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文|麥小麥 (富書專欄作者)

曾國藩曾總結過一個人成功的幾個要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貴人相助。

前面三種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而最後一種貴人相助,則更多是機遇和運氣。

如果你人生中遇到下面這三種人,請一定要感恩珍惜。

因為他們彷彿是一盞明燈,能照亮你前進的方向,甚至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那個打你的人教會你堅持

在一期《鋒味》上,嘉賓周杰倫表演用水果彈鋼琴的絕技,引得謝霆鋒羨慕不已。

謝霆鋒說:“我真的恨我自己,後悔又心痛。每次看見你彈的時候,我想為什麼我不像杰倫一樣聽媽媽的話?”

被謝霆鋒羨慕的周杰倫,卻在節目中吐露了兒時學琴的辛酸。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周杰倫一開始對鋼琴沒有濃厚的興趣,但他有一個管教嚴厲的媽。

周媽媽為了培養他的樂感,讓他從4歲就開始學琴,且每天要他堅持練2小時。

一個四歲的男孩兒,本就好動,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好好彈?

他經常因此三心二意彈錯走調。

每當這時,周媽媽就會拿出準備好的藤條來家法“伺候”。

迫於母親藤條的威嚴,周杰倫只好乖乖聽話。

小時的杰倫不能理解母親嚴厲的行為,他很困惑:

“ 為什麼別人可以嬉戲玩耍,而我卻只能和鋼琴對話?為什麼別人可以打遊戲,而我要卻要背琴譜?”

因為周媽媽懂得,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能明白堅持的意義,也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可以堅持不懈。

那些堅信靠興趣就能成功的人,不妨先靈魂三問。

是不是學習一開始都會有極高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能堅持多久?

興趣能夠對抗人性中懶惰的弱點嗎?

尊重孩子的學習天性有時是最大的教育謊言。

如果沒有那個拿著棍棒督促你前進的人,你很可能就和電視劇裡的劉星一樣。

劉星說:“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

劉梅答:“小時候給你報這個班那個班,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反駁:“我不願意,沒興趣,你就不讓我學了?我小不懂事,您還不懂事嗎?你該逼著我學啊!”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我們從興趣開始喜歡,本來可以,但卻沒能一直堅持下去。

周杰倫也是在功成名就之後,才深刻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

如果當初周媽媽沒有用藤條逼他堅持,而是像許多媽媽一樣尊重孩子的天性,那如今,可能沒人會知道周杰倫是誰。

所以周杰倫才會發自肺腑地在節目中說:“感謝媽媽的藤條,所以我寫了《聽媽媽的話》”。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除了周杰倫,近幾年華語樂壇許多重量級的歌手,如林俊杰、汪峰等人,小時候也是一路被“打”著堅持學習音樂的。

那些成功的人,從來就不是單憑興趣,就能精通一門技能。

也許有時候,你離他們只差了一個拿著藤條的媽。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那個罵你的人教會你成長

電影《老師·好》自全國上映以來,好評不斷,引發了人們對學習時代老師的懷戀。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劇中於謙飾演的老師苗宛秋,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學生的愛戴。

相反,由於他經常劈頭蓋臉地罵學生,被學生稱為“苗霸天”,他是學生心中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

他罵女生女生燙髮不學好,更直接抹去一位女同學嘴上的口紅;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他訓斥兩個抽菸的男同學,罰站他們一整天;

他把一個帶著斧頭的“小混混”,轟出了教室;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就是這樣一位經常罵人,嚴肅古板,被人討厭的老師,在電影的後半段卻讓人紅了眼眶。

為了幫住院的學生籌醫藥費,他號召班級捐款,更拿出自己一個月用來養家餬口的工資。

為了幫貧困學生免費補課,他被人誣陷舉報賺取“外快”,差點丟了飯碗...

這時,學生們才徹底醒悟:原來那個管你最嚴、罵你最兇的老師,才是愛你最深的人。

有一位嚴厲的老師在你身邊,你走錯的每一步,都還有回頭的機會。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電影的最後,這個“愛罵人”卻又溫情的老師改變了一群孩子的命運。

就像一位網友在豆瓣上的留言:

“多麼希望有一天突然驚醒,發現自己是在高一的一節課上睡著了,現在經歷的一切都是一場夢,桌上滿是你的口水。老師揪起你的耳朵,把你罵醒,叫你好好聽課。”

也許你曾經面對老師的批評,不服過、回嘴過、甚至對抗過……

但最後你才發現,如果沒有他的指責,可能你早已踏入深淵。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那個潑你冷水的人教會你反思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朋友堅持不靠譜的夢想,到底該不該勸阻他呢?

很多辯手講了夢想的可貴,堅持不靠譜的夢想才能擁有靠譜的人生等觀點。

但我卻特別喜歡肖驍的一段總結,意味深長。

鼓勵是一種很廉價的禮貌,鼓勵不靠譜的夢想僅僅是因為沒有耐心聽別人的夢想,而且,鼓勵是對陌生人的一種態度。而對朋友的夢想是需要花心思來探討和揣摩的,因為真正的好朋友是需要幫你收拾爛攤子的。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A想辭職創業投資一個新行業,剛和幾個朋友說起,大家幾乎都是一邊倒的支持。

紛紛誇他有眼光,敢想敢做,勇氣可嘉。

而偏偏他最好的朋友小B此時卻說:“這個你再想想,本身就不熟悉,別聽別人一慫恿就往裡衝,做不好,多半虧。”

小A聽了非常生氣說:“你是不是哥們,別的朋友都支持我,甚至給我投錢。你上來就潑冷水,嘰嘰歪歪。怎麼,別人能行,我就不行?看不起我?”

小A在一眾人的簇擁下,投了一大筆錢,本想著大幹特幹,最後卻因為對產品不熟悉,結果虧得血本無歸。

這時他才明白,創業中,大多鼓勵你勇往直前的人,其實並不在意你結果如何;而潑你冷水的人,則想盡辦法想告訴你為什麼不行,想幫你踢開絆腳石。

全球最賺錢基金創辦人瑞·達里奧說:“個人成長的兩大障礙,一是盲區,二是自視甚高。”

發現盲區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邊能有一面明鏡。

來自朋友的諫言,有時就是最好的“鏡子”,它讓我們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

忠言逆耳聽著刺耳,有時卻是真的利於行。

在讚揚聲一片中,諍友那句特立獨行的勸諫實在彌足珍貴。

能遇到講敢講真話的朋友,請一定要珍惜,因為他才是你反思進步的助推器。

人生路漫漫其修遠,崎嶇坎坷的道路上,我們都希望能遇到貴人相助。

那個打你的人教會你: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堅持才是;

那個罵你的人教會你:人生沒有回頭路,但可以及時修正;

那個潑你冷水的人教會你:一腔熱血未必能成大事,三思而後行卻能少走彎路。

若你遇到這三種人,請感恩珍惜,因為他們才是你人生中的領路人。

人生路上,要感謝的這三種人

作者簡介:麥小麥,富書第6期親子營入門班學員,富小書的人,富書專欄作者,新時代獨立女性,愛生活,愛自由,愛寫作,和你一起品讀人生,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