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的文明,阶段和观念下,美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审美在当代艺术理念进入中国后,对这个传统思想占主流的国家冲击最大的一个话题。冲击大是因为这门学科并非如理工科那样的计算决定正确与否,而更多的是许多抽象概念和哲学逻辑,所以想要真正了解审美问题,不是靠那种宽泛的“因人而异”来简单解释的,如果耐心看完看懂我的这个长篇回答,大体上就不会对审美再抱有那么多疑问了,包括原本不太懂美在哪里的奇葩艺术品,大致也能开始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了。(由于内容相当的长,花了两天时间才码完,嫌太长就不想看的,也缺你不要看了,我是写给真正想要了解知识的人看的)其实很多人甚至是所谓的专家其实对审美,美,美感,喜好等概念完全混淆,在基本概念就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就开始表述甚至讲课,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是一知半解,基础不扎实还疯狂的发表论文评职称,实在是学术的毒瘤!!!!艺术乃至哲学的学习就是这样,不是光凭看过著作,或者能背出来就代表能懂。。。。要通过不断的思考,研究,质疑,发问,毁三观毁了再毁最后建立起来的一个知事体系,才能明白人类是怎样理解这个世界的。。

先从最基本的说起,美,在所有的人类语言,文化中,任何时代都有存在,而

根据不同的文明,阶段和观念下,美的形态是不一样的

根据不同的文明阶段和观念下,美的形态是不一样的。仅仅这种层面显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我们就接下来用四段用简短易懂的语言讨论讨论什么叫美,是怎么在人类社会当中形成。如果要讲全的话几本书都不够写,只是让大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以便于之后再讨论审美,以及审美的标准是怎么形成。

首先,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意识到,美的存在,并且是一种跟感官感受以及身心需求有关的特质。就拿我门最熟悉的汉族文化来说,美,就总是与好,相联系。是人类在文明生活中,进行相比较选择出现的结果,所以在我们的观点里将这件事物判断的美,一定是稀罕的不是所有事物都具备的。比如说美德,美食,美人,等等言下之意就是其他同类事物相比之下不那么美。。。。早期得这个阶段再各个文化美学还差得不太多,本身人们文明也并没有非常复杂繁多的体系因此很快就能辨析出美的形态。然后就有诸如孔,孟,毕托哥拉斯,柏拉图等大神理解了这种规律之后给我们总结定义,带我们飞。。

然而很快人类的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就发现了不同的族群,文化的存在。有些事物我们认为美的,我们稀缺的别族人不见得会有同样的感受,反之别人觉得美的我族可能一直都不当回事。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贸易。可是故事并没有那么就完了因为会有大家都认为好,都有认同的”美“而且是稀缺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最简单而且没爱的方法就是战争,打一架谁赢了谁可以获得更多的公认为美的资源。。但是古人当中也有很聪明的一些人,明白了美除了时体验感受之外还有一种精神状态,所以就通过种种方法神化了这些含有”美“的事物,这样大家既然有共同的价值观,那就可以有爱的生活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一同共享这些美,而最后就演变成了宗教,因为稀缺物品有变为永恒的需要,而禁欲也是所有宗教中常见的规律,就是通过束缚感受状态,来获得精神的美。所以在这个阶段文明的交流永远离不开宗教或者战争。从这个阶段起审美开始和宗教和统治产生关联,文明越先进美的东西就越多,而随着不同民族文化和文明发展方向不同,美和审美开始产生了各种差异,以及形态上的改变,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今天依旧有一些比较落后的文明还会为了宗教和信仰而发动战争,而打到后来就算赢了也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赢了什么,因为文艺复兴之后绝大部分比较先进的人类文明就朝不再依赖宗教的社会发展了(可以依旧保持宗教信仰,但是不再受宗教统治,上交祭品),所以最后就非常恰当的把这些暴力的落后文明称为恐怖分子。。。。

再然后,生产力就开始提高了,人们就开始将美落实到了文艺和工艺。很多人分不清楚,文艺和工艺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别文艺和工艺?其实很简单,就是文科生和工科生的区别。文艺的交流是语言,思想,哲学层面的交流,精神力量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工艺则是与技术技巧,材料等息息相关,由精神力量投入到物质上来进行表现。现代人都喜欢文艺歧视工艺,然而在最初的时候反倒恰恰相反,工艺远比文艺重要得多。人们明白了美即可以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也可以是另一种感受上的追求,随着文明的发展这两种形态的表现就逐渐的明朗清晰。举个例子:就比如冬天有个乞丐很冷,我给他披上一件棉被。他感受到暖和了,精神也被关心。或者是他自己找到了一条暖和的棉被,精神没有得到关心,但是身体感受到了暖和。再或者我只是给他一条小毛毯,精神上得到了关心,但是身体依旧不够暖和。当然也可以是没有棉被也没有关心。感受和物质,精神和思想,两者都是艺术,美学的不同形态。

一直到这里为止有个大神叫黑格尔,把上面所说的都总结了个彻底,然后发表了他的美学著作,要注意的是我们讨论的还依旧停留在美学问题上,还没有涉及到审美。黑格尔认为是人类的精神需求主导了人去模仿事物,改变事物,再创造事物,然而最后他说斩钉截铁的艺术到罗曼注意之后为就是一个终结了。可是明明这之后各种艺术家依然活蹦乱跳的创作艺术品啊?,中国也有一大坨学者发表数以万记的论文想要说明艺术没有终结,其实他们连这个说法最基本的措辞概念和逻辑都没搞清楚,我们看完那种论文就一起呵呵呵一下就好了。。其实到现今,传统意义的美学已经彻底完全中止了,了解康德美学原理的都能明白,因为人们对社会结构,物质资源与精神的关系的理解早已经不在跟以往相同。精神开始演化出更纯粹的需求,在体验感之上的需求,由一个概念升华到极致,甚至打破一切固有规律的需求,从真正意义上创造出未知。所以就出现了大家都熟悉却又搞不懂的”抽象“这个词,什么叫抽象?原来的意思是指讲事物的一些重要信息内容抽取,剥离出纯粹的概念来。就比如厕所标示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从女人的所有特质中剥离出女人穿裙子,用三角代表女人裙子,所有人都秒懂那边是男哪边是女。或者从男人身上剥离出烟斗,女人身上剥离出高跟鞋等等。。。。明明没有写字,用抽象极简的方法,但是结果表达的信息却出人意料的清晰。。观赏看不懂的抽象艺术只要明白了抽象本身的含义,思考:这是什么概念,从什么当中来,抽离出来的结果如何,就能慢慢领悟到原本看不懂的那些艺术品的点了。之后还有类似的观念艺术,比如杜尚针对某种观念进行抨击表现,最后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枷锁,带领人们进入新的思维世界,大体原理相类似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