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上接P1

(四)立華養殖規模降低邊際成本,毛利率帶來競爭優勢

1、立華股份黃羽雞業務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緊密型合作養殖模式

立華建立一體化黃羽雞產業鏈體系。公司在黃羽雞養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已經建立了包括飼料生產、祖代父母代育種、苗雞孵化、疫病防治及技術研發等在內的一體化產業鏈體系,並計劃進一步向下游屠宰加工環節進行延伸。

公司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緊密型合作養殖模式。此模式加強公司與農戶之間的利益協同關係,統一進行飼料、疫苗、繁育活動,委託農戶養殖,回購成熟肉雞,通過公司平臺銷售。其中,合作社在合作養殖中承擔風險基金管理、組織農戶互助自律等職能,對公司與農戶之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起到平衡與溝通作用。公司完成黃羽雞曾祖代的培育、養殖、孵化、生產、銷售全產業鏈覆蓋。2016-2018 年公司黃羽雞銷售量分別為2.32億、2.55億、2.61億隻,佔全國商品代黃羽雞銷售量的5.93%、6.91%、6.53%,是全國第二大黃羽雞養殖企業,僅次於溫氏股份。公司計劃未來每年有5-10%的增長,2019年黃羽雞產能達2.85億隻。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1 立華股份黃羽雞養殖模式

截至2018年底,立華擁有15個子公司經營黃羽雞業務,自建種雞場26個,商品雞合作養殖農戶5,120,較2017年末增加184戶。合作農戶增加來源有三部分:①存續期較長的子公司存在增量;②新設公司產能未飽和的情況下,未來農戶會有增加;③公司鼓勵老農戶增加養殖面積實行擴產,帶動周邊農戶參與合作養殖。公司商品雞合作農戶逾70%地處華東,10%位於華南,10%位於華中及西南四川湘潭。目前公司肉雞業務逐漸走出江蘇,已覆蓋四川、山東、浙江、安徽、湖南、河南等地。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2 立華股份近年黃羽雞出欄量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3 立華股份近年黃羽雞合作養殖戶數量

2、營收有望受益於黃羽雞高景氣延續

立華營收變化受主營業務黃羽雞市場行情影響。隨著公司黃羽肉雞的產能釋放,商品代出欄數量明顯提升,同時肉雞價格高景氣,公司收入穩定持續增長,近五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9%。自2017下半年開始的黃羽雞高景氣度情況下,2018年營業收入72.14億,同比增長21.62%。歸母淨利13.00億,同比增長64.41%。雞產品收入為66.02億,同比增長27.28%。進入2019年Q1,此為黃羽雞銷售的傳統淡季,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22%,此外肉豬的銷售價格同比下降7.82%。致使公司當季營收16.26億元,同比減少1.20%,歸母淨利為1.07億元,同比減少72.67%。

公司黃羽雞業務毛利率屬行業前列。雞肉銷售價格自2017年上半年禽流感疫情後進入上升通道,並在2018年保持高位,使得公司在黃羽雞業務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公司黃羽雞業務毛利率從2015年的16.27%提升9.18pct至2018年的25.45%。2016 年黃羽雞銷售毛利率較低主要是因為銷售單價下降幅度較大。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4 立華股份近年黃雞業務收入及毛利率變動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5 立華股份、溫氏股份黃羽雞近年毛利率對比

3、成本優勢帶來競爭力

公司毛利率高於行業龍頭溫氏股份,主要原因在於其養殖成本低。我們拆分立華股份和溫氏股份的成本可發現,2018年公司平均成本較溫氏低0.76元/公斤,其中,農戶養殖費用較溫氏低0.30元/公斤,飼料原料費用較溫氏低0.21元/公斤。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6 2018年立華股份、溫氏股份商品雞成本對比(元/公斤)

成本優勢原因之一,立華股份戶均規模優勢

公司農戶養殖費用比溫氏更低的主要原因包括:

Ⅰ、平均養殖規模。公司戶均養殖規模大於溫氏股份,規模效應致使農戶養殖費用低於溫氏,2018年公司戶均養殖規模為50,976羽,而溫氏股份商品雞戶均養殖規模為25,304羽;

