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史禺老師是北京新東方北美項目部總監,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法系。他親歷15次託福(115分/口語30分滿分)、7次SAT(語文部分730),也被稱為”考神“。同時,他作為爸爸,對低齡留學的KET/PET/FCE等考試也“不得不”非常熟悉。本文 7000字,深入分析國際教育中的考試。

中國家長想到國際教育時,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創造性”“獨立思考”“個性”“公民意識”這些詞——“考試”一定是最後想到。

我們難道不就是為了逃離中國的應試教育,不就是不想讓孩子經歷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這些考試的折磨,才選擇國際教育嗎?

不幸的是,有教育的地方,無論是國際教育還是本土教育,就有考試。

考試,起到兩個作用:控制教學質量;篩選生源。

國際教育也是這樣。

第一、通過考試控制教學質量。美國在02年通過了一個法案,叫《一個孩子都不能落下》No Child Left Behind。這個法案的核心是用一套標準化的測試,考一個州內的所有學生,相當於我們的省統考,如果某個學校的大量學生沒有達到要求,學校要承擔責任。

第二、通過考試篩選學生。美國頂尖的大學和中學,每年的錄取率極低,如何把優秀的學生篩選出來,標準化考試是重要手段之一。

英國也是一樣,只不過用的是另一套考試A-level。

因此,無論是什麼樣的教育,本土的還是國際的,考試都是無法逃脫的。

那麼,中國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國際教育體系中,會遭遇哪些考試呢?

最主流的有兩大體系,英式和美式。

英式體系,又稱劍橋體系,背後的開發者叫劍橋英語測試中心(CAE)。CAE開發的考試,在中國最有名有兩個:劍橋五級和雅思。

美式體系,背後最主要的開發者是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ETS的考試,在中國最有名的是託福、SAT和GRE。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先說英式體系。

第一員大將是劍橋五級。

說劍橋五級,離不開一個概念: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

歐盟國家多,各種語言考試也多,為了體現“書同文”,歐盟在2001年搞了一個CEFR。把所有的考試,不管德語還是西班牙語,放到一個體系中。

這個體系分成3個級別,A、B、C。

A是入門、B是基礎、C是精通。每個級別裡面又分成1、2兩個小級別,所以,就有了A1到C2,這6個從低到高的級別。

劍橋測試中心就根據這些級別,開發了不同的考試。A2對應KET、B1對應PET、B2對應FCE,C1對應CAE、C2對應CPE。

後來發現,直接從A2開始,不能滿足中國低齡家長的需求,因此又在前面補了一套劍橋青少英語(YLE)體系,這個體系又有4個級別,劍橋就這樣完成了這套有8個級別的體系。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這種分級體系在中國大獲成功。一是迎合了中國家長的考級心態,二是填補了奧數退出小升初篩選體系的空白。

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套體系下,小學的孩子最多考到FCE。小升初一過,這套體系也就完成了使命,導致後面的CAE和CPE這兩個級別,就無人問津了。CAE一年的考量只有200多,CPE只有30多。

小升初之後,劍橋五級退出舞臺,輪到哪個考試接棒呢?美國系考試。

這個階段,想讓孩子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長,面臨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把孩子送出去讀高中,讓孩子充分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因為有這種想法的家庭,一般經濟實力都比較強,所以首選美國。

美國的高中分為私立和公立。公立高中由於接受政府補貼,因此不接受國際學生長期就讀,最多隻接受一年的交換生。所以,想長期就讀,並且從美高申請大學的家長,都會選擇私立高中。

私立高中又分兩種,寄宿(boarding)和走讀。好的、排名靠前的高中以寄宿居多。美國高中也有排行榜,叫Niche排行榜。如果想進排名靠前的寄宿高中,就要用到下面的考試。

