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國泰君安(601211)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一)總體經營情況

2019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本集團堅決貫徹落實新一期戰略規劃,堅持風控為本的經營理念,主動把握市場機遇,優化年度風險偏好政策,加快推進企業機構客戶和零售客戶服務體系建設,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研究支持和金融產品供給能力取得明顯進步,客戶基礎進一步夯實;穩步推進業務發展,機構金融加強改革創新、優化協同機制,個人金融在鞏固零售業務領先優勢的同時加快推進財富管理轉型,投資管理繼續加強主動管理能力建設,國際業務推動歐洲和東南亞等地佈局,主要業務穩健增長、繼續保持較強的競爭地位;持續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推動重點領域的數字化建設,公司的數據化和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構建集團一體化風控系統平臺,集團化管理更加深入,成本管理更加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支持部門的賦能意識和效果明顯提高;優化資產負債管理,資本實力穩中有升,財務狀況保持穩健。迄今,公司已連續十二年獲得中國證監會AA級分類評價,並繼續獲得標普BBB+和穆迪Baa1的國際信用評級、評級展望均為穩定。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我國證券業仍處於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長期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金融體系改革開放都將為行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證券業將呈現業務多元化、發展差異化、競爭國際化和運營科技化的發展態勢。

1、資本市場的發展促使證券公司服務與產品進一步多元化

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以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為核心的諸多基礎性制度改革舉措將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由此將進入長期健康發展的新軌道,並將為證券行業帶來難得發展機遇。證券公司作為資本市場中介的基礎功能將不斷完善,傳統業務轉型升級、創新業務層出不窮,都將大大拓展證券公司的經營範圍和業務空間。未來中國證券公司將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加快創新業務推進力度,拓展業務和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從業務、產品、渠道、支持服務體系等方面進行整合,向具有完整業務鏈、產業鏈和服務鏈的綜合金融服務商轉變。

2、競爭差異化為頭部證券公司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在市場化競爭的推動下,中國資本市場已呈現出業務差異化以及資本和利潤向頭部證券公司集中的格局。未來,資本市場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對證券公司的資本實力、創新能力和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證券公司提供了差異化發展的更大空間。一方面,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強的頭部證券公司將利用市場地位、資本和規模優勢,在全市場、全業務領域實現加速發展,進一步增強整體競爭優勢,實現規模化和綜合化發展。另一方面,中小型證券公司將集中資源並在細分業務市場或區域市場形成競爭優勢,與頭部證券公司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競爭格局。

3、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使證券公司加快國際化進程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已經進入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而近年來,滬深港通機制不斷完善、滬倫通及H股全流通正式啟動,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提早取消金融行業持股比例的限制,都推動了資本市場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多方式的開放。全面開放在為證券公司帶來豐富業務資源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並將推動國內證券公司進一步發展國際業務,利用境內外資源實現協同增長。這其中,領先證券公司更多地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服務客戶、管理風險,可能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投資銀行。

4、科技進步推動證券公司業務及運營管理模式的升級

先進的信息技術令中國證券公司的業務從傳統的收費型模式向注重專業服務、深化客戶關係和利用網絡服務等多元化模式轉化。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將線下業務向線上轉移,以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服務成本並提升運營效率。此外,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營運模式促使中國證券公司通過收集大量客戶數據分析瞭解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和黏性並獲取新客戶。證券公司將以金融科技應用創新為突破口,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專屬化的產品與服務,努力提高客戶回報水平。

(二)公司發展戰略

1、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從外部環境來看,資本市場戰略定位提升及樞紐功能持續強化,科創板、註冊制等基礎性制度變革的推進,都將為證券業帶來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對證券公司的綜合服務能力形成嚴峻考驗;從內部條件看,本集團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國泰君安文化共識”逐步夯實、新一期戰略規劃開始實施、國際化資本架構基本完善、運行機制的日漸優化都為集團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創造了條件。但我國經濟運行的環境更為複雜嚴峻、資本市場開放步伐日益深入,證券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都對本集團的未來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2、公司的行業優勢和不足

本集團的行業優勢主要包括:根植於心的企業文化,風控為本,追求卓越;中國資本市場全方位的領導者;中國證券行業科技和創新的引領者。(具體請參見本年度報告“第三節公司業務概要”之“三、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本集團仍需要進一步穩固整體領先優勢、提升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優化集團化管理機制,逐步縮小與領先金融機構之間的差距。