Ⅱ、區域、品種差別所致。溫氏產銷集中在華南地區(兩廣佔比50%),立華在江蘇一帶(華東佔比80%)。兩廣地區人工費用略高於江蘇地區,此外,兩廣地區消費慢速雞為主,均重更重所需出欄時間較長,平均人工費用也較高。江浙一帶為中速、快速雞,人工費用相對較低。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7 立華股份與溫氏股份近年戶均養殖規模對比

成本優勢之二,立華股份飼料價格優勢

飼料成本方面,立華比溫氏低0.21元/公斤。立華目前已經建成13座黃羽肉雞專用飼料廠,總計產能190萬噸,自主生產黃羽雞種雞及商品雞不同生產階段所需要的飼料。飼料原料中玉米、豆粕、小麥是主要成分,其中玉米、小麥為能量類原料,豆粕為蛋白類原料,立華根據各種原料市場價格波動情況調整飼料配方(玉米78%、豆粕21%、小麥1%)。2014年至2018年公司黃羽雞業務自產飼料的數量隨經營規模擴大而增加,生產成本逐年降低,主要是由原料採購成本呈下降趨勢所致。此外立華子公司選址一般臨近糧食產量高、人口密集的區域,較溫氏更靠近玉米、小麥等黃淮主產區,有效地保證了飼料原料的供給與產品銷售,飼料原料成本優勢凸顯。

(五)擴產計劃,進一步提升立華黃羽雞養殖規模優勢

我國黃羽雞養殖行業較分散,多為區域型公司且養殖規模較小,具備跨區域經營能力且養殖規模較大的僅溫氏和立華。立華堅持在育種、飼料生產以及疫病防治等技術環節進行自主研發,依託“兩所兩站一中心一基地”六大研發平臺以及內部技術管理體系,目前培育出了多系列獨有優質黃羽雞品種雪山草雞,並在國內率先編制了多項與雪山草雞相關的技術標準,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檔次的黃羽雞消費需求。2015年10月10日,立華子公司江蘇興牧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肉雞核心育種場(一共15家),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一批國家肉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一共15家)。

由於黃雞具備較強的地域屬性,立華在多地設立子公司並以此為中心輻射周邊300-500公里的市場需求。目前立華擁有17家養雞子公司,遍佈8個省份。從早年江浙皖起步,立華黃雞業務逐漸擴充至山東(2009年泰安子公司)、廣州(2010年惠州子公司)、河南(2011年洛陽)、四川(2015年自貢)、湖南(2016年湘潭),即使在禽流感疫情氾濫的2014年,仍保持擴張態勢,2014-2018年市佔率由4.88%提升至6.53%。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8 全國黃羽雞行業前十大公司近年出欄情況

持續擴產將直接新增商品代黃羽雞產能3,500 萬隻,實現核心黃羽雞業務在全國覆蓋範圍拓寬,增強公司的核心市場競爭力及抗風險能力。對於黃羽雞養殖業務,立華計劃2019年黃羽雞商品代產能達到2.85億羽。IPO所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新建安慶立華年出欄1,750萬羽一體化養雞建設項目、揚州立華年出欄1,750萬羽一體化養雞建設項目,將直接新增商品代黃羽雞產能3,500萬隻,進一步提高公司在華東地區等優勢市場的市場佔有率。同時,自貢立華年產18萬噸雞飼料加工項目作為自貢立華年出欄3,500萬羽一體化養雞建設項目的一期工程,建成後將對公司在四川地區產能快速擴張奠定有力基礎。項目建設地點選址具有人口相對密集、黃羽雞消費傳統較為濃厚等特點,黃羽雞區域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同時,上述建設地點均屬於農業發達地區,飼料原料供應充足,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且當地農戶多有從事養禽產業的經驗,便於發展合作農戶。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19 立華股份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黃羽雞相關)

三、生豬養殖迅猛發展,遇上豬業大週期

(一)新一輪豬週期,盈利新機會

2006-2019年我國生豬價格經歷了3輪完整週期,最短47個月,最長57個月,豬價波動週期3-5年。最大一波上漲出現在06年5月至08年4月,這是藍耳病爆發和玉米價格攀升共同作用的結果;最近一輪週期從2014年4月至2019年1月份,上漲週期是2014年5月-2016年5月,下降週期是2016年6月-2019年1月。目前豬價已開始反轉上升,我們認為新一輪上漲週期已經開啟。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20 全國生豬價格波動週期列表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21 2006-2019年全國22省市生豬及仔豬平均價走勢