託福(或小託福)和SSAT。

SSAT通俗的說法是美國的中考,但這只是一個便於理解的、不那麼嚴格的類比。

首先,SSAT是給美國的私立中學招生用的,公立中學不用這個。

其次,SSAT是一個三級的體系,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

初級是給3-4年級的學生考,申請4-5年級用的。中級是5-7年級學生考,用來申請6-8年級(在這個意義上上類似於小升初)。高級是8-9年級學生考,用來申請9-10年級(在這個意義上類似於中考)。

如果要申請第一檔學校(Niche排行榜前30),大概率來說,託福達到105,SSAT(高級別)達到成績2250。

第二檔的高中(前30-50),大概率託福達到100,SSAT達到2150。

第三檔(前80),託福達到90,SSAT達到2100。

家長會有兩個問題。

第一,美高的要求怎麼這麼高?是的,好的私立高中在美國也是稀缺資源,每年招收國際生的名額很少,因此競爭非常激烈,水漲船高,因此分數就被抬升的很快。

第二,初中生託福能考這麼高嗎?在這個圈子裡多年,我的一個心得是,永遠不要低估優秀生的能力。15年前,認為託福是大學生考的,10年前,中學生開始考託福,現在分數比大學生還高。5年前,大量的初中生開始考託福,分數也越來越高。

再說一個考試——小託福TOEFL Junior,難度比託福低得多,如果孩子水平暫時夠不上託福,可以從小託福開始準備。

第二種選擇是出去讀大學。

大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國內讀完高中,大學再出國。一個是受經濟條件的制約,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中國教育和中國文化的底子更紮實一些。太早出去,英文是好了,但漢語拉下了,也是個問題。

這個階段的選擇,就更多一些,除美國外、還有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先說去美國。這個階段面臨的考試更多了,因為美國大學的競爭是最激烈的。

除託福外,比較主要的考試是SAT(或者ACT)。

先說SAT考試。

SAT考試和這篇文章說到的所有考試不同。那些考試,真的就是考試而已,在美國人的文化中,沒有任何存在感。但SAT不同,在美國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美國人對SAT的感情,有點像中國的高考。

SAT的根子可以一直追到二戰時美軍徵兵時採用的智力測驗。二戰後,哈佛大學為了完善自己的招生工具,委託了一個測試專家,在徵兵智力測驗的基礎上,開發了SAT考試。

雖然SAT考試早已不是一個智力測試,但在美國人心中,還是形成了SAT高分=高智力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美國人對SAT情節之深可以從兩個例子看出。有一本比爾蓋茨的傳記,叫Hard Drive,提到一個細節,比爾蓋茨大一的時候,和女孩第一次約會,炫耀的是自己的SAT分數。

《華爾街日報》2014年一篇文章說,很多美國公司要求求職者提供自己當年的SAT成績。可以這樣理解,在中國,你去面試一家公司,告訴對方,你當年的高考成績是全省前100名,對方會肅然起敬。

SAT考察的難度和深度,給大家一個例子。

2019年6月的SAT考試考到兩篇歷史文獻,選自1974年,漢密爾頓(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和另一位美國政治家激烈辯論是否應該出手援助法國大革命的原文。

如果要申請到第一檔的美國大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行榜》排名前20),大概率託福達到110分,SAT達到1500分。

第二檔(排名前30),託福達到105分,SAT達到1450分

第三檔(排名前50),託福達到100分,SAT達到1400分。

除了SAT外,還有一個ACT考試。

ACT考試是SAT的競爭者和替代品。如果我們不考SAT,也可以考ACT。美國大學對ACT和SAT的接受程度是完全一樣的。

把剛才的三檔分數換成ACT的話,就是

第一檔,託福110,ACT 33

第二檔,託福105,ACT 31

第三檔,託福100,ACT 30

但是,一定要注意,ACT在中國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走下坡路,參加考試的人數直線下降。雖然官方沒有發佈數據,但從新東方培訓的SAT和ACT人數比例來看,情況也是這樣。2016年,SAT和ACT的培訓人數大概是3:1,到了2020年,這個比例擴大到10:1。

原因是什麼?最主要的兩個:首先,ACT出了一些昏招,比如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推出了機考。其次,SAT考試更適合中國學生。簡單的說,SAT閱讀考的深,但對速度要求低。ACT閱讀考的淺,但對速度要求高。

有些家長想把孩子大學送出去,但孩子現在才初一或初二,離申請大學還早,要考慮些什麼?

