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為什麼80%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沒有狀態?

小升初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但並不意味著小升初的結果能左右孩子未來的成長,決定孩子將來的成敗,往往是孩子整個成長階段各種知識與教養的累積。

小學畢業之後孩子們將迎來新初一階段,因為處在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會利用好假期這個難得的機會,去做升入初中前的準備。

在新初一銜接的階段,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初中和小學教學風格及學習習慣的區別,到了初中,很多學科都需要孩子學會系統性地學習,比如初中數學,學科知識一層層遞進,初一與初二的知識相銜接,到了初三又和初一初二的緊密聯繫。同時孩子也會接觸很多之前沒有接觸的新知識。

那麼,為什麼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會選擇報小升初銜接班呢?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當前嚴峻的升學環境

江西普高入學率46%左右,近幾年江西高考一本錄取率都在4.9%左右。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1000個初一新生,有460個可以進入普通高中,最終只有50人可以進入一本院校,能進入985院校的更是寥寥。

【大數據分析】為什麼80%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沒有狀態?

過去二十年,高考難度在提升(內容變多),中考難度基本維持不變,小學在減負。進入高中,70%的學生要學理科,數學是基礎,數學好理科才能好,數學差理科就差,理科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總分的檔次,就是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好大學的區別。

初中學習變化大

初中學習整體現象為:初一重新排隊,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據調查和統計,在小初銜接銜接期,僅18%的學生能順利進入初中學習狀態,30%的學生成績直線下降、厭學,52%的學生不會學習,初二爬坡時跌下,到了初三的知識的融會貫通,更是有心無力,最終無緣普通高中。


【大數據分析】為什麼80%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沒有狀態?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科目增多,小學三門科目,而到了初中需要學習9門;


【大數據分析】為什麼80%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沒有狀態?


2. 學習方法改變,小學更多是考察記憶,而初中更多考察分析理解和思維能力;


【大數據分析】為什麼80%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沒有狀態?

3. 學習習慣改變,小學是老師跟盯,初中更多是靠自覺。


【大數據分析】為什麼80%的孩子上了初中都沒有狀態?

當前小學生的普遍問題

小學減負導致數學教學套路化,小學課內分數失真,小學生的數學深度思考能力培養較為缺失。

學習習慣較差,書寫沒有基本規範,亂塗亂畫,不用草稿本。

思考習慣缺失導致學習數理化這些邏輯學科無法上道,舉步維艱,理科成績上限很低;書寫習慣較差等容易導致做題錯誤率高,筆記缺失又無法複習,導致分數落差大不穩定。

小升初,孩子從兒童開始跨入青少年階段,無論是從心理還是生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而學校的教育教學方式也相應的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小初銜接班的重要性

小升初銜接班正好在孩子“突飛猛長”的時候,給他們進行思想引導和動力助推,力求讓每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讓孩子在未升入新一級學校之前便對新的生活有一個適當的瞭解和心理適應過程。

“小初”教育銜接方式,雖然時間有點短,卻為孩子升初中減輕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許多負擔,給孩子從小學升初中架設了一個緩衝階段,讓孩子能提前適應初中學習生活,減少初中學習成績下滑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