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70 歲的作家張抗抗


1


上午,發了微頭條。是中國作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在轉發女作家方方的疫情日記後,表達自己觀點的幾句話。


如果你習慣了在黑夜中摸索,別人的一點亮光,都會讓你覺得刺眼;


如果你習慣了在汙垢中爬行,別人穿上靴子,你都會覺得對你冒犯;


當你沉溺於虛偽的大量讚美詩中時,別人幾句大實話,都會讓你怒不可遏……


對於汙垢來說,每束陽光都是有罪的;對於暗夜來說,每顆星星都是有罪的;對於虛偽來說,每句真話都是有罪的。


非常贊同張抗抗這一觀點。所以,發頭條以示絕對贊成。


頭條發出後方知道,竟然有成千上萬的網友,都在關注這一話題。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微頭條是今天上午8點40分發出的。11點鐘,閱讀達25萬多。下午15時,閱讀突破40萬。剛剛21 時,閱讀已過59萬。


原來,竟然有成千上萬的網友,在關注這一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


凡事,角度不同,觀點不同。至於觀點的是是非非,也許唯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也許答案已在心裡。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今天11時互動數據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下午15時互動數據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剛剛21時互動數據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封城時的武漢


2


上午,看到朋友轉發的一個視頻,是專家講述有關“群體免疫”科普的。視頻很長,20多分鐘。


專家用大幅片段講述病毒的傳播理論和對“群體免疫”概念的科普。


但是,專家在視頻中的最後一句話,卻非常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他說:我希望幾十年之後的人們,在翻開教科書的時候,看到的是,世界各國人民能夠放下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貧富差距的不同,一起協力對抗病毒而留下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不是互相推諉、甩鍋和指責。


最近,“甩鍋”一詞時常看到。乍一聽“甩鍋”,便會聯想到藝術展現手法上的“包袱”。


也許,這兩個詞,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甚至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它們卻是真真切切,各自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很多時候,藝術和現實,在某些比喻上,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比如,我們在看小品相聲時,演員的包袱越多,節目就越受歡迎。包袱越多,樂子越多。樂子越多,觀眾的掌聲和喝彩聲就越多,


但是,現實中卻恰恰相反。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清冷的武漢街頭


3


現實中,人們每天為生活所忙碌,恨不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拼搏於職場,奔波於生計。


這時的包袱,就沒有那麼輕鬆樂呵啦。


如果讓誰再背上個包袱,可沒那麼容易。除非這個包袱,本身就是來自於他本人。


否則,強加於人,一定會引起“戰爭”。


為生計而奔波,為生存而馬不停蹄。背個包袱都會負重而行,別說背鍋了。


當然,這裡所說的“鍋”,不是民以食為天的“鍋”,而是看似無鍋,實則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的那口“鍋”。


有時還俗稱“黑鍋”。


“黑鍋”這個詞,本身就不是什麼好詞。


所以,“黑鍋”基本上沒有主動請纓的。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高高懸掛的紅燈籠以無人相映


4


“黑鍋”大都是被別人甩過來,或是強加於人的。


其目的就是,針對導致某種事情的發生,去嫁禍於人,或是找個替罪羊。


所以,當人不得已背上“黑鍋”時,大都有這樣幾種反應。


一是反抗。二是默認。


反抗的途徑有很多。要不然理論,要不然繼續甩鍋。


理論嘛,就是以事實為依據,用事實來證明,這個“鍋”不應該背在你的身上。


但凡默認,那就無話可說了。不管是不是該由你來背,你都得背。


總之,“甩鍋”目的,就是得讓這口“鍋”,找個落腳的地方。


所以,“甩鍋”是一種不負責任和推卸責任的行為和做法。通俗來說,屬於不要臉行為。


往往,許多時候,許多事情,許多情況下,“甩鍋”,就是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一種流氓行為。


因為,當出現問題時,不是儘快尋找原因,解決問題。而是絞盡腦汁先“甩鍋”,真不是好的作風,應該唾棄。


總之,“甩鍋”的結局大都是這樣。一是重蹈覆轍,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清說“甩鍋”,觀點不同請勿噴!

武漢,等待重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