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S(基於真人的二次創作)圈子的歷史與生態簡介「日本篇」

RPS(基於真人的二次創作)圈子的歷史與生態簡介「日本篇」

wuhu專題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本文授權轉載自新浪微博@amuro_1985

注:本文的出發點是為不瞭解同人界,特別是不瞭解女性向RPS(基於真人的二次創作)圈的朋友所寫。我們將嘗試為大家整理一下日本、歐美的RPS創作圈子的歷史與生態。

首先是日本篇。

RPS,即real person slash,基於真實存在人物的二次創作(通常包含同性愛要素)。RPS有一個上級分類RPF,Real person fiction,範圍更大,包括強調同性愛、異性愛、一般向內容等。在日本有一個與之相近的圈內隱語“ナマモノ”,而以真人演出的角色為二創對象的,又稱為“半ナマモノ/半ナマ”。

日本的真人二創圈中,演藝界藝人(狹義上專指搞笑藝人,廣義上也涵蓋偶像、歌手、演員、聲優、運動員等)佔了很重要的一塊,我們將把這些“芸能同人”(藝能同人),特別是含有男性同性愛要素的女性向藝能同人作為文章主軸。

藝能同人的基盤

(1970年代)

首先我們需要強調一點,在二戰後的日本亞文化中,女性向男性同性愛創作物,特別是藝能同人這塊能夠成長、發展的原動力絕不是傑尼斯事務所的藝人。包括偏向中性的、華麗的、耽美(唯美)的男性藝人審美趣味也不是傑尼斯藝人最先帶起來的。

其最初的原動力是70年代在日本火熱的英國搖滾明星,比如大衛鮑伊、JAPAN/日本樂隊(大衛西爾維安)、T.Rex/暴龍樂隊、QUEEN/皇后樂隊。其中又以大衛鮑伊的影響最大。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華麗搖滾的宗師——大衛鮑伊

他在亞文化與時尚文化方面輸出了巨大的影響

非常巧的是,在1969年時,被稱為“女手冢”的漫畫家水野英子創作了一部可以稱為戰後日本少女漫畫分水嶺的作品《FIRE!》。華語圈譯為《烈火雄心!》。

據說這是少女漫畫中以搖滾歌手為主人公成功的第一部作品。同樣也是以青年男性為少女漫畫主人公的最初的成功作品。水野英子為了創作這部作品大量吸收了當時美國的逆主流文化(嬉皮文化),作中兩位男性角色超越性別的靈魂羈絆讓當時的高齡層(青少年以及以上)女性讀者們大為感動。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水野英子《FIRE!》

歐美搖滾就這樣和日本少女漫畫結合了起來,其中大衛鮑伊的影響之大,已經上升為了一種代表雙性化(androgyny)的聖像畫。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米澤嘉博評價大衛鮑伊為“雙性化的聖像畫”

變革還在繼續,有一群被稱為“花之24年組”的漫畫家們,也就是萩尾望都、竹宮惠子、大島弓子、木原敏江、山岸涼子等人讓這股新風颳得更為猛烈。大島弓子讓不少愛好者得知了大衛鮑伊、QUEEN等搖滾明星的存在。竹宮惠子的《風與木之詩》更是直接將“少年同性愛”作為了漫畫主題。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當時有相當一部人是通過大島弓子的漫畫作品

結識了大衛鮑伊、QUEEN等搖滾明星

1975年,現今全球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comic market(CM)舉辦。第一屆的會場氛圍就是萩尾望都等24年組漫畫家的粉絲聚會,這些粉絲們大多數都是中學生以上的少女們。她們憧憬著這些漫畫家,她們也畫著自己的原創漫畫。

“同人”是志趣相同的人,也是獨立自主的業餘創作。為做原創漫畫的人提供一個自主發表的場所就是當時CM舉辦的原始動機。

1978年,小說漫畫混合志《comic JUN》創刊,之後更名為《JUNE》。這部雜誌在推廣“少年愛”文化的同時,也介紹了一些有著偏中性、華麗外表的歐美搖滾明星。差不多同時期也有一部叫《ALLAN》的雜誌,也推廣了這一文化。

《JUNE》偏重於登載原創作品,《ALLAN》則是偏重於介紹搖滾明星以及音樂唱片的亞文化音樂志。這些雜誌成為了該分野亞文化領域中的重要根據地,特別是《JUNE》。