3、發展戰略

本集團將“以金融服務創造價值”作為自己的使命,將成為“根植本土、覆蓋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金融服務商”作為發展願景。根據本集團《2019-2021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本規劃期的階段性目標是把本集團按更高標準、更深內涵打造成為“本土全面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金融服務商”。

4、擬開展的新業務

2020年,本集團將積極把握註冊制等基礎性制度變革來的市場機遇,繼續推進創新轉型步伐,進一步優化企業機構客戶和零售客戶兩大服務體系,提升機構金融業務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加快個人金融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步伐、加強投資管理業務主動管理能力,務實推進國際化,並重點服務於科創產業、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場外衍生品及跨境、清結算等重要領域的新需求,繼續鞏固集團在主營業務領域的競爭優勢。

(三)經營計劃

為貫徹落實本集團新三年戰略規劃,2020年,本集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以“全面對標,直面挑戰,把握機遇,奮力實現公司綜合實力的爭先進位”作為全年工作方針,加快落實綜改工作任務,重點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提高能力,加快構建形成公司大財富管理業務模式;(2)強化協同,以機制創新加快提升各項業務的合力;(3)降本增效,以有力的成本管控和績效考核提高公司競爭力。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概況

報告期內,公司堅持穩健的風險文化,明確以“合規風險管理”為公司核心戰略之一,持續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優化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探索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建設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提高風險管理專業水平,以確保公司長期穩健發展。

2、風險管理架構

公司建立了董事會(含風險控制委員會)及監事會、經營管理層(含風險管理委員會、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門、其他業務部門與分支機構及子公司的四級風險管理體系。

(1)董事會(含風險控制委員會)及監事會

董事會是公司風險管理的最高決策機構,對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負有最終責任。董事會負責推進風險文化建設;審議批准公司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審議批准公司的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以及重大風險限額;審議公司定期風險評估報告;任免、考核首席風險官,確定其薪酬待遇;建立與首席風險官的直接溝通機制。公司董事會下設風險控制委員會,負責審議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基本政策;審議風險管理的機構設置及相關職責;評估需董事會審議的重大決策的風險和重大風險的解決方案;審議各類風險評估報告;受董事會的指派,最少每年討論一次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是否有效,並在《企業管治報告》中向股東彙報。

公司監事會對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承擔監督責任,對董事會及高級管理人員風險管理職責的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督促整改。

(2)經營管理層(含風險管理委員會、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

公司經營管理層對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承擔主要責任。負責組織和實施風險文化的宣傳;制定風險管理制度,並適時調整;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經營管理架構,明確全面風險管理職能部門、業務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職責分工;制定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以及重大風險限額等的具體執行方案,確保其有效落實,並對其進行監督,及時分析原因,並根據董事會的授權進行處理;定期評估公司整體風險和各類重要風險管理狀況,解決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向董事會報告;建立涵蓋風險管理有效性的全員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完備的信息技術系統和數據質量控制機制。

公司經營層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對公司經營風險實行統籌管理,對風險管理重大事項進行審議與決策,履行以下職責:審議公司、公司對子公司合規風控機制安排和重要制度,進行決策或提交相關決策機構審議;審議公司風險管理基本政策、年度風險偏好、自有資金業務規模和最大風險限額,審議公司半年度及年度合規管理、風險管理報告、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等,報公司董事會及其風險控制委員會審批;在董事會授權範圍內,審議決定公司各類投融資業務規模、風險限額分配方案、重要風控指標及其重大調整;審議決策公司業務與管理新增授權、授權調整事項;審議公司重大創新業務風險、合規評估報告,進行決策與授權;審議在風險評估與風控機制安排方面存在重大爭議的公司業務事項;對於一線合規風控負責人選任、子公司風控合規負責人推薦或選派進行審議;對於監管形勢、風險形勢進行前瞻性研判和識別,對合規風控應對方案進行決策;審議決定公司重大風險事項的處置方案;審議決策經營活動中其他重大風險管理事項。

風險管理委員會委員包括公司總裁、首席風險官、合規總監、財務總監、風險管理一部負責人、風險管理二部負責人、計劃財務部負責人、合規部負責人、戰略管理部負責人、稽核審計部負責人、法律部負責人。

