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壽向股東借錢度日 償付能力充足率-16131%成唯一D類險企

中法人壽2019年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6130.78%,成為唯一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險企


中法人壽向股東借錢度日 償付能力充足率-16131%成唯一D類險企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業務停擺、流動性危機、償付能力不達標,已經成為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法人壽)身上的老大難問題。


截至3月12日,共有150家保險公司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投資時報》根據上述報告對各家險企的償付能力數據進行統計,最終制作出《中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2019》,力求描繪保險業償付能力變化的全貌。


納入統計的壽險公司共有73家。其中,中法人壽2019年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6130.78%,成為唯一不符合監管要求的險企。


相比2019年三季度末的-14743.4%,中法人壽的兩項償付能力指標均環比下降1387.38個百分點,同樣在73家險企中最高,償付能力風險進一步加大。


從經營業績方面看,《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2019年中法人壽保險業務收入為4.9萬元,淨虧損0.62億元,同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監管評級均為D類,且近三年來該公司向大股東借款約2.5億元“續命”。


償付能力持續為負值


中法人壽成立至今已有14年,不過近幾年日子並不好過,償付能力危機愈發嚴重。


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6130.78%,相比上季度下降1387.38%個百分點。當年前三季度,該公司上述兩項指標均分別為-8468.52%、-10425.91%、-14743.4%,呈現明顯的逐季下滑態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2016年三季度開始,中法人壽的綜合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就已降至-128.35%。到2017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進一步惡化,兩項指標同時驟降到-4035.94%。2018年償付能力警報仍未解除,且償付能力風險進一步擴大,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該公司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7738.04%。


中法人壽在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該公司目前面臨三大風險: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其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總體償付能力低於監管要求水平;二是流動性不足,自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其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


此外,中法人壽還提到,公司基於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結果,已啟動業務管控、費用管控、投資管控等償付能力管理的相關措施,並對償付能力的發展情況進行密切追蹤。為使公司儘早正常經營,更好地保障客戶權益,防範風險,公司將加大與各方的溝通力度,加快公司資本金補充進程。


中法人壽向股東借錢度日 償付能力充足率-16131%成唯一D類險企


借錢度日成常態


在償付能力充足率遭遇“滑鐵盧”的同時,中法人壽的流動性也在2017年4月下旬出現枯竭,向股東借錢成為其“續命”的手段。


有統計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法人壽已累計向大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鴻商集團)借款超20次,借款金額約2.5億元。其中,2017年,中法人壽向股東借款9次,借款金額13084萬元,為近三年巔峰。


最近的一次借款發生在2019年12月10日。中法人壽發佈公告稱,鑑於公司目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經公司股東及公司領導決定,為履行公司作為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維護公司存量客戶的正常利益,維護公司和市場的穩定,鴻商集團向中法人壽提供借款,交易金額850萬元。


鴻商集團能夠連續三年反哺中法人壽,還是具備一定的實力。據瞭解,鴻商集團成立至今已有22年,旗下產業涉及數據通信設備、航空運輸、機電自動化、礦業投資、金融投資、風險投資等領域。


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為應對流動性危機,中法人壽除了向股東借款外,還採取管理層降薪、削減非必要支出等多項應急措施暫緩風險暴露。


此外,中法人壽還提及,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2號:流動性風險》的要求,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均暴露公司流動性不足,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預計未來一個季度,在壓力情景一下,其流動性覆蓋率為100.15%,預計未來一年,其綜合流動比率為9.53%。後續,該公司將持續全力推動增資擴股工作,力求增資申請儘快批覆,從根本上化解流動性風險。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為補充資本金,中法人壽曾分別於2016年11月、2017年4月及8月謀求增資擴股,但均以折戟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