我們需要考慮另外一個節點:初升高,確切的說,是初升高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國際部。

選擇一個適合的國際部,一方面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銜接大學,另一方面,對申請結果,也有很大幫助。

北京最好的國際部,100%的學生能進入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而最差的國際部,這個比例只有3%-5%。

國際學校分為兩類,一類是公立學校的國際部,一類是私立學校。整體而言,公立校的國際部,申請結果更好一些。

最重要的原因是,公立國際部在生源挑選上,有先天的優勢。由於文化的差異,北京的優質生源最先選擇的是公立校——這點和上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要想進入公校國際部,先看中考成績(或者是所謂的一模成績)。進入北京第一流的國際部,孩子的區排名至少前1000名。

但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國際部面臨招生的壓力,往往也不會嚴格按照中考成績招生,會往下延,但也不能全無規則,總得看點什麼?最好的標準就是託福。畢竟託福早出分的孩子,未來的申請結果也不會差。

因此,擔心孩子中考有閃失,達不到公校國際部的要求,那麼,有一個還不錯的託福成績(90+),也極大增加了錄取的可能——這和小升初簡歷上寫劍橋五級的邏輯是完全一樣的。

還有一些家庭,對中國大學的質量沒有那麼挑剔,再考慮到經濟因素,因此決定讓孩子在中國唸完大學,再去國外讀研究生。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這個階段,去英國讀研究生的人數,就開始超過了美國。

這個階段要面臨什麼考試?

如果去美國,除託福之外,面臨GRE(或GMAT)考試。

第一檔,託福105,GRE 330

第二檔,託福100,GRE 325

第三檔,託福95,GRE 320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在所有考試中,GRE的難度是最大的。當年新東方有一個段子,說GRE實際上是上帝讀英語(GOD READ ENGLISH)的簡稱,它的難度可以想見。

但和難度比,我更喜歡的是GRE對思維的錘鍊。舉一個GRE的作文題目。

對下面的命題進行分析和論證:

當很多人都質疑權威時,社會才會繁榮昌盛

這種題目能極大鍛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批判性。

GMAT考試是美國商學院的入學考試。很多同學的問題是,到底考GRE和GMAT?

如果不是鐵了心申請會計專業,那麼考GRE會更好一些。

兩個原因:

第一、GRE的應用範圍更廣。無論申請的是理科、工科還是文科,都需要GRE成績。

第二、傳統上,GMAT主要是申請商學院用的,但這幾年在GRE的大力遊說下,很多商學院的專業,比如,金融,也開始接受GRE成績,只接受GMAT的商學院專業只剩下會計。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從劍橋五級到GRE,說了這麼多考試,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學生在這些考試中考的好嗎?

結論是,不太好。

先看小學生。中國孩子的KET通過率不到一半,PET通過率只有40%。還要考慮到,通過並不算一個高的標準。KET滿分150,到120就算通過,PET滿分170,到140分就算通過。事實上,我們認為孩子達到優秀,才算達到這個級別能力的要求。說到優秀率,數字就更令人沮喪,KET的優秀率是15%,PET只有7%。

再看中學生。我們每年會招1000多名北京的初中畢業生,進行託福培訓。這些學生進班後,會做一次託福的模考。2019年,這個模考成績是41.9分,2020年成績是39.1分。即便考慮到對考試形式不熟悉,導致的分數偏低的話,我們可以認為,北京初中畢業生的託福均分不超過45分。

再看大學生。我們對北大和清華的大一同學也做了託福模考。北大均分77.6,清華均分77.2。

為什麼?中國家長給孩子的英語投入這麼大,但考試卻考不好?

