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小故事(十):黄帝让帝位,举贤不避亲

黄帝小故事(十):黄帝让帝位,举贤不避亲

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于2020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在新郑举行。郑州新闻综合广播推出融媒体特别策划《黄帝小故事》。

黄帝小故事(十):黄帝让帝位,举贤不避亲

同根同祖同源

和平和睦和谐

《黄帝小故事》依据历史典籍,融合民间传说故事,展现了从黄帝出生到成就伟业的历程,作品融入的大量情景对话,用精良的制作带您重回数千年前的场景。


《黄帝小故事》第十集00:0005:09

相传,黄帝年迈之时,感到年岁已高,需要有才干的部落首领继承者。但,胜任者一时难以选拔。于是,黄帝召集众臣,商定选人大计。

大臣:“以我来看,黄帝身边有二十五子,挑选一个德才兼备者即可!”

大臣:“黄帝功高齐天,选子接位,情通理顺。”

黄帝:“千秋大业,属于天下百姓,居万民之上,必德才兼优者。依我之见,要让所有合适人才公平竞争,不能循私舞弊,不然,功业将付之东流。”

仓颉:“大王,仓颉以为,可以下令,公开张榜选贤,各部落推举能人,统一应试。只有这样,方可选贤举能啊。”

对于仓颉的意见,黄帝赞赏,众臣附议。于是,黄帝当即下令:公开张榜,选举继承者。

应试分为文、武、德行三项。文的要求,识字、数百个;武的要求能握千钧弓弩,百步之外,射断桑蚕丝线。最后由黄帝用特殊之法测试德行。

张榜不久,各部落报名应试者数百人。到了比赛选拔那天,应试者各显神通,箭法出众者,数不胜数。有的文才过人,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但,文武双全者,数量不多。最终,经过层层考验,只剩下两个人难分伯仲。一个姓姬叫玄嚣,一个姓姬叫昌意,此二人是亲兄弟。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虽然最终脱颖而出的两位是黄帝的儿子,但玄嚣和昌意文武双全才华出众,各方面都优异常人,让各方信服!

黄帝看这两个孩子,文才武艺不分上下,就只有看他们的德行了。

黄帝小故事(十):黄帝让帝位,举贤不避亲

黄帝:“玄器、昌意,我交给你们每人一张具茨山画图。山南、山北两条河。两道河需要挖到颍水为止,各需人工千个。今日,每人只给人工五百,看谁能只用一半人力,先把河水挖到颍水,即可接替帝位!”

想来想去,昌意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玄器走到昌意身边小声说:“弟弟,父王曾说过,只要团结,问题是能够解决的。我想咱俩人,要是各挖各的河,怎么干,也完不成任务。”

昌意:“哥哥,我实在想不出来,咱向父王说明吧,请他另出别的题目。"

玄器:“弟弟,你别着急,我想出一个办法,我带领人工,把山北的姬水河沟向南挖。你带领人工把齐水河向北挖。到具茨山东,把两道河汇到一起,变成一条河。一道河分成两段,咱俩只用一半人工,一定能提前完成。”

昌意:“唉,对啊!妙,你想的办法真妙!”

俩人见了黄帝,说出了这汇合工程的道理。黄帝很高兴:从这里你们要悟出一个道理,两股水汇流一处,又省工又省时。两处挖,各挖各的河,就完不成这个任务。这和治国一样,你们兄弟二人,无论谁当首领,谁当副手,都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与百姓同心同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依我之见,玄器接帝位,昌意作副手!”

昌意:“我赞同父王的旨意!”

玄嚣:“谢父王器重,我要把昌意留在身边,辅佐问事,共商治国大计。”

黄帝去世后,弟兄两人互敬互爱,通力合作。在他们俩带动下,自上而下,层层选拔贤才良将,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建伟业。


统筹:岳翔、马如潇、王之、尚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