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信奉“做真實的自我”。於是在生活中,這些人從不掩飾自己的喜怒,開心的時候就笑,難過的時候就哭,煩躁的時候就發脾氣。偶爾這樣是無妨的,可如果一向如此,就容易讓自己非常被動。你對情緒不加掩飾,所以周圍的人都知道怎麼調動你的情緒,人們可以輕鬆讓你笑,讓你哭,甚至讓你大發脾氣。這樣一來,想不受控於人都難。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心裡有什麼想法,不要輕易地表露出來。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鬼谷子認為,聖人所以能成大事者有一種原因:“有以平素之者。”讓對方看得出我們在辦事的時候平靜、安詳、不露聲色。鬼谷子說:“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託焉。”大概意思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既不喜形於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託之以機密大事。

為了使自己得到他人的信任與重託,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輕易地表露情緒,這樣更容易掌握人際交往的主動權。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沉不住氣的人在冷靜的人面前最容易失敗。如果你說的比實際需要的少,必定會令你看起來更有威望。如果你能小心翼翼地控制要吐露的思想,他人就無法洞察你的真實意圖,從而會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在你的面前。

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掌控他人,心裡有什麼想法,不要輕易地表露出來。清代重臣曾國藩深諳控制情緒之道,他不僅自己常常檢點自己的言行是否表現欲太強,而且對其下屬有這一傾向的人也及時教誨。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曾國藩做兩江總督時,下屬李鴻章來到總督府中。曾國藩特別喜歡他,對他像兒子一樣看待。一天,李鴻章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一首詩,是某一位老儒所寫的。這老儒,即是當時十聖賢中的一個。詩文後邊寫有這樣一段:“使吾置於妙曼娥眉之側,問吾動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動。又使吾置於紅藍大頂之旁,問吾動高爵厚祿之心否乎?曰不動。”李鴻裔看到這裡,拿起筆在上面戲題道:“妙曼娥眉側,紅藍大頂旁,爾心都不動,只想見中堂。”寫完,扔下筆就出去了。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曾國藩看到了所題的文字後,費了很大的周折把李鴻裔找了回來,然後指著李鴻章所寫的對他說:“這些人都是些欺世盜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們所以能夠獲得豐厚的資本,正是靠的這個虛名。現在你一定要揭露他,使他失去了衣食的來源,那他對你的仇恨,豈是平常言語之間的仇怨可比的,殺身滅族的大禍,隱伏在這裡邊了。”李鴻章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誨,從此以後便懂得控制情緒,不敢再胡言亂語了。

要懂得控制情緒,別輕易表現喜怒哀樂。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災禍,必須嚴守“深藏不露”的原則,也就是說,不亂髮議論,不顯露你的企圖,不結黨結派,不讓別人窺出自己的底細和實力,這樣對手就難以鑽空子了。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對情緒不加掩飾,經常把率直寫在臉上的人,很容易受制於人。如果讓這種率直一直跟隨自己不去控制的話,最終只會一敗塗地。其實,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可能都會遇見這樣的問題。比如,一些剛參加工作的新人,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後,對這個看不順眼,對那個也不喜歡,認為老闆沒多大本事,認為同事都不如自己,對公司的制度不滿意,對一些潛規則更是不屑一顧。如果這種不滿的情緒時常表露出來,肯定是對自己的人際關係非常不利的。

收斂一下你率真的性格吧,在你走向社會之後,就不要再隨意流露情緒。在人際交往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到喜怒不形於色,不讓自己的哀樂成為別人利用的對象。如果你不想被別人控制,就得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必要時偽裝自己,深藏不露。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鬼谷子:處事堅持戴面具,喜怒不形於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