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用美林時鐘指導我們的投資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一起滾雪球呀


化繁為簡,用美林時鐘指導我們的投資

我是小馬哥,我的座右銘是:做一個正直的、對社會有貢獻的獨立理財師。這是我第46篇原創文章,歡迎朋友們點贊、轉發。


美林時鐘(The Investment Clock)由美國美林證券在2004年提出。它以美國1973年~2004年之間的30年曆史數據為研究基礎,將資產輪動、行業運轉與經濟週期聯繫起來,力求回答“在經濟處於某種情況時應該買什麼”的資產配置問題。它主要通過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兩類指標來判斷週期,經濟下行加通脹低迷的時候是衰退期,經濟上行加通脹低迷的時候就是復甦期。經濟上行加通脹走高的時候就是過熱期,經濟下行加通脹走高的時候就是滯漲期,可以形象的用下面這個圖來表示。

化繁為簡,用美林時鐘指導我們的投資

01


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應該是衰退末期,本來是即將邁入復甦初期的,被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情的打了下來。


衰退期(GDP+CPI)GPD增速下降,CPI終於剎住了,和GDP同步即增速下降


在這個時期,經濟增長低迷,物價也出現整體回落,公司與個人購買力普遍不佳,股市與基金也沒什麼回報價值。不過從戰略角度來看,衰退期是非常好的佈局證券市場的機會,當大家都不看好股市的時候,更大的機會也在慢慢醞釀。嘗試性的小幅建倉,是一種較為積極的配置策略,我推薦這時應該開始基金定投。


同時,由於沒有了通脹壓力的干擾,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可能採取降息或降存準的手段,債券迎來利好,因此做資產配置時也可以考慮債券。


02


復甦期(GDP + CPI)GPD增長在前,CPI還沒漲上來


在經濟復甦期,股票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配置選擇。因為股票投資本質上賺的就是經濟增長的錢。只要經濟運轉健康、長期向好,股票,或者說股票型基金必然是大類資產的必要配置,它會依託經濟的持續增長而給予我們很好的回報。


同時,由於金融環境相對寬鬆(至少不會加息),債券的表現也相對不錯,可以配置債券資產以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但這時要關注通脹情況,一旦物價(CPI)水平不斷提高,進入高通脹階段,就要考慮適當減倉債券。


03


過熱期(GDP + CPI )GPD增長,CPI追上來了


經濟持續增長之後會進入過熱期,而股市的上漲也會隨著經濟過熱的程度而變得非理性。從表象來看,股市處於牛市末期,這一階段的上漲往往力度甚大,因此我們仍然可以繼續持有股票或股票型基金。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警惕起來,隨時關注熊市拐點信號的到來。


在過熱期,債券是不應配置的大類資產,因為高通脹會導致央行採取加息這類手段,這對債券而言是一種利空。但另一方面,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會刺激大宗商品(如原油、鋼鐵、農產品等)的價格,也可適當考慮配置此類資產。


04


滯漲期(GDP+CPI)GPD增長下降了,CPI還在漲,追過頭了


一方面是經濟增速開始下滑,另一方面卻是物價水平居高不下,所以滯漲期被稱為“經濟的癌症”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這一時期,股票與基金表現因經濟滯漲而低迷,通脹導致的加息預期也影響了債券的收益,大宗商品價格也整體回落,因此這些大類資產都不是資產配置的首選,甚至可以說,投什麼都有可能虧。


因此,在滯漲期我們做資產配置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本金安全”,策略是“現金為王”。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把大部分資金配置成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貨幣基金,應該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當然我們國家的經濟不可能完美按照美林時鐘的週期在循環運行,政府調控會打亂這個時鐘流程,現實情況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雖然這樣,美林時鐘仍不失為一個非常有用的投資分析工具。


每日一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歡迎親們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