我國生豬價格受非洲豬瘟帶來國內供給端缺口顯著影響之外,進口豬肉難以給予緩解供給壓力,難以對價格形成影響。在我國豬肉市場供給結構中,進口端貢獻一直以來佔比較低。進口豬肉產品主要包括鮮冷凍豬肉、豬雜碎和加工豬肉三類,由於我國消費者對生鮮肉的偏好,進口豬肉的用途主要是為了供應食品加工企業用於深加工生產。2018年我國豬肉消費量約為5573萬噸(美國農業部),豬肉產量為5404萬噸(國家統計局),而根據海關總署披露我國當年豬肉進口量為119.28萬噸,消費佔比僅為2.1%。非洲豬瘟爆發以來,為降低來自肉製品傳播病毒的風險,我國對豬肉走私的打擊力度空前加大,各地頻頻查處大量豬肉及製品走私案件,有效抵消部分因進口量增加帶來的豬肉供應增量。因此,我們認為,長期來看,行業基本面沒有改變,無法撼動豬週期上行勢頭。

同時生豬市場受制於①補欄進展緩慢。根據前期調研瞭解到,夏季到來時隨著氣溫回升,非洲豬瘟發病數量有明顯的增加,因此我國非洲豬瘟疫情遠未到完全控制的地步,離根除疫情更是相去甚遠。養殖戶的補欄進展緩慢;②疫苗難產,對標高致病性豬藍耳疫苗的研製過程,即使在最樂觀的假設下,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究進度能與其同步,至疫苗正式上市並穩定供應市場,至少還需8-10個月時間,即今年末或明年初。如果對標其活疫苗的生產應用,則需要更長時間。

我們對豬價後期走勢判斷:2019年下半年快速上漲,景氣期延長。與往年不同,此次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對行業產能去化的影響超出往年,疫情短期難以根除,補欄進展緩慢,產能恢復時間延長,針對性疫苗正式上市仍需較長時間,預計此輪豬週期景氣時間長於往年,有望至少維持到2020年年末甚至2021年。

(二)立華生豬養殖業務迅速佈局,快速發展

立華股份於2011年開始發展生豬養殖業務,且發展速度較快,2013年首批商品豬上市,目前已經在宿遷立華、連雲港立華形成了一定的自繁自養規模。生豬養殖業務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養殖模式,公司統一進行飼料生產、仔豬繁育、豬舍建設等工作,將商品豬仔豬交予農戶在公司自建養殖場進行封閉式養殖,能夠有效隔離疫病傳播。在此業務上也基本覆蓋了祖代父母代種豬養殖、商品代繁育、飼料生產等產業鏈。截至2018年底,公司共有6個種豬場(含商品豬仔豬保育場),10個商品豬養殖場,商品豬合作養殖農戶151戶,較2017年末增加6戶。

生豬養殖業務營業收入隨著產能擴大穩步增長,且受生豬市場行情波動影響。2017-2018年公司商品豬出欄量為38.50、38.03萬頭,公司計劃2019-2020年出欄量分別達到55、75萬頭。同時業務毛利率處行業平均水平,近兩年養殖效益可與牧原、溫氏等龍頭匹敵。2018 年全年由於生豬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生豬銷售價格下降幅度較大,影響業務收入。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22 立華股份近年生豬銷量

(三)募投項目,推動立華生豬業務跨上新臺階

擴產項目提高公司生豬業務佔比,利用雞、豬週期非同步性特點,以平抑黃羽雞行業週期性波動對於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對於生豬養殖業務,公司將在總結宿遷立華生豬養殖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摸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生豬養殖業務模式,計劃IPO所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新建阜陽立華年出欄100萬頭優質肉豬養殖基地項目一期,直接新增商品豬產能30萬頭。同時配套建設阜陽立華年產36萬噸飼料加工項目。此外公司新建連雲港立華年存欄種豬1萬頭建設項目,為連雲港立華年出欄5萬頭生豬項目的一期工程。為公司生豬產能在阜陽、連雲港地區的持續擴張提供有力保障。

項目將直接新增商品豬產能 30 萬頭,進一步提高公司生豬業務產能、產量佔比,充分利用黃羽雞與生豬週期之間的非同步性特點,以平抑黃羽雞行業週期性波動對於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

3/23 立華股份研究總結——雞豬業務雙驅動,迎來養殖大週期 P2

圖表 23 立華股份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生豬相關)

四、風險提示

疫情;畜禽價格上漲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