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之下的比特幣礦圈,從礦機供應商到每一個礦工無人能倖免

3月12日比特幣的崩潰式下跌擊碎了多少投資者的夢,資產在頃刻間瘋狂縮水,這是幣圈的“至暗時刻”,而依靠著幣價的礦圈也遭遇了巨大災難。

儘管隨後比特幣反彈至5000美元,並一度接近7000美元,但是市場的恐慌並沒有緩解。

礦工離席,礦機價格大跌

在這場“曠世浩劫”中,許多人選擇了離席,除了傷心的投資者,比特幣價格下跌對礦工的打擊最大,其中最先受到影響的是那些無法負擔高額成本的小型挖礦公司。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以電費每度0.38元計算,45款主流比特幣礦機已達到關機價。如果開機運行的話,每臺礦機每天將虧損0.49元至28.72元不等,其中包括螞蟻S9礦機等“機皇”級別的礦機。

無論在任何時候,比特幣礦工都需要更廉價的電力、更便宜的租金、以及最新的礦機,然而此次比特幣價格的下跌導致很多小型挖礦公司以及個人處於“開機即虧損”的境地,堅持已經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小型挖礦公司與個人選擇將自己持有的礦機轉出。

然而在這種大家都恐慌的時刻,礦機市場一時間供大於求,礦機價格也出現明顯滑落。

商務部CECBC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數字經濟商學院院長吳桐表示,在疫情影響下,礦機的維護、更新和繼續生產的難度進一步提高,而“3·12”暴跌使很多礦場處於出售狀態,礦機拋售潮已經出現,平均每臺礦機的出售價格較春節前下降30%-50%。

相比於小型挖礦公司,一些大型礦場的日子似乎好過一些,甚至有人認為,一些大型礦場可以藉此次機會一舉建立行業壁壘,形成壟斷。

然而事實上,大型礦場的成本並不低廉,在比特幣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出於對成本的考慮這些大型礦工不得不在價格低位選擇囤幣,在整個行業面臨寒冬,外界的投資會明顯減少,礦場的資金週轉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整個礦圈,從礦機供應商到每一個礦工,甚至是雲挖礦玩家都受到了影響,一場浩劫之下沒有幸免。

2600美元的死亡分界線

對於礦圈來說,最大的恐懼還是來源於比特幣價格的不確定性,一旦比特幣價格跌破礦工成本價,那將給礦圈帶來災難性影響。

國盛證券在研報中分析稱,如果維持目前價格區間,所有使用落後機器且高電價的個人礦工都得關機;如果幣價再跌25%至30%,全網會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落後機器在電價豐水期也無法盈利,算力也將相應下降三分之一左右。此時,只有能耗低的先進機器可以繼續挖礦,這部分人以幣本位計量的收益將因全網算力下降而大幅提高。

有研究人員指出,如果幣價繼續下跌,跌破目前性能最優的螞蟻S17的關機價位(約2600美元),那麼比特幣網絡將要陷入停頓,從技術上說,比特幣將進入休克或死亡狀態。

儘管近些年來比特幣的全球影響力已經出現明顯上漲,但是它仍然存在極大的風險性,監管打擊、巨鯨控制、交易所操縱,都將對比特幣造成巨大的影響,比特幣到底能不能走向光明,尚且不是現在的我們可以斷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