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館故事會】千里單騎走河西危難時刻擔使命

潘 潔

千里走單騎是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人們不禁為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氣概所折服。今天,我要為大家講述的是七十多年前,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僅靠一輛自行車,千里單騎走河西,佈置秘密地下國際交通線的故事。

【紅館故事會】千里單騎走河西危難時刻擔使命

王實先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實先,1916年出生,江蘇銅山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甘肅工委委員。

第二次國共合作後,國民黨用高壓手段壓制共產黨,發起了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6月6日,設在蘭州城區內周家莊的中共甘肅工委機關遭到嚴重破壞,主要負責人李鐵輪、羅雲鵬等人被捕,整個甘肅的抗日救亡運動陷入了低谷。擔任甘工委農運部長的王實先因未在場,避免了厄運。當他得知這一意外消息時,立刻想到了全省地下黨員名冊尚在工委書記李鐵輪家,隨即,他迅速帶領地下黨員鄭重遠奔向河口李鐵輪家,搶在敵人搜查之前,秘密銷燬了黨員名冊和部分文件,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更大損失。隨後,王實先向八路軍駐甘辦事處處長伍修權彙報了工委被破壞的情況,請“八辦”轉告黨中央。同時,王實先攜李鐵輪的愛人魯平及其孩子,假扮夫妻,一起輾轉到了延安,先後向李富春、周恩來彙報了情況。隨後,王實先被安排在馬列學院學習了三個月。學習結束後,中央總書記洛甫(張聞天)與他談話,要他重返甘肅,利用他熟悉地理環境和地下黨員分佈情況的條件,建立一條從延安經蘭州到新疆的地下國際交通線。此時,蘭州的國民黨當局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正在大肆搜捕地下黨員,而河西走廊地廣人稀,戈壁沙漠縱橫,行路艱難。這似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能完成嗎?

面對這項艱鉅而重要的任務,王實先精心籌劃。首先,他將組織關係轉到中央農委,經農委有關部門詳細布置,他從延安趕到了蘭州。接著,大體摸清了蘭州到安西的中共地下黨員的分佈情況,為幾名地下黨員謀到職業,以職業為掩護,隱蔽執行交通線的聯絡任務。最後,他找來一輛舊自行車,準備了幾件修車工具,攜帶了簡單的行裝與乾糧,懷揣驛站管理局地下黨員搞到的證明,化裝成沿途檢查公路的小職員,開始了他千里河西的騎行。

已進入盛夏的河西,路上氣候變化無常,一日之內“早穿皮襖午穿紗”,但王實先仍舊是一身單裝,既當“皮襖”又當“紗”,他憑藉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共產黨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的堅強意志,有力地蹬著車踏板,沿著絲綢古道,向人煙稀少的千里河西急馳。

第一站到達永登,這裡有兩位老黨員,他們是1939年甘寧青特委被破壞後奉命長期隱蔽在敵軍中的西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王儒林和特委幹部王建三。他們的公開身份是敵軍的師參謀長、軍械處長。王實先以“朋友”的身份見到了他們,與之接上關係後,佈置了任務。正在他準備繼續趕路時,因過度疲勞而患病,無法繼續西進,只得返回蘭州治病。病癒後,王實先再次整裝出發。這次過了永登,他住宿在打柴溝。這裡海拔高,氣候寒冷。天色漸漸黑了,他只好借宿於一貧寒人家的草棚中。誰知,夜晚氣溫驟降,寒風吹得他徹夜難眠。天剛亮,要了點房東家的開水,泡了點乾糧,吃了就繼續出發。這一天,他翻越海撥3000米的烏鞘嶺,進入了古浪峽。

古浪曾是1936年西路軍同馬家軍浴血激戰過的地方。回想當年西路軍英勇悲壯、氣吞山河的大無畏精神,王實先倍受鼓舞。在古浪縣城經過兩天的艱難探訪,終於與這裡的地下黨員接上了頭,通過秘密安排後,繼續西行。

當年發展的老黨員沒有幾個了,探訪了兩天之後,他在一個皮毛加工廠見到了三位“皮貨商”,完成了聯絡任務。出了武威城,王實先進入了茫茫戈壁。這裡,荒無人煙,只有戈壁灘上的芨芨草和駱駝刺“陪伴”著他,當頭的烈日曬得人手臉疼痛,只能找點紅柳枝編個涼帽。他忍耐著飢渴,節省著還剩不多的乾糧和水,誰知道路還有多遠……

就這樣,他頑強地在戈壁灘上騎行著,不知道臉上、手上的皮已經脫了幾層,他曉行夜宿,風餐露飲,艱難地駛過了渺無人煙的戈壁荒灘,終於來到了酒泉。在這裡,又見到因部隊換防移到酒泉的王儒林、王建三,在他們的幫助下,與原酒泉城裡的地下黨員進行了聯絡,之後,他又向嘉峪關飛奔騎去。

這是一段更為艱難的路程,百八十里絕無人煙,飛鳥也難見一隻。一陣大風,黃沙像“西遊記”中唐僧遇到了妖怪一樣地肆虐著。頓時,天昏地暗,他俯下身子吃力地蹬車前行。飛沙打在臉上,像蜂蟄一樣疼,一米之內,什麼也看不見,他只得連人帶車平臥在地,用手矇眼,躲避狂風沙暴的襲擊。

兩天後,王實先頂烈日戰風沙,騎車到了玉門。經一番周折,找到了這裡的地下黨員。接著,他再駕單車駛去西行的終點——安西。由於多日勞累,他的身體終於撐不住了,騎著騎著,一下子連人帶車摔倒在沙路邊昏了過去……醒來時,夜幕已經降臨,他咬著牙找到了一個小村落投宿。

在安西縣城,他順利地找到了地下黨員。至此,整個地下交通線的布點全部就緒,完成了千里河西之行的聯絡任務。1942年秋,王實先原路返回,在八路軍駐甘辦事處給延安發去電報,彙報了西行情況,1943年回到了延安。

70多年過去了,今天,當我們再次想起王實先千里單騎走河西,危難時刻擔使命的故事,仍為他堅強的意志和偉大的精神所震撼,仍為一代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而感動。


文章整理:潘潔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