當時對這些少年愛創作物的叫法是“耽美/耽美物”,這是取自文學領域的概念。隨著《JUNE》開設讀者投稿專欄,匯聚了大量的少年愛小說投稿,圈內對少年愛作品的叫法漸漸隱語化,變成了“JUNE”。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comic JUN》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作為傳說中的亞文化雜誌志《月刊OUT》

增刊出版的《ALLAN》

這些創作物,包括以歐美搖滾明星為題材的藝能同人,大多都是業餘水平。少女們也僅僅只是想追求一下妄想,創作物中通常沒有什麼突出的故事性。一些少女們便自虐自嘲地稱之為“沒有高潮、沒有收尾、沒有意義”的YAOI作品。

やまなし 沒有高潮

YA MA NA SHI

おちなし沒有收尾(O CHI NA SHI

いみなし沒有意義(I MI NA SHI

··YA·O·

I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YAOI在70年代後半的同人作者眼中也被視為“三無主義形式”。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圈內的少年愛創作物在用“JUNE”時多指原創。二創更多會用這個“YAOI”來暗指。“耽美”的叫法繼續保留。

嚴格來說,這三個稱謂除了“都包含男性同性愛描寫”之外可以說是三個獨立的分野,區別非常細又很曖昧,這些不是本文重點,就不過多涉及這方面的內容。總之,YAOI這個詞最初只是單純指代故事性的欠缺,粗製濫造的業餘創作。隨著時間推移,YAOI變成了指代了女性向少年同性愛創作。

這些創作物大多是沒有過於露骨的、具體的性描寫,並不是把重點放在“色情”上,是純粹的幻想產物。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於國內說的“清水BL/清水耽美”。

如果要問女性向的“少年愛”題材的成立動機,其實非常單純。

引用日本音樂評論家室田尚子的說法。

對於少女來說,自己的性存在是難以忍受的恐懼。為了逃離這裡,少女們產出了美少年這一存在。少女漫畫中登場的美少年都有女性化的視覺效果,這其實就是少女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除此無他。

竹宮惠子在多年以後也解釋過《風與木之詩》中少年愛的創作原理。

當時的社會環境直接描繪男女關係會有一些制約……我想了一個辦法,用畫一個貼近女性形象的美少年來表達對於少女們來說可能是“問題”的事情,我想讓處在青春期的少女們得知“性”的危險性。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竹宮惠子自傳

代入“偏女性”的一方(受)是一種十分古典的動機,自然也有代入“偏男性”的一方(攻)的動機。這種在妄想和虛構的創作物世界中,用一個“外套”來代替自己對於性的好奇就是女性向少年愛題材能夠成長、發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1970年代末,面向青春期人群的電視動畫開始崛起,一些機器人動畫中的少年角色也十分投少女們的嗜好,動畫二創同人也跟著興起。早期歐美搖滾明星的藝能同人和新成長起來的動畫二創同人圈子相互結合、相互影響,他們將在80年代迎來一些轉變。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高達二創戲仿作品

《高達》的粉絲層中女阿宅是一個重要構成,一直都是。

藝能同人的多樣化

(1980年代-1990年代)

時間進入1980年代中後期,《足球小將》的女性向YAOI二創同人爆火,女性社團瘋狂發本。CP(配對)標記開始增多了。

為什麼要明確標記CP?

這正是YAOI文化從指代男性同性愛這一刻開始就不得不揹負的“宿命”。因為YAOI必須依靠完整的攻受機制才能成立,誰攻誰受,隨著創作物數量的擴大,不同的主義、不同的立場誕生了。為了“避雷”與“警告”,大家都選擇在創作物上明確標記出創作物中的CP關係。

日本有一位專門統計、研究CP標記歷史變遷的人タルト(推特:@Tarte41)。這位從歷年CM場刊的60萬份社團信息中,人肉統計出了女性向CP標記數量的歷史變遷(筆者這輩子看過的澀圖恐怕都沒得60萬張)。

1985-2006:https://public.flourish.studio/visualisation/1312020/

2013-2019:https://public.flourish.studio/visualisation/1317454/

如果各位仔細看一下上面的統計的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在1985足球小將二創狂潮之前

CP標記數排第一的是電視劇《向太陽怒吼》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1989年足球小將二創狂潮末期

傑尼斯藝人的CP標記打入了前十(光GENJI)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1998年的CP標記數前十出現了