(3)風險管理部門

風險管理部門包括風險管理一部、風險管理二部、合規部、法律部、稽核審計部等專職履行風險管理職責的部門,以及計劃財務部、資金同業部、信息技術部、營運中心、董事會辦公室等履行其他風險管理職責的部門。風險管理一部管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履行具體風險管理職責;風險管理二部負責公司一級市場證券發行業務的風險審核與評估工作;合規部有效識別、評估和防範公司合規風險;法律部識別、評估、通報、監控並報告公司法律風險,有效防範法律風險,避免公司受到法律制裁、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職能部門;稽核審計部對公司各部門、各分支機構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的業務、管理、財務及其它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合理性,資產安全性、效益性,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獨立、客觀地檢查、監督、評價和建議。計劃財務部負責公司計劃預算、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與淨資本管理;資金同業部負責公司流動性管理及流動性風險管理;信息技術部是公司IT運作的管理與運行機構,負責公司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運行與管理,建立實施IT相關制度,對公司IT風險進行評估與控制;營運中心是公司日常營運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各類業務統一清算、交收、核算、第三方存管業務運行,承擔相應的風險管控職責;董事會辦公室負責公司聲譽風險的管理工作。

(4)其他業務部門與分支機構

各業務部門、分支機構、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是各單位風險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為增進一線風險責任意識,加強前端風險控制,及時、有效地發現和防範風險,公司持續強化各業務委員會、業務部門、分支機構以及子公司的風控功能。公司建立子公司合規與風險管理制度,要求子公司建立健全自身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提升公司整體風險管理水平。

3、風險管理制度體系

公司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及經營風險水平,建立並持續完善四級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包括:全面風險管理辦法,按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聲譽風險等不同風險類型制定的風險管理辦法,各類業務和產品的風險管理制度,以及具體的業務操作規程。報告期內,公司根據最新監管要求,修訂了風險控制指標管理制度、機構客戶授信管理制度、操作風險管理指引、投資銀行類業務內核管理制度、櫃檯市場風險管理制度、洗錢風險管理制度。

4、風險偏好體系

風險偏好是公司充分考慮淨資本、資產負債、償債能力、流動性、外部評級、合規經營及未來業務風險和機遇等情況,在滿足債權人、客戶、監管機構、評級機構等利益相關方要求的前提下,面對風險的總體態度,以及所願意承受的風險類型和水平。

公司梳理了各利益相關方包括股東、監管機構、評級機構、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等對公司的期望和要求,圍繞發展戰略、經營績效、資本實力、流動性、合規性及外部評級等核心維度設定具體目標,構建了公司的風險偏好指標體系。在總體風險偏好設定完善的基礎上,公司以量化的風險容忍度指標描述了在整體及大類風險等不同維度上的風險邊界。在風險偏好及風險容忍度約束下,公司對關鍵風險指標設置了限額,並據此進行風險監測與控制。

報告期內,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明確了2019年度集團風險偏好、容忍度和限額,並區分風險類型、各子公司等不同維度進行分解和傳導,在日常經營中予以執行。2019年內集團各類指標均在風險偏好體系下平穩運行。

5、各類風險的應對措施

(1)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價格的不利變動而使公司可能發生損失的風險,市場價格包括但不限於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商品價格等。公司涉及市場風險的業務主要包括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交易、新三板做市業務、固定收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投資交易,以及外匯、貴金屬、大宗商品等低風險非方向性交易。

公司對市場風險實施限額管理,制定包括業務規模、虧損限額、風險價值VaR、敞口、希臘字母、對沖有效性、敏感度等在內的市場風險限額體系和各類風險指標,確定市場風險的預警標準、警示標準及應對措施。

公司使用風險管理系統監測業務的運作狀況,對市場風險限額進行逐日監控。報告市場風險監控和管理情況,對風險事項等進行專項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公司採用風險價值VaR和壓力測試等方法分析和評估市場風險。公司風險價值VaR計算採用基於前12個月曆史數據的歷史模擬法,假設持有期為一天、置信水平為95%,VaR的計算模型覆蓋權益類價格風險、利率類風險、商品類價格風險、匯率類風險,公司定期地通過回溯測試的方法檢驗VaR模型的有效性。下表列示於所示日期及期間公司按風險類別分類計算的風險價值:(1)截至相應期期初、期末的每日風險價值;(2)於相應期間的每日風險價值的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

2019年本集團風險價值VaR

單位:萬元幣種:人民幣

注:集團風險價值VaR覆蓋集團自有資金投資業務金融資產。

作為對風險價值VaR的補充,公司積極運用壓力測試計量和評估市場極端變動狀況下的可能損失。公司定期開展綜合和專項壓力測試,加強對交易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與動態監控,並將其壓力結果運用於市場風險管理及限額管理。

