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時起,中國人開始戴口罩防傳染病?

雖然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已經復工復產了,但是疫情還沒有結束,口罩依然是我們每個人的標配。可你知道從何時起,我們開始使用口罩來防止傳染病的嗎?

其實,這與一起死屍解剖有關。故事要從110年前的一場大瘟疫講起。。。

從何時起,中國人開始戴口罩防傳染病?

1910年10月末,我國東北曾爆發特大鼠疫,持續了將近半年,死亡6萬餘人。當時為了控制住鼠疫的傳播,清政府派出在防疫領域很有辦法的醫學家伍連德前往東北控制鼠疫。西醫出身的伍連德為了弄清病毒,需要解剖一具染病而死的屍體。可是在當時的中國,還固守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解剖屍體屬於大逆不道。沒人同意伍連德的想法。直到有一位日本女子染病去世,伍連德才獲得機會。由此誕生了中國第一例人體解剖手術。

從何時起,中國人開始戴口罩防傳染病?

從何時起,中國人開始戴口罩防傳染病?

這就是當年伍連德的解剖室,通過解剖,伍連德擒獲了鼠疫桿菌,並發現死者的肺部被感染,由此推斷出此次的鼠疫是肺鼠疫,是通過飛沫傳播的。這在醫學界引起軒然大波,之前的鼠疫基本都是腺鼠疫,一般是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傳播的,以至於此前當地一直在進行滅鼠運動。

發現是肺鼠疫後,伍連德開始推廣疫區所有人戴口罩防護。可是許多人都不相信鼠疫可以通過飛沫進行傳播,就連當時被北洋醫學堂奉為首席教授的法國專家梅尼都十分不屑,他也來到哈爾濱,沒戴口罩、更沒有防護服,就到醫院去看病人,結果自己被感染鼠疫,沒幾天就去世了。這下,才有人相信伍連德的說法。

為了能讓老百姓戴上既便宜又有效的口罩,伍連德還發明瞭一種簡易口罩,在兩層紗布之間,夾上一層吸水藥棉,這種口罩簡單易戴、價格低廉,每個只需二分半。伍連德調動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老百姓。這種口罩,後來被稱為“伍氏口罩”,甚至,在今天仍有醫務人員用這種口罩。

針對疫情,伍連德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到1911年4月中旬,這場特大鼠疫終於徹底被消滅。從此之後,口罩也成了瘟疫時期人們的必需品。

當前,新冠疫情正在面臨境外輸入的壓力,出門口罩還是戴著好,再堅持一段時間,相信我們離摘掉口罩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