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集咽拭子 與病毒“面對面”

在我們遵義市戰“疫”阻擊戰裡,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紮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技術、敢於犧牲的精神奔赴在戰“疫”主戰場上,他們就是在前線採集咽拭子的醫生和護士們。今天我們就走進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感染科發熱門診,去聽聽李紅梅醫生講述他們在‘前線’的故事。


在發熱門診,記者見到了李紅梅醫生,她告訴記者,她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給每位醫學觀察的市民採集咽拭子。


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戴上N95 口罩和帽子、護目鏡,再套上鞋套和三層醫用手套,穿上這些裝備之後,李紅梅便開始工作了。她說,雖然聽上去只是一個簡單的穿戴過程,但是這可一點都不能馬虎。每次穿脫這套‘裝備’,大約都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


李紅梅說,他們的工作至所以危險,是因為咽拭子採樣是直接面對病人的氣道,將棉籤近距離伸進患者喉嚨,擦拭扁桃體甚至更深部位,一個張嘴的動作,意味著可能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飛沫,甚至有些人沒忍住引發咳嗽、嘔吐。相當於直接面對病毒,在那種飛沫的籠罩之下,哪怕有一丁點穿透防護衣縫隙進去的話,他們採樣人員就有可能面臨感染的風險。


疫情期間,李紅梅和她的同事們,一共採集了867個咽拭子樣本,由於工作量大,防護服護目鏡不透氣,她的有位同事,甚至暈倒在了崗位上。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感染科 李紅梅 我們醫務人員之間互相打氣,其實在採集到最後的時候,我們都有點受不住了,全部都蹲在地上蹲了一排,然後就互相打氣說你還能行嗎?然後蹲在地上就說我挺一會兒停一會兒就沒事兒,蹲下就好了,一會兒又繼續採集。


最多的一天,李紅梅採集了232了咽拭子樣本。雖然任務重,壓力大,但是他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市民的支持。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感染科 李紅梅 1箇中年的男士的時候他就跟我說,我昨天聽說你們醫院有個小護士給我們採集咽拭子,結束以後還沒有出門就暈倒了,你們注意要休息,我們就靠你們了,如果你們都倒下了,我們就沒法了。


在有一次的採集工作中,有位市民情緒顯得有些激動,李紅梅就先安撫好市民的情緒,給他解釋採集咽拭子的必要性。由於李紅梅耐心認真的解釋,這位市民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並對她說,自己的孩子即將高考,並且也會選擇學醫,將來當一名醫生。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感染科 李紅梅 這個事情讓我是最感動的為什麼呢?是病人讓我們覺得有了認同感。


採集到232個樣品後,李紅梅和同事們都嚴格遵循“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標記、包裝、運輸流程,由專人運到指定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感染科 李紅梅等回家的時候就覺得全身都痛,但是覺得很充實,覺得我今天干了一件大事情。


自從2月初來到發熱門診工作以來,為了能夠應付更多突發疑似患者,更迅速的來到醫院,李紅梅還把家搬到了醫院附近的小區。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感染科 李紅梅 這個病說實話我們也不能確保後面有沒有陽性的患者,會不會我們回去對家屬來說是一種負擔或者傳染性,所以我肯定要考慮考慮這些方面就在我們醫院對面租了一個房子,第2個方面,第2個也是為了自我隔離這種情況,


從2月到現在,從醫院到家的這一分鐘路程,成了李紅梅一天的風景。說到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情,李紅梅這樣說。


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感染科 李紅梅 所以這個事情結束以後,就希望到處走走,不需要走遠就在旁邊和朋友一起,好久沒有見面了。好久沒有出來了,我們就一起看看花聊一下天,這個就是我們最放鬆的方式了。


記者:盧佳 康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