(2)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證券發行人、交易對手、債務人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由於信用評級的變動、履約能力的變化導致債務的市場價值變動,從而對公司造成損失的風險。公司目前面臨的信用風險主要集中在債券投資業務、融資融券業務、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等。

公司對信用風險實行准入管理,在開展信用風險相關業務前,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信用等級在准入信用等級以內的方可授信與開展業務。各業務部門在申請客戶信用評級與授信前,開展盡職調查。對信用等級符合准入條件的客戶,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授信額度。

公司採取收取保證金、合格抵質押物以及採用淨額結算等方式進行信用風險緩釋。債券投資業務設定準入標準,進行白名單管理和集中度控制,並持續跟蹤評估持倉債券信用風險。信用業務部門根據自身開展的業務特徵,設定詳細的抵質押物准入標準及折扣率。公司對準入標準及折扣率定期重檢,並在市場或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相關信用主體發生重大信用事件時,進行不定期重檢。公司對現金以外的抵質押物進行盯市管理,對抵質押物進行估值。

公司對各項業務中的信用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識別其中的信用風險隱患,開展信用風險集中度管理、計量評估。公司在集中度風險控制目標內對大客戶實施信用風險管理。信用風險計量採用集中度、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信用風險敞口、押品覆蓋率等分析方法。公司設定合理的信用風險壓力情景,開展壓力測試並對測試結果開展分析。

截至2019年末,公司信用風險總體可控,債券投資業務未發生重大信用違約事件,股票質押業務的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60%,融資融券業務存量負債客戶平均維持擔保比例為279%。

(3)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公司無法以合理成本或價格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償付到期債務、履行其他支付義務和滿足正常業務開展的資金需求的風險。

公司主要採用風險指標分析方法進行總體流動性風險評估,即通過對流動性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槓桿倍數、現金流期限缺口、現金管理池淨規模、流動性比例、流動性儲備比例、資產及負債集中度等主要指標的分析,評估和計量公司總體流動性風險狀況。公司建立了流動性風險限額體系,對流動性風險實施限額管理,並實施限額執行情況的監測與報告。公司建立金融資產流動性變現風險量化模型,對集團各類場內外金融資產的變現能力進行每日計量,用以評估各類金融資產流動性變現風險。

公司拓展維護融資渠道並持續關注大額資金提供者的風險狀況,定期監測大額資金提供者在公司的業務開展情況。公司關注資本市場變化,評估發行股票、債券和其他融資工具等補充流動性的能力與成本,並通過補充中長期流動性來改善期限結構錯配狀況。公司在掌控整體層面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關注各項業務線層面流動性風險管理,分別對資金管理業務、交易投資自營業務、經紀業務、信用業務、投行業務,以及子公司的流動性風險因素進行重點識別、評估、監測和管控。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模擬在極端流動性壓力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損失,評估和判斷公司在極端情況下的風險抵禦能力和履行支付義務的能力,並針對測試結論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公司建立並持續完善流動性風險應急計劃,包括採取轉移、分散化、減少風險暴露等措施降低流動性風險水平,以及建立針對自然災害、系統故障和其他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或備用系統、程序和措施,以減少公司可能發生的損失和公司聲譽可能受到的損害,並定期對應急計劃進行演練和評估,不斷更新和完善應急處理方案。

2019年市場流動性整體合理充裕,但也出現了信用分層的情況。針對新的變化,公司加強流動性風險管控,在集團層面制定自有資金流動性運作方案,對集團內流動性運作投資標的和交易對手進行統一規範和管理。2019年公司流動性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均滿足監管要求,現金管理池淨規模高於公司設定的規模下限,整體流動性狀況良好。

(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於內部制度流程失效、員工行為不當、信息技術風險,以及外部事件影響所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公司梳理各業務關鍵風險點和控制流程,運用操作風險管理系統開展日常操作風險管理工作,制定操作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程序,各部門、分支機構與子公司主動識別存在於內部制度流程、員工行為、信息技術系統等的操作風險,確保存續業務、新業務,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操作風險得到充分評估。公司系統收集、整理操作風險事件及損失數據,建立操作風險關鍵風險指標體系,並監控指標運行情況,提供定期報告。對於重大操作風險事件,提供專項評估報告,確保及時、充分了解操作風險狀況,利於作出風險決策或啟動應急預案。

