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春風綠染湞凌岸,今日雄州寫新篇

南雄市:春風綠染湞凌岸,今日雄州寫新篇

產業園區燈火通明、工廠車間機聲隆隆;產業扶貧基地響起扶貧幹部的腳步聲,田間地頭到處是忙碌的身影……踏著春天的腳步,南雄市廣大黨員幹部和職工群眾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千方百計地抓好企業復工復產,搶抓農時開展春耕備耕,全力以赴地推進脫貧攻堅,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截至3月18日,南雄市列入韶關重點項目16個,續建項目9個,已復工續建項目9個,復工率100%;71個扶貧農業產業項目中,已有70個復工復產;全市完成黃煙種植面積6.14萬畝,100%完成種植任務;完成花生種植面積6.65萬畝;完成蔬菜種植面積2.47萬畝。

南雄市:春风绿染浈凌岸,今日雄州写新篇

“三個在先”“四個閉環”

築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近日,隨著南雄市產業轉移園區的企業陸續復工,古市鎮豐源派出所全員出動,為園區做好站崗登記、管理排查和消毒等工作。“我是黨員,又是所長,更要起帶頭作用。”疫情發生迄今兩個月,豐源派出所所長張賢輝幾乎沒有休息過。

戰疫打響後,南雄市以“三個在先”黨建機制為引領,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設立10個專責工作小組,調動全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重點抓好“在南雄的”“進入南雄的”“準備回南雄的”“在醫院的”四類人員管理,形成“四個工作閉環”,守好入粵“北大門”。

黨組織在一線統領。戰疫伊始,在疫情防控指揮部、省縣際檢查檢疫點、城區“街長制”管理網格、各農村檢查卡點、醫療救治隊等成立臨時黨總支16個、黨支部203個,把黨組織建立到疫情防控最前線,讓黨旗飄揚在防控疫情第一線。2月24日,經過連續30個日夜的堅守,南雄21個省際聯合檢疫檢查站撤站,將重點轉向服務一線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廣大黨員在一線戰鬥。全市劃分292個黨員責任區,設立3985個黨員先鋒崗,組建180個黨員突擊隊,1742名機關單位在職黨員到中心城區“街長制”網格片區值班,528名黨員擔任城區開放式樓宇的“樓長”,1萬多名農村黨員參與村級防控,讓黨徽在防控疫情第一線閃耀。

黨心民心在一線凝聚。黨員幹部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16571名黨員累計捐贈190.1萬餘元,社會人士捐贈物款328萬元,其中口罩8.6萬隻;廣大市民、村民行動起來,1785名志願服務者自覺參與卡口檢查、排查篩查、宣傳勸導等行動,眾志成城,同心抗疫。

及早謀劃統籌推進

復工復產有力有序

2月15日,廣東自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4條生產線生產消毒噴劑,目前已增至10條。剛上崗的貧困戶羅秀英在工友的指導下,進行流水線作業。同一個車間裡,她的丈夫廖德發也在忙著包裝產品,夫妻倆邊學邊做,很快就適應了這份新工作。

廖德發說:“之前看到就業服務宣傳車開進村裡,我們看了很多招聘信息,選中這家公司,沒想到這麼快就到崗了,我很滿意。”

當前,南雄市準確把握形勢變化和上級最新要求,及早謀劃部署,在更加嚴格嚴密、更加精準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以最快速度推動經濟社會有序恢復運轉,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全”局面。截至3月18日,該市“四上”企業復工復產138家,復工復產率為91.4%,其中,53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重點企業已復工復產81家,復工率96.4%。

這些都離不開“四員”的同心協力——

做好指揮調度員。成立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南雄市委書記、市長聯合分行業召開專題會議,指揮調度復工復產重點企業項目;實行市領導和市有關單位掛點聯繫制度,重點聯繫服務全市151家“四上”企業、84家重點企業和47個重點項目,定期對接解決實際問題。

