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肅親王讓北京城禁演相聲的是馮昆治還是魏昆治?


一、馮昆治說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貼出告示禁演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跟第二代相聲藝人馮崑志有關。馮崑志是誰呢?他是和第一代相聲藝人# 同輩份的沈春和的弟子。在他一生中收徒有高德明、吉坪三、高德光、高德亮、常葆臣、郭伯山等。他早在1921年(33歲)就離開了家鄉北京去了東北。擅長表演“八大棍兒”,說《君臣鬥》、《宋金剛押寶》、《解學士》、《康熙私訪月明樓》、《碩二爺跑車》、《吳三亥抗糧》等。語言形象生動,情節引人入勝,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觀眾歡迎,相聲界的同行對他的藝術也無不欽佩。
  原來,那天京師步軍統領、肅親王善耆出巡到地安門大街。照“規矩”,統領大人行至哪裡,無論行商的還是作藝的都要暫且停止工作,肅立一旁或散開,以示對大人的敬意。可正在“撂地”說相聲的馮崑志,覺得已經到“底”,就要打錢了,捨不得停止、離開。
  哪承想這一下觸犯了善耆的尊嚴,他橫眉立目地問一個看街的兵丁:“那一夥子人在幹什麼?”兵丁見他那氣哼哼的樣子,自然不敢怠慢,忙跑了過去,喊道:“肅靜了!肅靜了!大人傳下話來,說相聲的聽相聲的,都滾開!”兵丁跑來轟趕,馮崑志正值壯年,血氣方剛,問:“為什麼呀?我說相聲,礙著誰了?我又沒犯法,讓我們滾開,憑什麼呀?這人總得講個理吧……”兵丁見他頂嘴,過去就是一個大嘴巴:“認識"理"了吧?這就是"理"!一個臭說相聲的,目無大人,還敢頂嘴!”馮崑志聽了就火冒三丈,上來了犟勁兒,放開了喉嚨,大聲嚷嚷:“我說相聲怎麼了?難道說相聲的就不是人?”他的聲音太大,讓善耆聽見了,這無疑又觸犯了他的威嚴,自覺傷了面子,就惱羞成怒:“把他帶過來!”幾個手下把馮崑志抓了,帶到善耆跟前。善耆狠狠地說:“一派胡言,又目無王法,難道你反了不成?來人!先鞭笞四十,然後再戴枷遊街,示眾三天!”就這樣,馮崑志被打、被遊街示眾,還在大牢裡當了幾天囚犯。

  馮崑志被辱之後,惡氣不出,便在日後“撂地”的時候,以“現掛”諷刺朝廷,拿善耆抓哏。相聲藝人也非常團結,在各自“現掛”才藝的基礎上,竟然形成了一段傳世之作《大人來了》。數日之後,有人向善耆報告,說:“凡是說相聲的,沒一個好鳥兒!他們不滿咱大清統治,創作了一批諷刺清王朝腐敗的相聲段子,如《堆兒兵做夢》、《交租子》、《得勝圖》,尤其是有段相聲叫《大人來了》,可能您沒聽過。說相聲的太損了,這段相聲裡描寫一位大人巡視京城,不得人心,他們還給這位大人起了個外號,叫"扇起陰風"。您聽出來了吧?他們用的是諧音呀,"扇起",善耆,您明白嗎?他們是在變相的罵您啊!更可氣的是說到最後,罵"扇起陰風"是一個沐猴而冠的猴崽子!”
  “我,我,禁演相聲!”這些“現掛”,差點讓善耆背過氣去。

得罪肅親王讓北京城禁演相聲的是馮昆治還是魏昆治?

馮崑志讓說相聲的集體“下崗”

二、魏昆治說

在紀錄片《相聲大師—李德鍚》中採訪中國著名#曲藝#理論家、教育家倪鍾之老先生時,老先生說是魏昆治得罪了末代肅親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