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蒙古特色建築——蒙古包

提起大草原我們自然而然的想到寬闊、遷徙、遊牧以及詩和遠方。但是除了這些代名詞之外,在那片具有自己獨特神秘名族文化的區域,也走出了一位位著名的文學作家,其中就包括鮑爾吉.原野,他是當代著名作家,現為遼寧省作協副主席,與歌手騰格爾、畫家朝戈並稱為中國文藝界的“草原三劍客”,已出版的作品高達十幾部,例如他的筆下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馬》就曾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受到來許多讀者的追捧。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藉助散文集來表達他對草原對的熱愛之情的。

一、牧人本色之“火的弟弟”

其實“火的弟弟”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人物形象,是作者收錄在《流水似的走馬》中的一篇敘事型散文,文章的名字剛好就叫《火的弟弟》。內容講述了一個蒙古族孩童成長為漢子的故事。文章中的主人公班波若雖然是一個孤兒,但卻沒有受到欺負,而是得到了村民們的精心照料,在一次長途前往額吉淖爾湖拉鹽的過程中,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主人公一樣,

他經歷了大自然的洗禮,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而在與這各種人物的交往之中,學習和繼承了蒙古族人對祖先與大自然的堅固信仰。

最終我們的主人公班波若成長為蒙古遊牧人中具有社會地位的一員,獲得了屬於蒙古漢子的自信與文化情懷。鮑爾吉.原野用跌宕起伏的史詩般的記敘方式,表達了蒙古人堅毅不屈的高尚品質。今天我們所分析的鮑爾吉.原野《流水似的走馬》中,就是以“火的弟弟”為一個側重點,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遊牧生活

二、“火的弟弟”具備的品格

  • 內心的寂靜

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人們在馬倌班波若房子裡喝酒,通過窗子,可以看到窗外的草原和草原盡頭悄無聲息的山巒。房子的主人說,“他就這麼看過去,看到自己老死那天”,這裡麵包含著多大的福氣啊”。在這裡作者用“寂靜”說出了遊牧民族內心的孤寂,並且將這種孤寂神聖化,但是反觀都市嘈雜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因此這是我們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所體會不到的。

  • 誠實的品格

例如作者在文章中寫到:“蒙古人小心翼翼地生活在誠實裡,他們沒有可以欺騙的對象。你不能去欺騙山,不能去欺騙河流和草原。你唯一可以欺騙的是長耳朵的同胞,卻因此失去了信用。

在茫茫草原上,失去信用意味著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這是一條死路。”對於蒙古人來說,誠實是他們的信仰,這種品格的形成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自然和社會的打磨和規訓得來,是大家約定俗成的,這也是作者力求在《流水似的走馬》中所表達出來的蒙古人的特徵。並且這種特徵反而是許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所不具備的。

  • 對自然的敬畏

主人公班波若在一次拉鹽的路上遇到大雨,文章中這樣寫到:“當這場雨連續下了七八個小時之後,你感覺來到了地獄,班波若真的覺得這就是地獄,他彷彿聽人說過,地獄裡除了火,還有汪洋,他們在沙漠裡迷路,碰到了上千條蛇遷徙,遇上洪水和山體滑坡,經受住了大自然的所有脾氣。”這是因為這種殘酷的環境磨練了蒙古人堅韌的品質,對自然有由衷的敬畏之心。

《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蒙古女子

鮑爾吉.原野沒有在文章中把這種文化基因描述成先天的,而是在蒙古人不斷的遷徙、遊牧、寂靜和猙獰中用筆刻畫出來,這才呈現出我們眼前所看見的原始的、淳樸的、謙遜的事實。他帶著這種情感和“火的弟弟”一樣的自豪來講述了蒙古族精神來源的班波若的故事。企圖告訴人們以班波若這個“火的弟弟”為縮影,表達出蒙古遊牧名族所具備的獨特品質。

三、難以割捨的“故鄉之情”

鮑爾吉.原野在《流水似的走馬》中最想表達的故鄉之情就是草原和草原文明。這其中”火的弟弟“佔據了一部分情感,這部分情感想表達出的是蒙古人民各種堅毅和樸實的人物形象。而所謂的”故鄉之情”是通過草原和草原文明來進行表達的。它體現來作者對於故鄉最深沉的景仰之情,獨特的自然和獨特的精神信仰,簡單而濃烈的情感方式,是塑造文化性格的骨骼。

