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執筆:王彩雲

定稿:蘇子後

俗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因此“棍棒教育”在中國廣為流傳,大部分家長在生氣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去打孩子。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正方:該打。

案例1:婷婷在和兒子一起逛商場的時候,遇到一個半大的男孩躺在地上鬧著要東西,而爸媽在一旁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許多顧客都在圍觀。最後,父母去給孩子買了他要買的東西。

案例2:幸孕姐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一個小男孩當街暴打奶奶,路人看不過去,上前勸阻。

結果,那個孩子說道:“你算什麼東西,我之前就是這麼打她的,經常打。”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更奇葩的事情在後頭,當路人拉開孩子打奶奶後,奶奶從地上爬起來後,既然還在一旁袒護小男孩。

從上面2個案例可以看出,若在孩子尚小的時候,對於是非觀不明確的時候,要及時給他們建議規矩,該打的時候要打,不然過度的溺愛很可能讓娃變得目無尊長,長大後無惡不作。

反方:不該打。

案例1:正值開學季,一個8歲小學生因為沒寫完暑假作業被批評,扛著自己衣服和枕頭離家出走,自己獨自一人暴走大約20公里。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最後,所幸被警方找回來,才沒有出大事,不然後果不敢想......

案例2:四川的一位13歲男孩,由於父母長期對其打罵,在一次考完試後得知成績不理想後,留下遺書,在家對面的高樓上選擇了跳樓自殺。

在遺書中說道:“我的屍體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帶回家,心煩!”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從上面2個案例可以看出來,孩子由於在犯錯後,若是一味地進行打罵,讓原本心靈脆弱的娃,產生心理負擔,可能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就是:只要做錯一點事就會捱打,甚至是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那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3歲前孩子處於遊戲階段,對於自主感、良心、道德感尚未萌生,或只是剛剛發展,打罵將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尤其是1歲半內的嬰兒,他們的活動主要都在於滿足生理需求,由於吃、喝、拉、撒、睡等,出現的無意識條件反射,體罰就容易影響他們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導致身心不健康。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孩子超過3歲後,當然也不是說能隨意的用暴力、打罵的方式來解決他們犯錯的問題,除非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喜歡觸碰危險物,例如在家長多次制止撥弄電源插頭、開水瓶、玩火等後,還繼續這樣做。

2、某些行為習慣,可能會使得長大後觸及法律、道德,如偷錢、喜歡打比他小的人等。

3、在父母或老師多次提醒原則性錯誤後,跟他講清楚其中的原則後,還明知故犯,或犯錯後,絲毫無悔改之意。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此外,打孩子前要提前交流,讓他明白為什麼被打,且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呵斥或者謾罵;

另外不能隨意拿起東西就打,要用專用的“道具”,讓娃不是害怕父母,而是明白犯了規矩,才會被責罰;

最後,孩子犯錯,父母一同責罰,所謂“養不教,父子過。”因此,在娃犯錯的時候,在懲罰完他們後,爸媽因為他犯錯了,也要自罰,例如不吃飯等,以此讓娃感受到的愛,而不是恐懼。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孩子身上的五個“命門”不能打

1、後腦勺

這是由於人體的大腦組織都存在於後腦勺裡,與人體的呼吸、心跳等息息相關,就顯得非常的脆弱,受不了擊打,輕者導致暈眩,引發腦震盪,重則對智力造成影響,甚至可能發展成智障兒。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2、太陽穴

太陽穴遍佈著大量的神經元,是頭部骨頭最為脆弱的一個部位,擊打容易導致頭骨折裂,輕者暈厥,重則造成死亡。

尤其是孩子,由於太陽穴與視力發育起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若是被家長不小心擊打,還可能會引發失明。

3、耳朵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或者是生氣的時候,喜歡擰娃的耳朵。

殊不知,在人體的耳朵上存在著許多的神經元與大腦脈絡、耳蝸,因此當家長用力擰或是擊打的時候,會讓孩子感覺到痛,但很可能致使娃失去聽力,甚至是損傷腦部發育。

4、胸腹

由於人體的胸腹部裡面裝著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所有器官、內臟,雖然在器官和內臟外有肋骨和脂肪的保護,但若用力擊打,就很可能傷及內臟和器官,造成骨折、臟器刺穿等現象,危及生命健康。

5、後背

由於後背上也是保護器官、內臟的一層脂肪和肋骨,還存在有脊椎、大量神經元,因此也不能隨意擊打。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尤其是孩子,由於尚小的他們脊柱還未發育完善,用力擊打很可能導致脊柱骨折,內臟、器官受損,還可能對智力發育造成危害。

所謂“棍棒教育”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但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對他們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最後讓自己後悔不已。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家長應該正確教育孩子?

1、樹立榜樣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大於言教”,因此家長要想自己的孩子品德兼優,那就需要注重自身的修養,給娃做起好的榜樣。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若自己只想著吃喝玩樂、品行惡劣、不孝順、自私等,那又如何讓孩子變得優秀呢?

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你的舉止,將決定子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2、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家庭是子女生活的場所,因此家長要處理好成員間的關係,堅持踐行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不偏心任何一方的形式,來構造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另外,在生活中要立好規矩,講究禮義廉恥,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下陶冶出高貴的情操。

3、瞭解錯誤原因後再批評教育

在孩子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首先要了解事情的經過,掌握所有的信息,然後對他們出現的錯誤情節和程度作出判斷,然後從實際問題出發,對其進行批評。

批評是對孩子出錯的根源及危害等,仔細講解,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使其深刻認識到錯誤,併為此行為而感到羞愧,並引導改正。

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5個“命門”多生氣都別碰,代價承受不起

注意不要在批評的過程中出現呵斥、謾罵、諷刺、敲打等行為,這容易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