三組傑尼斯藝人,V6、SMAP、KinKi Kids

接下來再具體說一下這一時期的藝能同人的轉變。

這種轉變首先是創作對象的多樣化,本土藝人的藝能同人開始出現。另一個轉變,在70年代很難在商業渠道發表的藝能二創同人中出現了走商業渠道正式出版發行的例子。

這部作品是以松本人志和浜田雅功的搞笑組合“DOWNTOWN”為題材的YAOI同人誌《ダウン系》。作者是イトウセイコ,CP(配對)攻受關係為松本人志(攻)x 浜田雅功(受)。這部藝能同人誌經太田書房整合編輯後於商業渠道發行。這是極為罕見的例子。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當年的松本人志與浜田雅功

作者イトウセイコ在書中這樣說到。

(略)これを見たごくフツーの ○ ウ ○○○ ンファンの女子高生さんからはどんな風にけなされるんだろう?(← ちょっと楽しみ ( 汗 ))も、もしか して(汗)(汗) ○ウ○○○ン本人さんの知るところとなったらどうしよう(汗) ( 汗 )(あ、でもこれは田中さんが大丈夫ですとおっしゃられていたので 大丈夫だ、うん ( 汗 )( 汗 ))あーんど本人さん達からどんな風にけなされるんだろう?(後略)(略)普通的XOXXTOXX女高中生粉看了這個會怎樣貶斥呢(←有點小期待(汗)),要、要是(汗)(汗)XOXXTOXX本尊知道了的話該咋個辦啊(汗)(汗)(啊,但是田中先生(出版社)說了沒問題的,嗯,沒問題(汗)(汗)),還有就是本尊們又會怎樣貶斥啊?(後略)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ダウン系

從作者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兩點:

1) 至少當時的藝能同人並不是一種“必須完全鎖閉”的分野。

2) 但作者們確實有著一定的擔心與憂慮。

這種擔心與憂慮不光是來自於“本尊”,也來自於對YAOI不感興趣的一般粉絲。

擁有不同活動傾向的各原作(本尊)粉絲團體之間的衝突是藝能同人作者所必須面對的風險。

1993年,日本開始舉行本土的職業足球聯賽J聯賽,這在青年女性層中引發了巨大熱潮,以足球運動員為題材的YAOI同人也開始盛行。

隨之而來的是老一批的運動愛好者和藝能同人愛好者的衝突。不過有評論家指出,當時的衝突更多是老愛好者批評這些人“只是乘著這波熱潮的萌新粉,根本不是真正熱愛足球運動”,而不是去批判YAOI同人創作這種趣味。

但直接批判YAOI同人創作趣味的也不是沒有例子。這裡我們才要說到大家都很熟悉的傑尼斯事務所。在日本的藝能同人中有兩個子分類叫J禁/P禁。

J禁的意思是指“該創作物禁止流傳到傑尼斯事務所相關人員手中”。

P禁的意思是“該創作物禁止流傳到對YAOI創作不感興趣的一般人手中。”

這樣嚴格的“淑女協定”不是沒有來由的。傑尼斯系藝能同人的創作者們之所以進行嚴格的自我保護,是因為80-90年代的一些粉絲衝突。

圈內傳說曾發生過一般粉絲將傑尼斯系YAOI同人誌寄到事務所並舉報的事例。更有甚者說事務所在參照同人誌上的作者個人情報後要求作者親自過來當面謝罪。於是藝能同人,特別是傑尼斯系藝能同人被視為了相對危險的一種創作趣味。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SMAP同人

這裡我們有些疑問。

以上所有的事例均沒有實際的證據證實,全是都市傳言。我們相信粉絲衝突和舉報可能確實會存在,但是事務所要求作者當面謝罪是否參入了一些誇張的傳說成分?是否是一些粉絲衝突讓作者們有意誇大了事實而定下了嚴格的自我保護條例?不得而知。但在傑尼斯之外的另一個領域,官方“原作”,也就是那些本尊們,他們對YAOI創作是相對友善的。

這正是和亞文化靠的很近的視覺系樂隊。

在音樂評論家市川哲史和音樂人大槻ケンヂ(大槻賢二,筋肉少女帶樂隊主唱)的對談中,市川曾直接指出過這麼一個現象。

那些想從樂隊成員或其他音樂人的關係中找到戀愛感情的“YAOI”粉絲正是視覺系支持者中的一個主要構成層。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大槻賢二,筋肉少女帶樂隊主唱

在90年代的音樂情報志《FOOL’S MATE》的視覺系特輯中,我們能看到一般粉絲的LIVE觀看報告和YAOI創作的販賣告示同時並存的神奇現象。

X、ルナシーの本作ってます。X はヒデ × ヨシキ、ルナはスギ × イノ+ J です。ペーパーありますので 62 円切手と住所氏名明記済の封筒同封でよろしく。(住所、氏名略) (「FOOL’S MATE」1994 年 1 月號、p. 104)

