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印度軍工“大坑”,俄羅斯志在必得,勢要拿下P-75(1)項目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17日報道稱,俄羅斯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里·舒加耶夫在接收俄羅斯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俄羅斯擁有很好的技術儲備,並且俄羅斯提議願意同印度進行技術合作,共同建造這批潛艇(這話聽著很耳熟),這將是俄羅斯中標印度P-75(1)潛艇項目的最大優勢。

不懼印度軍工“大坑”,俄羅斯志在必得,勢要拿下P-75(1)項目

  目前印度潛艇部隊可謂是老舊不堪,除了剛剛服役的2艘鮋魚級潛艇,現役的4艘209型潛艇和10艘基洛級潛艇全部都是上個世紀8、90年代的產物,其中209型潛艇前2艘為德國HDW船廠建造,還算堪用,而後2艘則是印度本國的馬紮岡船廠以粗製濫造,氣死德國工程師不償命情況下建造完成,和擁有完善戰鬥力這個詞已經絕不相干了,至於說10艘則是最早的基洛級877型號,後期由俄羅斯改進為636型號,在服役期間經歷過船隻碰撞、電池起火甚至爆炸等各種重大事故,目前具備多少戰鬥力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因此印度便將其中已經服役長達31年的一艘基洛級潛艇賤賣給了緬甸,為此還得進行延壽更新,才多少有點賣相。

不懼印度軍工“大坑”,俄羅斯志在必得,勢要拿下P-75(1)項目

  至於說早在1999年就獲得印度政府批准的P-75潛艇項目的第一成果,就是在2004年決定採購6艘法國的鮋魚級潛艇,建造任務則由大名鼎鼎的印度馬紮岡船廠,既然印度執意選擇本國如此“優秀”的船廠,那麼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了。首艘鮋魚級潛艇在2006年開工以後,經歷過因為計量單位問題導致建造進度延期,原計劃在2012年完成建造的首艇,到了2017年才最終交付印度海軍,而截止到2019年底,僅有2艘鮋魚級潛艇交付給了印度海軍,剩餘4艘還在緩慢建造當中。

不懼印度軍工“大坑”,俄羅斯志在必得,勢要拿下P-75(1)項目

  當初在採購鮋魚級潛艇的時候,並沒有包含AIP技術,因此印度決定自主研發AIP技術並搭載到鮋魚級潛艇上,原計劃是從第二艘搭載由印度自主研發的AIP技術,至於首艇則是在服役6年後,大修的時候在加裝進去。但是在第二艘鮋魚級潛艇交付的時候,並沒有看到AIP艙段的影子,此外印度在招標P-75(1)潛艇項目的時候,明確表示要配備進口AIP技術,這也就表明印度自主研發AIP技術已經宣告失敗了。

不懼印度軍工“大坑”,俄羅斯志在必得,勢要拿下P-75(1)項目

  作為P-75項目的延續,P-75(1)項目在一開始的時候印度就明確表示,必須在本國進行建造,這一要求直接將準備競標P-75(1)項目的日本給嚇跑了,畢竟印度造船廠那是名聲在外,以日本人的理念這必然得鬧掰,因此目前競標P-75(1)項目的只剩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俄羅斯。在這些競標國家中,除了西班牙,剩下的3國都和印度合作生產過本國武器,尤其是俄羅斯,可以說對於印度的造船水平那是瞭如指掌,畢竟印度海軍中,達到航母,小到導彈艇,水上護衛艦,水下潛艇,那都是插手過的,這也是俄羅斯敢於同印度本國船廠合作的原因,畢竟在歷史的武器交易當中,印度從來沒有獲得過任何甜頭,每次都是俄羅斯賺的薅夠了羊毛,心滿意足的回去了,因此俄羅斯敢於說本文開頭的那些話,也是有原因的。

不懼印度軍工“大坑”,俄羅斯志在必得,勢要拿下P-75(1)項目

  至於說俄羅斯的競標方案也是在熟悉不過,那就是阿穆爾1650型潛艇,這也是多年來忽悠印度的經典方案了,至於說能不能競標成功,就得看這一次俄羅斯能不能拿出新花樣,成功忽悠住印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