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未來更像“非典”還是“甲流”?專家組迴應

疫情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平緩,病例數字終於實現市民日切期盼的“歸零”。爾後,該如何研判疫情走勢?武漢疫情分析小組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就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權威解答。該小組是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和中國疾控中心聯合上海、江蘇、浙江、湖北疾控部門在武漢臨時組建的。


新冠肺炎未來更像“非典”還是“甲流”?專家組回應


非典或甲流?

新冠病毒未來更“像”誰尚難確定


疫情分析小組組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長、教育培訓處處長羅會明稱,新增病例低髮狀態下,疫情防控和生產恢復必須兼顧,汽車和行人適量增多其實是件好事。“在常態之下,進一步檢驗疫情控制效果,更有利於我們認識新冠,保持防控工作可持續性。”


雷正龍提到,疫情反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說:“最怕的是大家心態麻痺或鬆懈了,該採取的防控措施不採取,開始搓麻將、甚至‘報復性’聚集,這些會惹來麻煩。”而避免風險的關鍵在於完善敏感的監測系統,“四早”舉措落實到位,廣泛開展健康教育。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未來總體走勢,羅會明分析,歸納國內外專家看法,新冠肺炎或將循兩種路徑之一。

其一類似2003年非典,暴發過後經強力圍堵,之後再未發現傳播跡象。


其二的代表性傳染疾病為2009年甲型流感H1N1,起初在墨西哥、美國出現,全球大流行隨之而來;近年成為人類季節性流感,每年均可能出現。甲流等儘管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但不再被認為是“特別”的傳染病或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最終會走向哪一個,現在還不確定。無論是哪種情形,我們必須做好長期作戰準備,穩紮穩打。”他說。


“復陽”未必是復發

未接到“復陽”病例再傳染報告


針對武漢一些出院病例複檢核酸陽性的情況,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表示,所謂“復陽”未必是患者治癒出院後又被感染。


“我們通過病理解剖發現,病毒在肺裡隱藏很深”,她表示,有時通過常規的肺泡灌洗液、鼻咽拭子檢測顯示核酸陰性,但身體可能會保持帶病毒狀態,而持續多長時間尚在研究中。


焦雅輝介紹,目前所發現的“復陽”現象基本都在患者出院後兩週之內,且檢測到的都是病毒核酸片段。從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和核酸情況看,患者的傳染力很低,目前沒有接到“復陽”患者傳染他人的報告。


她還表示,康復期患者體內有了抗體,

但“抗體是終身免疫還是僅持續一段時間仍有待觀察”。


摘口罩為時尚早


國家衛健委3月17日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在部分場合建議僅備用口罩、甚至可不佩戴口罩。


分析小組專家對此表示:“人們的生活不能365天都戴口罩,這畢竟不是常態。如果以相對科學的態度看,在需要時務必佩戴口罩,此外也無需過度緊張。”


“現在摘口罩還為時尚早。”焦雅輝說,雖然武漢連續幾天報告新增確診、疑似是零,但監測發熱門診發現,每天還有幾百名就診病人和一些留觀病人。在新增確診病例裡,有零星患者是在社區發熱,然後到醫院就診,最終成為了疑似或確診病例。這提示我們,社區產生病人的風險還存在。

“大家也不要恐慌。不會(再)出現1月份武漢的情況。”

記 者 / 楊程晨 冉文娟 來 源 / 中國新聞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