公司持續加強信息系統安全建設,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定期對應急主預案、子預案開展評估,每年安排公司總部及全部分支機構參加覆蓋全部重要信息系統的故障、災難等多項演練,並結合演練的結果和發現的問題,對系統和應急方案進行完善、改進和優化。

2019年,公司信息技術、營運事務工作平穩安全運行,未發生重大操作風險事件。各項信息系統應急演練的故障備份恢復時間均達到設定目標,驗證了公司重要信息系統已具備符合需求的故障、災難應對能力。

(5)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是指因公司經營、管理及其他行為或外部事件導致對公司聲譽產生負面評價的風險。

公司將聲譽風險管理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聲譽風險管理機制,在董事會辦公室下設品牌中心作為公司聲譽風險管理部門,要求各部門、分公司、營業部、子公司主動有效地防範聲譽風險和應對聲譽風險事件,對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聲譽風險進行準確識別、審慎評估、動態監控、及時應對和全程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公司聲譽及品牌形象造成的損失和負面影響。

2019年,公司完善聲譽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整體輿情平穩,未發生重大聲譽風險事件。1、報告期內業務創新情況

參見本年度報告“第三節公司業務概要之二、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2、業務創新的風險控制情況

(1)公司將創新業務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針對創新業務發展狀況和風險特徵,建立健全了與業務相適應的決策機制、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制定了相關創新業務合規與風險管理制度,規範了創新業務全流程風險管理,通過開展創新業務風險評估與決策、驗收上線、持續管理等工作,確保了各項創新業務在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持續穩健開展。在創新業務開展前,公司風險管理部門對相關風險進行合規論證和識別評估、計量分析,並指導業務部門完善制度、流程等內控機制建設。

(2)公司建立了創新業務的多層次風險監控和預警機制,根據創新業務的風險特徵,設計各類、各層級風險監控指標和風險限額,動態跟蹤創新業務的風險狀況。在具體業務開展過程中,業務部門一線合規風控人員負責日常盯市監控職責,風險管理一部進行獨立監控,當風險監控指標出現異常時,及時進行風險提示,根據預警層級採取相對應的風控措施,確保創新業務風險水平始終控制在公司可承受範圍內。

(3)公司制定了創新業務定期報告和重大風險事件報告制度,定期出具創新業務的風險信息報告,以確保與創新業務有關的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必要的業務、風險和管理信息。當創新業務因外部市場突變、內部管理問題、技術系統故障等原因影響到業務持續運作,或可能使公司利益、聲譽受到重大損失時,責任部門或監測到風險的內控部門第一時間向業務分管領導、首席風險官、風險管理部門報告,以便決策層根據實際情況執行原有的應急預案,或擬定新的處置方案。

(4)公司定期對創新業務開展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不斷提升創新業務的內控水平和風險應對能力。專項檢查覆蓋創新業務及管理的重要環節,根據檢查發現的問題,各相關部門對創新業務的開展情況及內控機制進行研究分析,不斷完善創新業務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以及相應的控制機制,並健全創新業務的應急預案,確保創新業務健康平穩發展。

3、動態的風險控制指標監控和資本補足機制建立情況,報告期內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規定標準的情況及採取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

(1)公司動態風控指標監控機制建立情況

a)為了建立健全公司風險控制指標動態監控和資本補足機制,加強風險監控,在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前提下開展各項業務,根據中國證監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業協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動態監控系統指引》等相關規定,公司制定了《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淨資本和流動性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和《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動態監控系統工作指引》等內部制度。

b)公司按照監管規定,建立風險控制指標動態監控系統,實現風險控制指標的動態監控和自動預警。公司動態監控系統能夠覆蓋影響淨資本和流動性等風險控制指標的各項業務數據,動態計算淨資本和流動性等各項風險控制指標;能夠根據各項業務特點實施動態監控,按照預先設定的監控標準對淨資本和流動性等風險控制指標進行自動預警;能夠生成淨資本和流動性等風險控制指標動態監控報表。

c)公司按照中國證監會相關規定監控淨資本和流動性等各項風險控制指標,編制風險控制指標監管報表,及時做好風險信息的分級預警和跟蹤報告;公司各相關部門在其職責範圍內開展工作,按時保質提供相關信息,定期做好本系統相關指標的跟蹤控制和分析。

