒有菜單,老闆根據時令和心情安排當晚的菜餚,當然,永遠都是驚喜。上幾杯當地酒莊的葡萄酒,搭配相應的乳酪芝士。很大的白色盤子中間擺放著精緻的布列塔尼蝦,配火龍果皮和閃光鱘魚子醬。黑松露是豬新鮮拱出土的,和小牛肉煎在一起,在舌尖釋放出酸甜略帶迷迭香的味道。八道菜,八道酒。食到夜深處,客人們開始換桌而坐,席間充滿連比帶畫的法式笑話、爽朗的笑聲和尖叫。


假如有一天,一個月,一年,我都可以按照自己最強烈的意願去度過。

但如果有整個後半生呢?

寫到這句,我則瞬間頓筆了。


假如有一個期限,我便可以不顧一切,像迎接世界末日一樣,不虛度。


但問題是我不知道這個期限在哪裡。生活因為有未來而值得期待,卻也因有未來而被未來的責任感所綁架。


我知道怎樣讓自己快樂,但卻不容許自己那樣做。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這是一種深度的內在糾結,是自我選擇,是因為人類社會現階段還沒有完善到能給我們足夠的空間和安全感。


這種糾結就像一幅彩虹圖,最左邊是自我愉悅,最右邊是社會責任。然後每個人都在這幅彩虹圖上有一個指針,尋找適合自己的平衡刻度。


我們該如何找到這樣的刻度?抑或說,學會和生活和解呢?


本週三晚上,《趕路人》作者李小曉將來到直播間和大家見面,一起聊聊她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所經歷的那些人和事兒。相信在這些故事裡,你也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和共鳴。


直播預告


直播主題:圍困的日子裡,與生活和解


時間:3月25日(週三)晚20點-21點


參與方式:掃描海報上方二維碼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趕路人》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有著閱讀質感的小說文集,也是一本容易引人共鳴的讀心著作。親情、愛情、鄉情、婚姻、疾病……是人行走於世間繞不開的永恆主題,這些主題,演繹出了一個又一個截然不同又頗有共鳴的故事。


故事總是開始於結束之後,我們都忙著趕路,有的時候卻不明方向,有過彷徨,有過迷茫,在人生的單行道上,嚐盡人間百味。


作者在前行的過程中,將自己聽到的故事、心情、思考傾注筆端,分享他人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自己,產生共鳴,最終與生活和解


直播預告 | 那些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插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