這段大意是,有人在做X和LUNA SEA的本子。X是Hide × YOSHIKI,LUNA是SUGI × INO + J。如果有其他讀者想要本子的話就寄一個包含寫了自己地址的信封和郵票的信過去,然後作者再把本子給購買者寄過去。

這就是最傳統的通信販賣形式。《FOOL’S MATE》在作為視覺系情報志的同時,也被用作了藝能同人進行通信販賣的媒介。這在今天的日本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FOOL’S MATE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FOOL’S MATE

另有一例,在當時的視覺系中有一支特別重視營造耽美世界觀的樂隊,MALICE MIZER。熟悉Gackt和視覺系的朋友應該知道他們。1998年,《JUNE》的出版社Magazine Magazine發行了一本雜誌書《MALICE MIZER耽美実験革命》,書中收錄了樂隊成員Gackt與《BANANA FISH》漫畫作者吉田秋生的對談。其中有涉及二創同人誌的話題。

吉田:……嚴格來說,這是侵犯著作權,但這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中略)總之就是愛著那個對象,因為非常喜愛,就產生了巨大的能量……這時編輯部補充了一句:“總覺得 MALICE MIZER 也有許多這種同人誌”。吉田:幹這一行不坦然接受這種亞文化的東西可不行哦。Gackt:我們不是有在舞臺上描繪的想法嗎,當然也有我們在舞臺上無法表現的東西,與之相反用同人誌這種形式,描繪在自己世界中的想法……

在對談中“原作”對以自己為題材的二創同人給予的是一個偏向肯定的態度。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MALICE MIZER 耽美実験革命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MALICE MIZER 耽美実験革命

從上述幾個例子來看,我們能發現日本藝能同人在這一時期基於不同原作(本尊)存在著不太一樣的生態。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90年代初期因一些商業志的牽頭,“BL”(Boy’s Love)這個詞開始定型、擴散。這個分野在BL一詞普及前一般稱為“耽美”、“JUNE”、“YAOI”,這些都是相當隱蔽的詞彙,不感興趣的一般人從字面上根本不知道是指的什麼。

而在90年代該分野在主流商業領域得到關注後,BL這個直白的詞彙迅速地普及開來了。當年畫《風與木之詩》的竹宮惠子也沒有想到這個領域能成長為一個如此巨大的消費市場。然而在BL一詞在二次元二創圈、原創圈廣泛普及的同時,基於三次元真人的藝能同人卻開始走向了逐漸鎖閉化的道路。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1991年創刊的《イマージュ》的宣傳語即是“BOY'S LOVE COMIC”

藝能同人的自我鎖閉

(2000年代之後)

90年代後半起,YAOI創作者們開始活用互聯網進行作品宣傳,藝能YAOI同人作者也是同樣。但和二次元二創圈、原創圈不同的是,藝能YAOI同人在網站上設立了十分嚴格的准入機制。

進入網絡時代後信息的檢索變得十分方便,這和紙媒時代有著天壤之別。日本的一些藝人又非常喜歡“自我檢索”,會在網上搜索自己的名字,這是必須要回避的。另一方面,圈內作者們普遍認為若不設立嚴格的准入機制,粉絲之間的衝突有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與激烈。

各種舉報、圈子毀滅的傳言在藝能同人界中傳的到處都是,但這些傳言均沒有確鑿的證據。這不像任天堂的寶可夢YAOI二創同人事件那樣,有確鑿的證據留存下來。我們不清楚這究竟是少女們確實遇到了悲劇,事務所也不想鬧大還是因為少女們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讓都市傳言變得越來越神秘了。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該分野在網絡時代後極速鎖閉以及圈內嚴格的自審。

這裡我們舉幾個例子。

一例是日本著名的中古書店Mandarake曾在SNS上公開宣傳了藝能同人作品,這遭到了圈內的批判,隨後Mandarake刪除了相關宣傳。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Mandarake刪除相關宣傳推特的聲明

一例是日本偶像團體NMB48的成員三田麻央在電視節目中光明正大地表示自己是BL同人誌的深度玩家,擁有500冊以上的BL漫畫。甚至還帶來了自己創作的,以節目主持人為題材的輕度BL同人(程度到接吻描寫),並讓兩位“本尊”當場配音並介紹(這也太硬核了)。事情一出三田遭到了圈內的猛烈批判。