孩子的英語學習,特別是早期,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學校和家庭。直接的說,這兩個點都做的不夠。

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公立學校的英語教育是不夠的,無論是教材還是考試。人教版的初一英語的內容還是Good morning、when is your birthday。

家庭也不夠。有時間給孩子輔導的家長不具備英語的能力,特別是口語。很多家長藏拙,不願意給孩子輔導英語,哪怕是非常簡單的內容,就是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標準。

有能力輔導的家長,往往有沒有時間。我自己深有體會,論理,我應該輔導自己孩子的英語,但我都給他在新東方報班,為什麼?自己確實沒有時間。特別是週末,要自己拿出半天給孩子教英語,確實做不到。

學校和家庭在孩子英語學習方面的不足,導致了以下的典型現象:

家長在學前,給孩子報了各種英語班,本質上只解決了發音和簡單的生活詞彙。這個階段家長的典型心理是,只要孩子的發音聽起來比自己強,有點美國或英國的味兒,或者能指著外面的汽車說出police car,就會有“這錢花的值”的感覺。

到了小學四年五年級,發現身邊朋友同事的孩子都在考KET、PET,雖然自己也不太瞭解,但擔心不考吃虧,因此也跟著考。報個培訓班,大部分孩子混個KET通過,小部分人混個PET通過,實際上孩子的英語能力也沒有實際提升。

小升初之後,孩子的英語學習就中斷了。

一般家長從初三才開始決定要走國際教育這條路,一抬頭髮現,需要各種考試,這就陷入了,報班à衝刺à考試結束à英語學習停止,這個循環。

深層的問題是,英語還是被用作升學的敲門磚,要敲門了,臨時撿起來用一下,這個坎兒翻過了,就扔掉了。當考試比較簡單時,這套方法能奏效,當考試稍微難一點,到了託福這個級別,就完全失效了。

英語從來沒有成為孩子生活、學習、成長的一部分。

怎麼辦?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英語從升學的敲門磚,變成孩子生活、成長的一部分,讓他從英語世界獲得快樂、獲得信息、增長智慧、鍛鍊思維。

有人說,漢語不能嗎?為什麼非要從英語中獲得?

當然,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在過去30年有了爆發的增長,但考慮到歷史積澱,這個世界最有用、最有趣、最先進的信息和知識,大部分還是通過英語傳達的。

大家可以看看新華書店或者中信書店每月的新書暢銷榜,無論成人榜單還是少兒榜單,大部分是英文作品的中譯本。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這個東西,漢語世界裡乾脆沒有,完全是英文世界的舶來品。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英文世界開始匯聚了人類最先進的知識和智慧;過去30年,漢語世界正在急速趕超。

可以預判的是,未來一定屬於這兩大世界。

如果孩子能夠同時從這兩大世界中,無障礙的獲取信息,他的認知能力、判斷力、見識一定是卓爾不群。

如何做到這點?一定要培養孩子閱讀英文、使用英文的動機。

如何培養動機?所有經典的心理學理論都告訴我們,動機在於獎勵機制。

一定要建立適合自己孩子的英文獎勵機制。

簡單說,就是要讓孩子閱讀英文、使用英文時,覺得有意思、有好處、有面子。

舉個例子。我們有個學員,現在小學5年級,以前爸爸總得盯他學英語。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兒,就是大喊一聲,“今天的英文任務完成了嗎?”。但孩子總是忘記,爸爸就十分上火。後來爸爸做了一些反思,關鍵是孩子對內容不感興趣,要麼是太簡單的生活英語,要麼是他覺得索然無味的傳統英文故事。

沒有獎勵機制,任何事情都很難持續。

於是,爸爸把重點轉移到如何給他找到感興趣的材料上。偶然發現,孩子特別喜歡談論哈利波特,熱衷和同學們討論各種魔法。因此,爸爸找了哈利波特的英文版。因為前幾冊的內容孩子比較熟悉了,所以選擇了第四冊《哈利波特和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剛開始的時候,每頁差不多有50個單詞,但是,他覺得有意思,因為第一頁就是講過的一家人被謀殺,人們懷疑管家是兇手。男孩子,好奇心一下子就吊起來了,硬著頭皮看下去。實在讀不下去,就找到電影看一段。但爸爸要求,不能多看,只能看到和書同步的地方,要想繼續看,就得繼續讀書。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這就滿足了第一點:有意思。

