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無國界 中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學術研討會“雲”召開

抗疫無國界 中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學術研討會“雲”召開

資料圖 來源/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臨床診斷、危重症救治、死亡因素分析,今天下午,一場網絡研討會連接中國與意大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專家與意大利帕多瓦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都靈大學醫學院、維琴察聖博爾託洛醫院、普拉託醫院等地的專家交流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抗擊疫情不分國界,兩個小時的雲會議傳達了醫務人員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攜手合作的專業精神。

這場“中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學術研討雲會議”由上海交大醫學院主辦,上海交大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承辦,中方專家以詳實的案例,毫無保留介紹了中國醫務人員在抗擊疫情中積累的經驗。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呼吸學分會主任委員瞿介明教授作了題為《中國新冠肺炎感染的診斷與治療》的報告,從臨床表現、診斷測試、放射特徵和病症進程方面,詳細介紹了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和採取的對應療法。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皋源教授、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北院重症醫學科徐燕主管護師作了題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救治要點》的主題報告,分析了新冠肺炎重症的早期識別標誌、輕症轉重症的預警指標及對應的救治策略,從重症醫學角度提出了應對重症肺炎的通氣策略、臟器支持等治療路徑,講解了新冠ICU病區護理的幾大關注點。

會議還連線了武漢分會場,由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教授作題為《中國武漢COVID-19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及死亡危險因素分析》的報告。

針對體外支持設備使用、抗病毒治療中藥物選擇、高齡患者死亡風險、ICU中是否配備床邊超聲、醫務人員防護措施、如何提高檢測敏感度、孕婦用藥標準流程等內容,是意方參會人員最關心的問題,中方專家一一詳細解答。

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院長範先群教授說,“中國和意大利都經歷著新冠肺炎的嚴峻考驗,目前中國的疫情已經呈現持續向好態勢,我們非常願意將抗擊新冠肺炎的相關治療經驗分享給意大利同行,以促進醫學方面的互相交流。”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疫情期間,上海交大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承擔起智庫職責,積極收集信息,分析總結經驗,提出對策建議,並積極推動國際經驗分享,未來也將繼續積極搭建合作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