圈內認為她觸犯了同人圈的最大禁忌,在本尊面前展示藝能同人創作物。有一些撰稿人則認為三田麻央這種深度阿宅不可能不知道“圈內規矩”,這有可能是在利用網絡批評進行“炎上商法”增加人氣。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三田麻央,能自作BL漫畫的硬核阿宅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本尊在配音

我們可以從這兩個事例中明顯察覺紙媒時代和網絡時代中藝能同人圈生態的一些變化。這些“禁忌”也好“規矩”也罷,與其說是為了規避事務所和本尊,更大程度上還是圈內極力希望避免與一般粉絲的摩擦。

因為她們認為藝能同人真的只是一個小圈子。有趣的是,這樣嚴格的“圈內規矩”也不是所有人都完全接受的,反而導致了新的爭論的產生。圈內所謂的“禁忌”、“規矩”不一定完全通用。

一些愛好者說到,大家都在做YAOI,都在做少年愛,為什麼唯獨把藝能同人看的這麼危險?這是真的危險嗎?並指出一些傳說中的舉報事件毫無證據,完全是都市傳言。

並不是“真人創作會觸犯法律會傷害本尊,所以危險”,倒不如說“真人創作會被一部分腐女子(該類愛好者的稱謂)處以集體私刑,所以危險”。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當然也不是說真人二創就不危險了

只是和其他二創分野同樣危險”

另外,像西川貴教這種視覺系出身的藝人會直白地在SNS上表示想購買有自己登場的BL小薄本。與之類似的“原作(本尊)”公認還有不少,比如政界有一位提倡“表現自由”的議員山田太郎,也對自己的BL創作物做出了公認。聲優藝人界的話,關智一自己的社團就發賣了《關智一演出的角色和關智一BL的本》。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想購買有自己登場的BL小薄本的西川兄貴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非常有趣的夫婦對話

妻:想要關智一演出的角色和關智一本人BL的本。

我:這是啥腦子有毛病的設定。

妻:真的有哦,你看。本人是總受。

我:真的啊……這種東西還是不要給本人看到為好吧。

妻:這個是關桑本人的社團發的。

我:哈????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關智一演出的角色和關智一本人BL的本

於是現在的日本藝能同人界在自我鎖閉的環境下變成了這麼一種狀況。

信息社會,這些東西完全藏住是不可能的,只是一般路人確實很難接觸到。

事務所肯定知道有這種東西和愛好層存在,電視節目上時不時也有女性藝人公言這些趣味。

沒怎麼見過真正的一般粉絲大戰藝能同人粉絲,只見過源源不斷的藝能同人圈內的爭論。

沒怎麼見過“本尊”嚴厲批評藝能同人界,只見過藝能同人界批評過“不守規矩”的藝人和機構。

不得不說,這十分耐人尋味……

在圈內極度鎖閉、嚴格自審的同時,日本的藝能同人依然維持了一定的規模。CM上現有一名為“TV・電影・藝能・特攝”的分類項。這就是為ナマモノ(真人)/半ナマ(真人演出的角色)同人準備的報名分類。其中“特攝”這個項目能夠成立並被歸到這個分類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假面騎士空我》在女性圈內引發的巨大熱潮。當然,這屬於半ナマ同人。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假面騎士空我》的YAOI同人誌

在BL一詞廣泛普及並商業爛熟化的今天,很多官方內容也意識到了這麼一個巨大的,基於女性情感訴求和性認知的消費市場。一些官方也會有意識地利用、煽動這些方面的愛好者。但嚴格的“圈內規矩”以及害怕和其他粉絲群體產生摩擦,又不得不讓追逐著樂園的少女們謹慎小心。有些愛好者覺得非常苦惱、非常矛盾。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希望這次歷史整理能幫助大家初步理解這種文化。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白蛇:緣起》續集最新消息!主創團隊招人啦!!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太酷了!賽博朋克 X 山海經的古今碰撞!用C4D玩出的異想世界!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日本動畫神作重製迴歸!!《阿基拉》IMAX版4月3日上映!藍光版裡還有大秘密!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哇!原來120幀《大鬧天宮》是這麼做的!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韓國又把喪屍片玩出新高度!《王國》系列為什麼這麼火?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二季先行預告發布!!!真的要來了嗎!?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超級熱血的分享會!!「我是創作人」大咖直播分享會來啦!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RPS(基于真人的二次创作)圈子的历史与生态简介「日本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