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二三十歲,別急著向生活下跪

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翻譯成中文,就是那個著名的金句:

很多人25歲就死了,但直到75歲才埋。

這裡的死,當然不是指真的死亡。

而是指,很多人25歲就停止再成長了,無論認知、思維、格局。往後的50年,他們只是抱著陳舊的,過時的認知、思維、格局,與這個飛速向前的,日新月異的世界,囫圇相處。

金句之所以是金句,是因為,它們有著不怕被時間檢驗、風化的成色。

很多年前的年輕人是這樣。

現在的年輕人,同樣如此。

所以,才會有“佛系”一詞的流行,才會有“喪文化”的逆市,才會有“誰的青春不迷茫”的共鳴,究其原因,可總結成14個字:

你的二三十歲,正急著向生活下跪。

18歲的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去哪裡,所以胡亂選擇了一個差不多的專業;22歲畢業時,你選擇了一個薪資待遇差不多的公司;再過幾年,找了一個差不多的人,結了一個差不多的婚,就此過上了和別人差不多的,說不上幸福但好像還湊合的小日子,有差不多的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

最後,統統帶進了差不多的墳墓裡……

你的二三十歲,別急著向生活下跪

這樣過生活的人,有幾十億,你可以選擇成為其中之一,更可以選擇,拒絕成為其中的之一。

《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裡唱: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以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過幾十年,把大廈都熬塌了,儘管你能察覺到,這種生活方式是自己不喜歡的,卻不敢尋求突破,任其穩如磐石。

為什麼?

你的一生,可以驕傲地站著活,

卻偏偏選擇,從25歲到75歲的跪著死?

講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人說,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工作996就已經把我掏空了,哪有時間去精進?

或者說,我現在從事的工作,跟你們不一樣,我是做老師、廚師、汽車修理工、建築工、木工……的,你告訴我,如何再次突破?

薛之謙說過一句話:“這個時代太好了,好到不會埋沒任何一種才華,只要你的才華是真材實料的,會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媒體承載你的才華。”

如同,昨晚我刷抖音,看到一個初中老師講作文層次感的視頻,並列、遞進、總分總、分分總,4個視頻,收穫了1.2萬粉絲,她講得淺顯易懂,且生動,我和她聊了聊,她的其中一句話讓我很是動容:我覺得,47個人的教室,裝不下我對語文的熱愛。

多有生命力的一句話。

一個教師的靈魂,突然被點亮了。

她今年27歲,教學2年,做抖音視頻不為變現,只是為了分享。但我想,她會有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未來,因為對行業的足夠熱愛,更因為,她的靈魂是沸騰,而非冷卻的。

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裡更是有大把,這樣靈魂滾燙的人。他們是廚師、汽車修理工、建築工、木工……他們用視頻或文字,向這個世界介紹自己工作的同時,也向世界介紹著自己。

你的二三十歲,別急著向生活下跪

“360行,行行出狀元”只是沒用的大道理嗎?

把它只當道理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在自己的行業內,做到出類拔萃;把它淬鍊成真理的人,才能一步步提升,自己在行業裡的地位。

不曾被真正讀懂的道理裡,

埋葬著太多年輕的“屍體”,

而被讀懂的道理,見證著少數人的星光熠熠。

那個初中語文老師,在講到文章層次感時說:“層次是文章的眉目,有了層次,文章才會眉清目秀。”

那個廚師炒菜的時候說:“當我顛勺時,覺得自己和一個鋼琴家,沒什麼區別。”

那個木工,在雕刻一塊朽木的時候說:“在我的眼裡,沒有朽木和良木,他們有各自精彩的靈魂,我只是負責把它們找出來。”

所以,與其說,這是個自媒體時代,不如說,是字媒體時代。

一個有寫作能力的人,總能將別人認識,他也認識的文字,編排成更加動聽,更加感染人的“音符”。

文字,予大多數人來說,只是用來交流的介質,予少部分人來說,卻是無聲的,能將靈魂煮沸,能讓心臟永遠跳動的“搖滾”。

你的二三十歲,別急著向生活下跪

文字,可以讓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無論通過什麼媒體,只要你敢,只要你能。

文字,可以讓你更好地保護自己,前段時間某易員工被暴力辭退時,如果不是筆力過硬,又怎麼會有與大廠掰手腕的底氣?

文字,可以成為每個人的“鏡子”,在閱讀和寫作中,你會感覺到,生鏽的靈魂,正在被新的思想、新的表達慢慢喚醒。

我從2005年開始寫作,喜歡閱讀,卻要更早,久而久之,以上的認知在我腦子裡逐漸成型。

15年的時間,無論我的身份是寫手、編輯、娛樂記者、新媒體運營,亦或是現在的新媒體寫作講師,對寫作越是敬畏,也就越活得無畏。

因為,文字已成為我手裡的鐮刀。

我用它來收割各種形式的稿費,也用它來割斷,職場和命運無情的,試圖將我俘虜,摁著我下跪的,無形的手掌。

寫作,放到生命這條長河裡,實在算不上多偉大的事,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但是,持之以恆,它終將改變,我們的普通。

2020年來了,「有個寫作訓練班」也邁向了它的第2年,這一年該如何玩,才能保證小夥伴們進步最大化?我從2019年年中就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最終決定,在2020年1月2日付諸行動。

它的名字叫:“180天黑馬養成寫作社群”

它是一場用180天,每週50+選題,高頻互動的,馬拉松式的拼稿營。

它脫胎於我還在寫紙媒稿子時的QQ社群,那時,我們一個群有37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專注的領域,市場上但凡出現了一本新雜誌,我們都要去攻破,短短一年時間,我們把市場上能發表作品的雜誌,都橫掃了一遍。

那是何等意氣風發的年代?

但那也是各自為戰的年代。

這個時代,要比那個時代好很多。

知識付費,把一群天南地北,志同道合的人快速聚在一起,大家在一段時間內,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互相打氣,也互相擦亮,多給力。

除此以外,還有「初級班」,它是去年6次初級班的深度迭代版,為期30天,只有精華的7節課,學習一個星期,反覆練習寫作三個星期。

你的二三十歲,別急著向生活下跪

寫作,可以是一個人的事,也可以是一群人的事,如果,前者像在黑暗中獨自前行,那後者則是,迎著朝霞結隊遠征。

你的二三十歲,別急著向生活下跪。

你的二三十歲,可以過得有滋有味。


主編:劉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