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汗解表第一藥!

麻黃自《神農本草經》便有記載,歷代醫家均奉為“發汗要藥”。

發汗解表第一藥!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麻黃”這味中藥。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主產于山西、河北、甘肅、內蒙古、新疆。秋季採割綠色的草質莖,曬乾,除去木質莖、殘根及雜質,切段。本品氣微香,味澀、微苦。以乾燥,莖粗,淡綠色,內心充實,味苦澀者為佳。生用、蜜炙或搗絨用。

藥性: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臨床應用:

1.風寒感冒:

發汗解表第一藥!

本品味辛發散,性溫散寒,主入肺經,善於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而發汗解表,發汗力強,為發汗解表之要藥。宜用於風寒外鬱,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實證。常與桂枝相互配伍使用,以增強發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黃兼有平喘之功,故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2.胸悶喘咳:

發汗解表第一藥!

本品辛散苦洩,溫通宣暢,主入肺經,可開皮毛,宣發肺氣;內降肺氣,平復咳喘,為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胸悶的要藥,並常輔

以苦杏仁等止咳平喘藥來宣降肺氣,止咳平喘。治療咳嗽氣喘,有清痰時,常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藥,如小青龍湯(細辛、半夏、甘草、五味子、乾薑、桂枝、麻黃、芍藥)。若肺熱摩盛,高熱喘急者,每與石音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湯

3.風水水腫:本品主人肺與膀胱經,上宣肺氣、發汗解表,可使肌膚之水溼從毛竅外散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於風邪襲表,肺失宣降的水腫,小便不利兼有表證者,每與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黃湯,如再配伍生薑、白朮等發汗解表、利水退腫藥,則療效更佳。此外,取麻黃散寒通滯之功,也可用治風寒溼痺、陰疽痰核。

發汗解表第一藥!


用法用量:煎服,2-10g,本品發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證已解、氣喘咳嗽。搗絨後作用較為緩和,小兒、老人及體虛者宜用麻黃絨。

儘管麻黃的功效很多,但是在臨床應用中也有很多情況是不能夠使用的,例如:本品宜肺力強,凡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肺腎虛喘者均當慎用。另外,麻黃有明顯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並可使血壓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壓患者慎用,運動員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