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低吟淺唱

低吟淺唱


低吟淺唱

最喜低吟淺唱


讀書寫作累了,我便去附近公園轉轉,本想求得片刻休憩放鬆,不意卻常遭到高分貝噪音的圍攻。園中歌者甚多,或單打獨鬥,或三五成群,都帶著便攜式音箱,一個聲音比一個大,恨不得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他的歌聲。我頗不以為然,甚至很反感。你若是真唱的好,委婉動聽,餘音繞樑,給人美的享受,那也就罷了,我或許還會給你鼓掌。問題是有的人唱得實在太差,一路跑調,聲嘶力竭,簡直就是在製造噪音,你固然勇氣可嘉,不怕出醜,可別人也沒義務幫你審醜啊。這裡沒有歧視誰的意思,不是說唱得差就不能張嘴,唱得差不是你的錯,但把音量放到最大讓眾人都來忍受你的噪音,那可就是你的錯了。喜歡唱歌是幸福指數高的表現,值得鼓勵,但為什麼不能低吟淺唱呢?

低吟淺唱,低吟即低聲吟詠;淺唱即小聲唱歌。形容小聲哼著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蟲在夜裡鳴唱,還可引申為低調地著文論述等。我喜歡低吟淺唱,因為這是唱給自己或幾個朋友聽的,或許聲音沒那麼優美,音準也不無瑕疵,但是完全發自內心,不摻假,不做作,即便唱得不好,也不會影響別人。其實,我平時不怎麼唱歌,我的低吟淺唱主要是爬格子,說好聽點就是筆耕著文。我向往的理想境界是,靜靜地讀書,沉穩地寫作,不考慮評論家的高見,不受各種評獎的干擾,拒絕炒作,遠離起鬨,文章能發表固然好,發不出去,就自娛自樂,時不時拿出來賞析一把。隔上兩三年,文章積多了,結集出本小冊子,請朋友師長指教,送熱心讀者一笑,自己也留作紀念。

錢鍾書先生說:“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著書立說,需要靜下心來,遠離喧囂,苦心孤詣,慢慢琢磨,低吟淺唱,才有可能弄出點有價值的東西。反之,若搞得動靜太大,還沒下筆就鬧得世人皆知,就像開一場規模浩大的音樂會,那註定不會成功,頂多收穫一把毫無用處的稗草。教授生徒,釋疑解惑,也不需要高音喇叭。《後漢書·馬融傳》記,東漢學者馬融“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也就是說,馬融講經論道的時候,常在高臺上掛一個絳色大帳,並在帳後設列女樂,輕歌曼舞,搞得這麼熱鬧,不知他是為了考驗學生的定性呢,還是為了教書娛樂兩不誤。所以,儘管史書把“絳帳授徒”當做美談,可後世沒聽說再有人仿效,把本該低吟淺唱的事情放大成引吭高歌,那就成了小瀋陽的褲子——跑偏了。

“低吟淺唱”若從寫作文體長度來說,還有一重意義就是等於短文小詩。左聯五烈士犧牲後,迅翁寫詩紀念:“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又是“小詩”又是“吟罷”,若就篇幅而言,魯迅就是低吟淺唱的大師,他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千字文,與那些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字的鴻篇鉅著相比,確實不那麼壯觀。以至於有人不無輕薄地說“魯迅沒有長篇算不上大作家”,可中國有長篇的作家車載斗量,就文學影響與價值而言,無人能與魯迅比肩,現代作家排序無論怎麼調整,最後還是“魯郭茅巴老曹”。有了一個魯大師的榜樣,像我這樣喜歡寫千字文的業餘作者就有了底氣,安安靜靜地舞文弄墨,歡歡喜喜地低吟淺唱。有人叫好,我向您致一聲謝;無人喝彩,我照舊埋首書桌。

時下,汙染正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汙染包括水、大氣、放射性、重金屬汙染等,也包括噪聲汙染。如果我們不能帶來金玉之聲,那就不妨低吟淺唱,縱不能美化生活,也不至於汙人耳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