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引子

眾所周知,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其外在表現是不一樣的。

案例一:媽媽帶著佳佳去做客,到了主人家,主人家已經來了很多和佳佳年齡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小朋友和熱情地上前來邀請佳佳一起玩,可佳佳面對小朋友的邀請不但不敢接受,還躲到媽媽的身後。媽媽臉上有點掛不住,一邊把佳佳從身後拉向身前,一邊跟佳佳說不要害羞,催促她大方接受小朋友們的邀請,和大家一起去玩。

案例二:亮亮小朋友總體上表現還不錯,見人也會主動打招呼,但就是很容易發小脾氣,只要自己感到不開心,他就氣鼓鼓地不理人,或者是大哭大鬧。

顯然,上述案例中的兩個孩子分別具有不同的氣質特點。針對不同氣質特點的孩子,父母所採取的教養方式自然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區別對待,這樣才能收到較理想的教育效果,充分發揮出孩子的最佳狀態。

針對前一個案例中的孩子,父母在養育中就不要過於催促,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要尋找機會讓孩子多嘗試,學會適應新的環境。儘管這類型孩子比較羞澀,但教他們一些對付類似情景的技巧,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陌生環境。

針對後一個案例中的孩子,父母則需要及時鼓勵孩子的恰當表現,而對那些負面的行為表現進行冷處理。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可以教他一些管理情緒的方法來釋放負面情緒,比如玩親子游戲、開展各種運動等。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這些方式來學會調節和舒緩自己的情緒。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01 托馬斯的三種兒童氣質劃分類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有的孩子性格活潑外向,容易適應新的外部環境;有的偏於安靜,喜歡一個人獨處;有的性情急躁,容易發脾氣;有的性子慢條斯理,遇事優柔寡斷。這些個體上的差異,就是與生俱來的氣質所表現出的不同差異。

種種研究表明,從新生兒開始就已具有氣質上的差異。托馬斯等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兒童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氣質類型:容易型、遲緩型和困難型。大多數兒童都屬於容易型,佔研究對象的40%,15%屬於遲緩型,10%屬於困難型。除以上三類氣質類型外,還有35%的兒童屬於三者的混合類型。

1.容易型。這類兒童的飲食、睡眠習慣等有規律,比較活躍,容易適應新環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們一般心情愉快、求知慾強、喜愛遊戲,對成人的交往行為反應積極。

2.遲緩型。這類兒童平時活動時不易興奮,相對來說不怎麼活躍,反應強度比較弱,情緒比較消極,表現為安靜和退縮,對環境的改變適應較慢。

3.困難型。這類兒童突出的特點是生理節律混亂,飲食、睡眠等缺乏規律;平時不太友好,情緒不穩定,易煩躁,愛吵鬧,不易安撫;對新環境很難適應,遇到新奇的事物或人容易產生退縮行為;主導情緒消極、緊張,容易分心等。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02 針對孩子氣質的不同特點選擇恰當的教養方式

科學測查孩子的氣質類型,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氣質特點,從而採用合適的方式教養孩子,使孩子發揮出最佳的狀態,並預防行為問題的發生。

1.認真觀察孩子,深入瞭解孩子的氣質特點

作為父母或教師,應當瞭解孩子的氣質類型和特徵,在養育時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細心觀察,以瞭解孩子的氣質,並且要準確地把握有關氣質方面的知識,並恰當地運用到養育過程中。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氣質特徵,每一種氣質都有其優缺點,氣質並無好壞之分。成人要了解和認識孩子的氣質特點,發揮他們氣質中的優點,修正不良的氣質特點,更加個性化地養育孩子。

2.針對孩子的不同氣質類型選擇恰當的教養方式

托馬斯和切斯提出了吻合度理論,即安全型依戀的形成是由於兒童受到的撫養與他們的自身氣質相吻合;而非安全型依戀的產生,可能是由於壓力過大和比較死板的養護者無法適應兒童的氣質。

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對於關注和愛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父母要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來養育孩子,滿足不同特點孩子的親密需要,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

● 對於容易型氣質類型的孩子,他們生活有規律,情緒愉悅,適應新環境能力強,因而父母養育起來比較容易。他們對父母的撫養活動給予了積極的反饋,這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情感,孩子也會覺得父母關心、愛護自己,在情緒和行為表現上會更加積極,發展也更為迅速。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 對於困難型氣質類型的孩子,他們的生活缺乏規律,時常哭鬧,不易安撫,這些孩子養育起來比較困難。父母往往感到束手無策,時間長了,就會對孩子失去耐心。因此,父母需要付出較多的體力和精力,積極地適應和耐心地說服孩子,理性剋制好自己的情緒,掌握一定的技巧來應對易煩躁和愛哭鬧的孩子,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起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 對於遲緩型氣質類型的孩子,他們對新事物和新環境的反應也比較消極,情緒不什麼愉快,但不如困難型兒童那麼強烈。這類孩子就需要父母特別的耐心和寬容,如果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往往會事與願違。

總而言之,針對後兩種氣質類型的孩子,父母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嘗試,積極主動地喚起孩子的反應,不能因為一時得不到孩子積極的回應就失去信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和正確的引導,這兩類型氣質的孩子會朝著積極的方向轉化,獲得安全型依戀。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3.對孩子的自信、果斷和主動等非抑制行為要加以正確引導

何謂非抑制行為?這是發展心理學家卡根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兒童在面對陌生情意最初的一小段時間,其表現出不怕生、善於交往、主動接近陌生情意的行為。

“氣質”理論告訴我們,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敏感性”教育時,要對孩子的非抑制行為加以正確引導。一方面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和加強孩子在日常規則方面的教育。

​父母在早期的養育中,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制定相應策略,增加親子間的關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不同氣質娃,教養不能千篇一律,這樣養育娃,能發揮娃的最佳狀態

結語

不同氣質的孩子,有其不同的發展特點,在本質上並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的區分,父母要坦然接受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間的教育態度要一致,給孩子良好的示範。父母還要依據孩子的氣質特點,採取相應的教養策略,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成長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快樂健康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