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這件“小事”,怎樣才能不尷尬

對話“SE Whisper”·下 | 性教育這件“小事”,怎樣才能不尷尬

張北川曾經說過:“在我們的性文化裡,把生育當做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輿論環境對於涉性話題的態度都是談性色變,慾望是可恥的,談論性是變態的。所以,許多人回憶起自己初次接受到性教育的畫面都是生物課上老師宣佈“這節課自習,考試也不考”。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和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2015年開展的全國範圍內高校在校生“性與生殖健康及婚育意願現狀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近2萬名大學生中,僅56%的調查對象表示曾接受學校開設的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或性教育相關的課程,34%表示未接受過學校的相關教育。其他幾項研究也表明,年輕學生對性別、暴力、避孕、早孕和意外懷孕等問題缺乏瞭解,關於艾滋病的知識水平較低,農村學生尤其如此。

然而“性”不是不可說的,更不是無師自通,他背後不是成人影片纏綿的背影,而是對自我的認知,是成長的一部分。在長久文化基礎與傳統教育之下,必須從我們開始改變。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知”和“不好意思”,讓別人代替了我們教育的角色。


對話“SE Whisper”·下 | 性教育這件“小事”,怎樣才能不尷尬

SE Whisper推文內容

隨著媒介與資訊的發達(包括資訊渠道和內容的爆炸性增長,以及人際接觸愈加廣泛便利等),性無知的現象逐漸減少,性教育的需求當然也應該會隨之變化。

著名青少年教育專家孫曉雲和張引墨跨越十餘年的跟蹤採訪著成的《藏在書包裡的玫瑰》一書中寫道,“雖然我們從未接受過系統的性教育,但在不知不覺間,我們還是知道了比課程上更多的性知識(儘管不一定正確)。性這件事情,不是靠家長和老師單方面的壓制,就能隱藏得了的。信息無處不在,而錯誤的認知,有可能會釀成不可設想的後果。”由此也愈發顯出公眾號“SE Whisper”的可貴,從90後的視角出發,將嚴肅性教育變得不尷尬又有趣。

Q&A

以下為摘趣與Marisa對話實錄

隨著媒介與資訊的發達,您認為性教育還具有必要性嗎?

性教育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我們的環境中,性教育對於未成年人,還是成年人,都是有很多缺失之處的。而媒介和資訊的發達其實是有助力於性教育的,反而給了大家更多的途徑去接收兩性知識。

做公眾號以來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嗎?

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粉絲的支持。除了關注之外,他們也會在文章底部互動評論,這對SE Whisper而言是很大的支持!也讓我們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

從一個業外人士的角度來看,您認為性教育怎樣才能不尷尬?

我個人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的性文化也會愈加開放。這個過程中,其實性教育的尷尬程度就會逐漸降低。這是大趨勢的影響。

另外一個避免尷尬的方式就是要去正視兩性知識。尤其是老師和家長們,該講生殖器官的時候就大大方方講,該講造人過程的時候也實事求是地講。言傳身教自然會影響到小孩對兩性的看法。

做兩性知識的科普以來,有相關的品牌找您合作嗎?

有一些合作方在留言中表達過合作意向,但之前還是希望SE Whisper能以一個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大家,覺得無論是文章質量,還是粉絲數量我們都還有一定的成長空間,所以沒有貿然答應。經過兩年的成長之後,我們也是很期待有機會能與合作方一起成長。

看文章您座標上海,是否參與過上海成人展?對於展會抱什麼樣的看法?

2019年的展會本來打算去參加的,但後來因為工作原因錯過了。2020年的展會又因為疫情會延遲,所以還是蠻遺憾的。很希望能夠有機會通過展會了解到情趣產品行業前沿的發展。

您本人對於兩性健康產業又是怎麼看待的?有在這個方向掘金的計劃嗎?

當然是很看好這個行業,但至於掘金計劃可能自己還需要更多的準備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