鮑爾吉.原野通過體味、欣賞、並嘗試汲取這最醇厚的文化能量,雖然這種能力不能承託現實生活,卻成為他的精神的支撐與文字魅力的源泉。並且《流水似的走馬》收錄的其他散文中證明給讀者看。例如其中收錄的一篇散文《胡四臺的道路泥土芳香》中寫到他的父親,“他認為人的良知就在於愛故鄉”。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發現,《流水似的走馬》想向讀者傳達的故鄉之情對人們根深蒂固忘不掉的事情。而這種感情總要通過某個具體事物才能傳達出來。

《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特色美食

四、草原和草原文明

可以說在《流水似的走馬》中作者刻畫最多的就是“人和馬”,作者著重刻畫人物形象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會刻畫“馬”呢?因為馬是草原的象徵,例如在以往的文獻中可以查閱到“馬把蒙古人變成了雄鷹”、“馬改變了蒙古人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認知”。馬蹄翻飛的律動在蒙古人眼中就是藝術。

而且蒙古人崇拜英雄,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馬成就了蒙古的英雄,因此在《流水似的走馬》裡面,作者就曾這樣表達到“這只是傳說,是牧民們期待的馬的歸宿”。可以發現如果是一個真實的蒙古人,那麼他是無法離開草原的,因為草原是維繫遠方和故鄉的紐帶。它完全可以代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文化。因此對於馬、對於蒙古人、對於故鄉能夠體現出大草原的遼闊與生機。

在鮑爾吉.原野的散文中,他願意拿出一部分空間留給那些不容察覺細節,

去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草原的樣子。例如在收錄的《火車》中提到“帶他走,坐一坐火車”是不可能的,因為遊牧的老人不願意離開草原,離開故鄉。作者想表達出“我”作為一個離開故鄉的蒙古人,心心念念都是草原。他寫草原的俊美會提及到閉賽和能陷阱去半個車輪的牧民道,寫金色的草場也不忘記體力活,由此可見,鮑爾吉.原野通過寫作讓草原和草原生活變得完整起來。

《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摔跤運動

五、現代社會催生對故鄉的懷念

在如今商業包裝和資本運作的的時代,許多生活在都市的年輕人都在虛幻的、烏托邦式的和壓力巨大的環境中嚮往原始和安寧的生活。將自己的心靈寄託於草原、冰山或者現世淨土。作者雖然是蒙古人,而且還是蒙古黃金家族。但卻沒有常年生活在草原上,還未成年就早早移居瀋陽,因為年少就與故鄉分離的原因,因此對草原對渴望比普通人更迫切。

他曾這樣說到“僥機遇之幸於其間謀食”,藉此來表達瀋陽只不過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城市,僅僅是為了生存,因此成年之後一有時間就回去草原體驗遊牧民族的生活。隨著現在科技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自己真正的故鄉並且在他鄉定居,但是也有像鮑爾吉.原野這一類人用文字構建來一個屬於自己心靈的故鄉。以此來寄託自己的思想感情。

就如同作者在《落葉吹進門口的鞋子》中描繪的一樣,“薩克斯歌手艾爾肯與妻子然薩迴歸草原那充滿愛意的地方,他們彈冬不拉唱歌,他們各種奶食和野果,

相信世上有妖怪和神話,他們生活在蒙古包裡,他們的鞋子裡面會鋪滿落葉,他們有心愛的女兒,他們經常會如久別一樣的擁抱。他們的生活像童話。也許,這才是作者心靈深處迴歸故鄉的理想方式吧”。

《流水似的走馬》:蒙古遊子的心聲,都是難以割捨的“故鄉情”

牧馬遷徙

六、總結

這篇文章通過分析《流水似的走馬》中

“火的弟弟”的形象以及作者想表達的故鄉之情,讓更多的讀者明白蒙古遊牧民族與眾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方式。這就像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對鮑爾吉.原野《流水似的走馬》的一樣評價:“《流水似的走馬》具有輕盈的速度和力量。鮑爾吉原野將茫茫草原化為靈魂的前世今生,他懷著巨大驚異注視一切,草原的萬物如同神蹟,草原上的人生如同傳奇。由此,他為悠久的草原文明提供來雄厚細膩的美學鏡像”。讓更多的讀者瞭解蒙古。同時也說出來千千萬萬的遊子的心聲,對中國現當代的文化注入來一股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原野.流水似的走馬》

2、《回不去的故鄉——鮑爾吉原野散文集

3、《鮑爾吉原野:》

4、《論鮑爾吉.原野的散文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