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丨睡得時間長≠睡得好 補覺≠補回睡眠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今年是第20個世界睡眠日,宣傳主題是“良好睡眠 健康中國”。

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主動過程,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睡眠質量也決定著生命和生活的質量,每個人都應關注自己的睡眠。

有人說,每個半夜未閤眼的人,都有個想早睡的靈魂。然而,夜越熬越“香”,逐漸變成了生活的常態。

睡眠不好,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有研究顯示,睡眠時間大於7-8個小時,與痴呆相關的蛋白幾乎沒有沉積;睡眠時間介於6-7個小時之間的,與痴呆相關的蛋白沉積明顯增加;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與痴呆相關的蛋白呈幾何倍數增長。

今天,我們只關心你的睡眠,你睡得好嗎?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身心疾病科主任楊中高為你的睡眠開出良方,願你每天都能睡個好覺。

“5步走” 自測你的睡眠質量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每一個香甜的、有質量的睡眠,都能帶來迎接明天的能量。

楊中高介紹,優質睡眠的三個要素:持續時間,睡眠時間應足夠讓睡眠者在第二天感覺得到了休息,並且反應敏捷;連續性,睡眠時間應該是無縫的,沒有碎片;深度,睡眠應該足夠深,以恢復體力。

具備這三個要素後,說明你的睡眠質量過關。

個人該如何自測良好的睡眠質量?

楊中高說,“5步走”就可以測定出來:1.入睡快,在10—15分鐘即可入睡;2.睡眠深不易驚醒,醒後5分鐘內又能入睡;3.睡眠時無噩夢、驚夢現象,夢醒後很快忘記夢境;4.起床後精神狀態好,反應敏捷,無疲勞感;5.白天工作、學習效率高,無睡意。

如果以上問題有三個為否定答案,且已經持續1個月以上,說明已經有較為嚴重的睡眠問題。

專家簡介:楊中高,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身疾病科主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精神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預防醫學會精神病專業委員會秘書、甘肅省醫院協會精神衛生專業管理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精神障礙如焦慮症、強迫症、失眠等神經症、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等。

不良情緒會導致失眠

人類1/3時間處於睡眠中。睡眠的生理作用表現在鞏固記憶、促進腦功能發育、促進體力與精力恢復、促進生長、增強免疫功能、保護中樞神經系統。

失眠不是病,但是困擾著身體的健康。經常聽別人說,昨晚又沒睡好,或者昨晚失眠睡不著,又熬夜了等。還有人稱,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基礎上,適度“熬夜”,才能得到一種安靜獨處、深度思考的生活方式。

有數據顯示,73%的年輕人熬夜是為了追劇、追星、看小說、打遊戲。在睡眠質量最差的十個職業中,網約車司機、程序員、自媒體人排在前三名,互聯網行業從業者睡眠質量普遍較低,他們無規律的工作時間以及巨大的工作量嚴重影響到睡眠。

出現睡眠不好的因素有哪些?楊中高稱,睡眠不好的原因中有4個因素比較重要。

1.不良情緒:精神緊張、興奮、抑鬱、恐懼、焦慮、煩悶、悲傷等精神因素,會讓我們的機體一時間不能調整適應而引起情緒波動,多伴隨著焦慮和抑鬱反應。這樣的不良情緒會導致失眠,而且很容易隨著情緒變化而復發。

2.心理因素:表現為生活中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狀態中,或者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導致睡眠不好。這個時候如果過分焦慮不安,或者急切希望睡覺,反而更加無法入睡。

3.環境因素:由於環境不好對睡眠造成了影響,如寒冷、酷暑、噪音、強光以及髒亂等;此外,養成了某種入睡相伴隨的行為習慣,如長期看電視入睡,沒有電視就會睡不著。

4.睡眠習慣:其實許多人會睡眠不好,多是由於自己的不良習慣造成的。如有的人喜歡睡覺前喝茶或者咖啡等,都會增加入睡的難度。

認識睡眠的四大誤區

有人說,生活被晝夜般分割,我們在每個夜晚被治癒,才能在白天繼續好好地生活。但是,一旦有了熬夜的快樂,就錯過了一場美夢。午睡或者早晨多睡一會就成了很多人補充睡眠的新選擇。

“其實,很多人對睡眠有一定的誤區,”楊中高說,改善睡眠質量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一定要從睡眠誤區走出來。