(2)不符合規定標準的情況及整改措施

a)當公司淨資本或者其他風險控制指標達到中國證監會規定的預警標準或不符合規定標準的,公司分別在該情形發生的三個工作日、一個工作日內向公司註冊地的中國證監會派出機構書面報告,說明基本情況、問題成因以及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期限。

b)截至2019年末,公司各項風險控制指標均符合規定標準。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本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根植於心的企業文化:風控為本,追求卓越

本集團自成立以來形成了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推動了本集團的長期持續全面發展。近年來,集團積極踐行《國泰君安共識》,進一步增強了凝聚力和文化認同。

本集團堅信風險管理是證券公司的首要核心競爭力。報告期內,本集團優化調整年度總體風險偏好政策,加強集團統一風險管理、完善子公司垂直管理機制、提升量化分析能力,集團化合規風控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優化業務風險管控機制,發揮專業風險管理作用,建立創新容錯機制,合規風控對業務的支持能力逐步顯現。迄今,本集團已連續十二年獲得中國證監會授予的A類AA級監管評級,是前五大證券公司中唯一一家。

本集團追求卓越,致力於選拔最優秀的人才、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2019年,本集團繼續加強幹部人才梯隊建設,多渠道豐富高素質人才供給,精細化管理薪酬及專業職級,考核激勵機制不斷完善;深入推進企業機構客戶及零售客戶服務體系建設,優化協同協作機制,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客戶基礎進一步壯大。報告期末,本集團企業機構客戶數約4.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22%。個人金融賬戶數約1,354萬戶,較上年末增長6.7%。

(二)中國資本市場全方位的領導者

本集團規模持續領先,盈利能力突出。自成立以來,本集團的規模實力一直位居行業前列。近八年來,集團的總資產、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居於行業前3位。經過上一輪戰略規劃週期的發展,本集團的規模實力進一步提升。2018年,本集團的總資產及營業收入排名行業第3位,淨資產及淨利潤排名行業第2位。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2019年本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淨資產、淨資本均排名行業第2位,總資產排名行業第3位。

本集團業務體系全面均衡,主營業務穩居於行業前列。報告期內,在機構金融方面,本集團證券承銷家數和承銷額分別排名行業第3位和第4位、股票質押回購融出資金排名行業第3位;在個人金融方面,本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排名行業第1位,融資融券餘額排名行業第3位,國泰君安期貨金融期貨成交量居行業第3位;在投資管理方面,國泰君安資管資產管理業務受託資金規模排名行業第3位;在國際業務方面,國泰君安國際主要經營指標繼續排名香港中資券商前列。

(三)中國證券行業科技和創新的引領者

本集團高度重視對科技的戰略性投入,持續推進自主金融科技創新,是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應用的先行者。根據證券業協會統計,本公司2017及2018年信息系統投入規模連續兩年居行業第1位,也是唯一通過CMMI4等級認證的證券公司。

報告期內,本集團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賦能,推出道合及Martix系統、優化“五端一微”數字化財富管理平臺,賦能企業機構客戶及零售客戶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客戶經營能力,期末君弘APP手機終端用戶3,326萬戶、較上年末增加9.3%,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412萬戶,列行業第2位;深化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應用,持續推進智能投研建設,建成全資產管理系統,初步搭建起場外衍生品業務技術平臺,佈局大交易體系,提升主要交易系統自主研發率;首家開通科創板在線預約,首批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建設完成公司經營管理系統,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再上臺階,金融科技實力不斷增強。

本集團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是行業創新的先行者之一。報告期內,集團穩步推動企業機構客戶和零售客戶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推進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的創新發展,鞏固了在主營業務領域的領先優勢。

機構金融方面,投資銀行業務全力推動科創板項目;託管外包業務規模繼續排名行業第2位,其中託管公募基金規模繼續在證券公司中排名第1位;交易投資首批獲得滬深300ETF期權、滬深300股指期權做市商資格及信用保護合約交易商資格,打造“國泰君安避險”品牌,場外衍生品業務快速發展。個人金融方面,著力打造智能化財富管理平臺,財富管理能力持續提升。2020年3月,業內首批獲得公募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資格;成為首批科創板轉融券市場化約定申報試點券商。投資管理方面,國泰君安資管首批獲得大集合公募改造試點資格並在業內率先完成首隻集合產品的參公改造;國泰君安創投設立國泰君安母基金。國際業務方面,完成控股收購越南投資證券股份公司,產品創新獲得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