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家燕》,家燕是一种文化象征

家燕是燕子的俗称,潮汕人口头上习惯称之为“燕鸟”,在肥沃的潮汕平原,有着许许多多的鸟类,其中最熟悉的莫过于家燕了,它们长着拗黑的羽毛、似剪刀般的尾巴、娇小的翅膀,时而舞动着妩媚的身姿,在电杆上吟唱着春的歌谣,或是在屋檐上欢呼跳跃,多么的可爱。

乡土散文《家燕》,家燕是一种文化象征

家燕春来秋去,是一种迁徙性鸟类,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这长期的奔波劳苦,造就了它们不怕艰辛的特质。当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花朵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家燕正是春天的使者,它将春之消息传遍千家万户,古人曾有“呢喃燕子语梁间”、“莺啼燕语报新年”的佳句。

乡土散文《家燕》,家燕是一种文化象征

家燕是一种吉祥鸟,自古以来都是农民的好朋友,它们与人类和谐相处,达到一种默契。它们家庭观念浓厚,通常一对雌雄鸟会共同营造自己的家庭——筑巢,并在那巢里生儿育女,据长辈说如果有家燕在自家屋檐下筑巢,就意味着吉祥,会给家人带来好运,所以人们从不伤害家燕,反而会帮它们营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在我的家乡多处旧平房屋檐下可见燕子巢,家燕筑巢技术也够好的,是其它鸟类所未及的,记得小学时读过一篇童话故事《群鸟学艺》,麻雀、猫头鹰等鸟因为没有恒心而学不好筑巢之技艺,唯有燕子凭着坚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其实人们之所以能跟家燕和谐相处,是因为千百年来家燕这益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是捕虫能手,能捕杀农田害虫,而从不损坏庄稼,是农民兄弟的好帮手。

乡土散文《家燕》,家燕是一种文化象征


家燕由于每年都要迁徙,久而久之练就了超凡的认路本领,相传唐代郭绍兰曾于燕足系诗“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寄与远在他乡的夫君,其夫见信后感泣而归故里。

乡土散文《家燕》,家燕是一种文化象征

家燕既可爱又可亲,既可亲而又可敬。千百年来给人们留下了好感,于是人们也通常会借燕以寄予某种情愫,更是古今诗人词人的素材,如《诗经•燕燕》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正因为家燕出双入对,使有情人寄情于燕,愿作比翼鸟。晏殊词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家燕这小精灵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小动物而已,而是一种文化象征,象征着明媚的春光、愁苦的羁旅、美丽的爱情、美好的愿望、勤劳的劳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