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壽連續第四年借款度日,償付能力充足率-16131%

一週之內,中法人壽兩度發佈向股東借款公告。

3月23日,中法人壽發佈公告稱,公司與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鴻商集團)於2020年3月12日前述借款協議關聯交易,交易金額800萬元。這也是中法人壽在2020年首次向鴻商集團借款。

在2019年,中法人壽合計向鴻商集團借款5次,合計5400萬元。其實,此次的公告應該是在3月19日發佈,但中法人壽當時卻錯將去年12月的一次借款公告再次發佈,因而此次公告是以更正形式重發。

中法人壽表示,鑑於公司目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鴻商集團向中法人壽提供借款的資金主要用於應對出現的流動性風險,用於支付存量保單到期、退保等與客戶相關的利益支出,滿足維持日常運營的基本需要。

根據中法人壽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該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較2019年三季度末的-14743.40%進一步下降至-16130.78%,2019年度淨虧損-6228.96萬元,淨資產為-2.83億元,風險綜合評級為D類。

近幾年,中法人壽流動性陷入枯竭,均是靠股東鴻商集團的借款度日。2017年,中法人壽向鴻商集團累計借款9次,共13084萬元;2018年,累計借款9次,共6910萬元;2019年共5次借款合計5400萬元。

鴻商集團現為中法人壽第一大股東,持股50%。中法人壽於2006年3年正式對外開業,最初由中國國家郵政局與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分別持股50%。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另起爐灶設立全資壽險公司中郵人壽。

2015年4月,原保監會批覆同意中國郵政集團將其持有的25%股份轉讓給鴻商集團,另外25%股份轉讓給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濟九鼎),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將其持有的25%股份轉讓給鴻商集團。此次股權轉讓後,鴻商集團持有中法人壽股份達50%,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分別持股25%,這一持股情況一直延續到現在。

據中法人壽官網介紹,鴻商集團成立於2003年,注重宏觀研究和行業研究,投資涵蓋了礦產資源、航空運輸、機電自動化、環保節能、金融證券、數據通信設備、化工材料、生物製藥等十多個產業領域,旗下企業包括境內外上市及非上市企業。

在收購中法人壽股權方面,鴻商集團還是找了一些“門路”。此前有消息稱,作為銀行系保險公司的中法人壽,其股權還是計劃賣給有關銀行,但最終卻被鴻商集團接盤。

2013年2月,中國郵政集團決定轉讓中法人壽股權。同年12月,中國郵政集團確定鴻商集團及其聯合體作為意向受讓方,並向財政部申請轉讓中法人壽股權。中國郵政集團為國務院授權投資機構,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9年12月30日發佈的劉小華受賄二審刑事裁定書顯示,劉小華利用擔任財政部正處級秘書職務上的便利,為鴻商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於某在中法人壽股權收購、中國郵政儲畜銀行股份認購等事項上提供幫助,並先後收受共計10萬元的購物卡及人民幣30萬元。

在鴻商集團入主後,中法人壽業績每況愈下,也曾多次發佈增資方案,但均無下文。中法人壽最近的一次增資方案發佈於2017年8月,擬新增註冊資本1300050000元,鴻商集團和人濟九鼎參與認購,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不參與此次增資,並擬新增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長久汽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德時代,300750.SZ)參與本次定向認購。

根據此次方案,增資後,鴻商集團依然為第一大股東,持股33.30%;長久汽車持股28.57%,為第二大股東;寧德時代、人濟九鼎分別持股19.90%、14.90%。此次未參與增資的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持股比例則稀釋為3.33%。不過,這一方案至今未獲批准。

當前,中法人壽麵臨償付能力不足、流動性不足、人員不足等多重困境。該公司在償付能力報告中指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與此同時,公司人員流失,招聘困難,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

不過,根據《保險法》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除因分立、合併或者被依法撤銷外,不得解散。從目前來看,中法人壽何時能補充資本金仍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