做好網格指導員。按行業分類建立30個“網格化互助小組”,通過網格指導員串聯,搭建互幫互助平臺,實現企業之間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加強合作。

做好金融輔導員。搭建政銀企三位一體的融資服務平臺,以銀行機構派駐金融輔導員為企業服務的形式,按照一個金融輔導員幫扶1—5家中小微企業的方式,37名金融輔導員結對幫扶優選“四上”企業、其他重點企業117家。

做好用工服務員。對復工復產企業實行動態監測,建立就業服務專員制度,根據企業用工實際情況開展供需對接。出臺《關於在疫情防控期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措施》,重點在減免稅費、降低融資成本、支持企業用工等方面紓解企業困難。

春耕生產如火如荼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3月中旬,一場春雨過後,南雄市水口鎮下湖村400畝稻蝦共作基地開始投放蝦苗。

貧困戶黃得鳳算了一筆賬:她將3畝田流轉給了基地,每年有1800元的收入;夫婦倆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天有100元的收入;自家還可以種一些水稻、花生等,完全能夠自給自足。“這日子更加有盼頭了!”黃得鳳笑著說。

400畝稻蝦共作基地是下湖村扶貧產業項目,預計每年為村裡帶來近百萬元的收益,可解決9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長期就業,以及30—50名村民臨時就業。

春回大地,“春之序曲”在南雄市的田間地頭奏響:珠璣鎮角灣村村民正在平整土地,種植百畝油茶;主田鎮大壩村、主田村的村民正在為200畝百香果引苗……春耕備耕、扶貧產業的一池春水,正在湞凌大地上被一雙雙勤勞的手激活、甦醒。

近期以來,南雄市堅持一手抓戰疫,一手抓戰貧,“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繼續以“三個在先”黨建機制為引領,充分發揮扶投公司的作用,大力發展扶貧產業,變“輸血”為“造血”,形成以產業扶貧為主導的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全力組織和推動春耕備耕以及扶貧農業產業復工開工。

全力以赴確保春耕生產。該市一方面主動做好農業生產物資及農產品跨境調運工作,現已累計辦理農業生產物資調運備案128批次(266車次),調運農業生產物資3200餘噸。另一方面,及時協調解決農業生產人力,聘請返鄉滯留勞動力參與春耕生產。

堅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該市指定各掛點鎮(街道)的市領導及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精準扶貧第一責任人,全權全責,逐村逐戶過關,做到不漏一戶。對標對錶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和群眾期盼,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扶貧幹部繼續發揚鬥爭精神,保持攻堅態勢、強化攻堅責任,補短板、強弱項,集中攻堅貧困最後堡壘,譜寫今日雄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篇章。

■特寫

馳援武漢 不辱使命

南雄醫生吳生華獲評“先進標兵”

近日,南雄市馳援湖北醫療隊的醫務人員吳生華,被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黨委表彰,獲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阻擊戰“先進標兵”。

吳生華是南雄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也是韶關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2月9日,他與3名南雄女醫務人員連夜飛往湖北,14日進入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救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入艙工作期間,他不分分內分外,無條件服從安排,全力以赴投入到患者的救治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增添了患者戰勝病魔的勇氣和信心,表現突出,受到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黨委的充分肯定。

“榮獲表彰,收穫榮譽,將會鞭策我更加努力工作。”作為南雄市馳援湖北醫療隊中的唯一一名男醫務人員,吳生華深知遠離家鄉,醫療隊就是隊員的“小家”。儘管工作已經佔去了絕大部分的時間,但他仍在閒暇之餘對每名隊員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心理變化關懷備至。

在進駐方艙醫院期間,吳生華還與隊員一起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服務好患者。與吳生華一同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劉細妹、陳小玲,也因表現優秀,受到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臨時黨委的表揚。

【來源】南方日報

【撰文】唐音 曾誠 董子龍 賴信英

【作者】 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