怎麼做到有好處呢?孩子讀著讀著,就開始提要求,買哈利波特的wand,就是魔杖。每根不貴,但是一共60根!因為每個角色的wand是不一樣的!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後來爸爸和孩子達成了一個協議,每天讀3頁,讀10天,獎勵一根wand。

這就是第二點,有好處。

爸爸也會經常問孩子一些書中內容,比如Sirius Black小天狼布萊克的魔法是什麼?阿瓦達索命用英文怎麼說?孩子覺得能教給爸爸教授知識了,感到很開心。

這就是第三點,有面子。

有意思、有好處、有面子,這三點構成了有效的獎勵機制。現在他每天都能堅持讀3-4頁《哈利波特和火焰杯》,每頁的不認識的單詞也從之前的50個,減少到10-20個。

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每個孩子情況不同,不建議照搬,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獎勵機制。

第二、早著手,不中斷。

前面說過,家長在小升初後,容易中斷英語學習,導致後面接不上。因此,小升初後,一定要繼續高水平的英語學習。

一手建立英文獎勵機制,培養長期的能力,一手可以進入更高級別的考試體系。

首選託福。

有家長說,你剛才還說興趣、能力、哈利波特,為什麼又要進入考試體系呢?

實際上,這兩者並不矛盾。一方面,能力的培養總是需要考試作為出口,另一方面,正確對待考試,也能提升能力。

第三、正確對待考試

大部分家長有一種割裂的認識,認為考試是考試,能力就是能力。

我的觀點是,不要割裂的看考試和能力。對於設計的比較好的考試,可以通過考試,來提升能力。

無論是英系還是美系,他們都是投入大量的成本研發出來的,質量很高,可以作為非常好的培養能力的工具。

如何通過考試來提升能力?關鍵是別把它們單純當做考試,題做完,就扔掉。相反,把這些考試當做好的文章、好的音頻節目、好的原版書來學習,這樣就可以提升能力。

舉幾個例子。PET裡面有一篇文章,講一個藝術家給學校捐了一座鐵做的長頸鹿,給學生帶來歡樂。題目本身很無聊,做完就完了,關鍵是文章挺有意思,值得帶孩子多讀幾遍。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國際教育中那些考試(7000字深度分析)

託福更不必說。從恆星的衰亡、到恐龍的食譜、到白蟻的天賦、到美國的工業革命,簡直是天文地理無所不包。

實際上,託福開發的素材就是來自於美國大學的通識課。通識課,就是博雅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天天講西方的博雅教育,但託福這種典型的基於博雅教育的考試,卻沒有好好利用,不是有點買櫝還珠嗎?

因此,初中以上的孩子,進入托福,一可以拓寬知識,二可以為升學做準備。兩全其美。

做個總結。

毫無疑問,國際教育的內涵遠遠超出上述考試,國際教育的精華也不是這些考試。但是,基於過去的經驗,可以確定的說,中國學生要成為國際教育的成功者,一定要在這些考試中獲得不錯的成績,這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

否則,國際教育就淪為懶惰、放縱的避風港。事實上,前幾年公眾對留學生的負面印象,都來自那些無法搞定搞這些考試的學生群體。

作為國際教育,特別是國際教育考試的從業者,我和我的同事們,一方面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這些考試,研究如何通過提升能力搞定這些考試,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受家長的擔憂、焦慮和喜悅。

北大附中女生託福出分後,全家抱頭痛哭,媽媽給我轉述時眼中的淚光;清華附孩子申請前不出分,爸爸和孩子在車上吵架,孩子在馬路中間當場下車,爸爸談起這事兒的唏噓。

這些片段,屬於每個家庭,也屬於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