1.失眠≠失眠症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歷,但並不是說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症了。”楊中高說,只有當失眠引起的症狀維持兩週以上,且一定影響到白天的社交活動時,可以稱之為“失眠症”。出現類似情況就要儘早就醫。

2.睡得時間長≠睡得好

是不是睡得時間長就說明睡得好,而睡得時間短就表示睡得不好?“不能把睡眠時間長短作為睡眠質量是否好的判斷標準。”楊中高認為,每個人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可能睡6小時就能恢復體力,完成一天的活動,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8小時的睡眠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所以判斷睡眠質量,要看早上醒來後是不是體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復,頭腦是否有清醒的感覺,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而不是根據時間長短判斷。

3.補覺≠補回睡眠

有些人認為一天不睡不要緊,後面幾天多睡會兒就可以補回來。而有一句健康諺語:“一夜不睡,十日不醒。”意思是說一個晚上不睡覺,即使是睡上十日,也無法把一個晚上不睡的損失補回來,所以說睡眠是絕對補不回來的。

4.打呼嚕≠睡得香

“昨晚睡得很沉,還一直打呼嚕。”有些人睡眠時會打呼嚕,其實這並不是睡眠好的狀態,打呼嚕時出現的呼吸暫停可以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缺氧。“一直打呼嚕也是病。”楊中高說。

不同睡姿對身體影響不同

每個人睡覺時都有自己習慣的睡姿,睡姿不同,對身體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也是決定睡眠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的睡姿也有不適宜的人群。

右側臥可以保護心臟。右側臥的睡姿會讓位於胸腔左側的心臟得到更多的空間,有助於降低血壓,使心跳不那麼快,對有心臟病的人有益。但是胃食管反流症患者不宜這種睡姿。因為右側臥會使胃酸向食道逆流量增多,可能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胃部不適可選擇左側睡姿,有助於減少流入食管的胃酸,從而減少胃灼熱帶來的疼痛感。

仰臥可以保持面部皮膚活力。仰臥時,面部放鬆、透氣,對面部皮膚保持活力有很大好處。但是平時已有打鼾、睡眠呼吸暫停症狀的人應儘量避免仰臥。

此外,有些人喜歡將身體蜷縮成胎兒睡姿,並在夜間變換各種睡姿。這種睡姿不僅能保證身體足夠放鬆,還有助於緩解壓力,但這樣的睡姿可能會使頸痛症狀加重。

支招:如何改善睡眠?

長期睡眠不好,會導致肥胖、痛風、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甚至癌症,造成早衰或壽命縮短。相關研究顯示,一個人如果連續兩個晚上不睡覺,血壓會升高;如果每晚只睡4小時,其胰島素的分泌量會減少,連續1周就會使健康人出現糖尿病前驅症狀。

但多數人認為睡眠不好,吃幾片安眠藥就行了。事實上安眠藥如同退燒藥一樣,只是對症不對因的輔助性治療方法。使用不當,極易出現心理依賴、身體依賴。

如何找回被偷走的睡眠?楊中高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4類助眠方法,幫助你睡個好覺。

1.運動:運動有助於提高人的整體睡眠質量,不僅可以增加睡眠時間,而且延長了慢波睡眠的時間。在上床睡覺的3小時前可以適量運動,因為這樣做提高了心率和體溫,但也有足夠的時間讓心率和體溫在睡覺之前恢復到正常水平。有氧運動具有鎮靜和抗抑鬱的功效,也可以改善睡眠。

2.均衡飲食:飲食也會對你的睡眠產生一定的影響。複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等對那些患有睡眠障礙的人有幫助。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會影響睡眠,缺乏維生素b,鈣和鎂會抑制睡眠,補充以上礦物質,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腿部不適。

3.白天接受陽光照射:在白天陽光透過眼睛進入大腦,視網膜將信息傳送給位於大腦中間位置的松果體,通過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讓大腦認為這是白天,而不是睡眠時間。松果體對光線做出反應,天黑後視網膜向松果體發出應當分泌褪黑素的信息,讓你安靜下來並等待入睡。所以在夜晚不要使用電腦和手機,因為顯示屏的光亮會誘騙你的大腦調至白天的狀態,導致你的晝夜節律不穩。

4.住涼爽的臥室:同樣在夜晚使你的體溫降低,是一個改善睡眠的好方法,涼爽的臥室可使你進入深度睡眠。除此之外,洗熱水澡可以使體溫降低,洗澡時體溫會升高,但是在睡覺之前會下降。

記者 歐陽海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