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楚風漢韻厚重綿長,人文古蹟隨處可見,有一處有著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蹟倒是鮮為人知,這就是位於市中心城區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從城區八一路工業路的裕華商城路口的車水馬龍中穿行,向西100米路北,進入一個不怎麼顯眼的小區門口,向裡不足50米,一個高高的大土丘就赫然出現在眼前——這就是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說起馬武其人,可謂鼎鼎大名。歷史上的馬武,是南陽郡湖陽縣(今唐河縣)人。東漢中興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少年時期,為避仇家,客居江夏郡,後來加入綠林軍,為新市兵將領。更始二年(24年),歸順大司馬劉秀,任捕虜將軍,隨軍南征北戰、平定四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光武帝即位後,拜侍中、騎都尉,定封楊虛侯。傳說中的馬武疾惡如仇、重情重義、勇猛剛強、質樸可愛,是民間傳說和戲曲中最為人民青睞的東漢大將。如此明星人物,自然深入人心。上網查閱資料,好傢伙!且不說山東、山西、江蘇等地,僅河南就還有唐河、鄧州、尉氏等地有馬武墓冢記載,令人不覺驚詫!——這馬武墓冢竟然有如此之多!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據《後漢書-馬武傳》記載:馬武出身黑道,後追隨南陽發跡的劉秀,屢建奇功,成為“光武中興”的得力干將,一輩子戎馬倥傯,出生入死,竟然快樂地活了77歲,可謂長壽將軍。作為“帝鄉”、“陪京”, 當時的南陽城“高樓對紫陌,甲第連青山”,“遨遊盛宛洛,冠蓋隨風還”,達官顯貴雲集於此,回到家鄉安度晚年,應該會是馬武的優先選擇。死後歸葬宛城著名的藏風聚水之寶地、曾是古申國貴族墓地的“五頃四”區域,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不過網上資料顯示,位於河南省尉氏縣十八里鎮凡家村的馬武將軍墓是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氣想必更大一些。孰真孰假,倒值得深究一番!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此地多英豪,藐然不可攀。”南陽是東漢龍興之地,英豪雲集,張騫、仲景、張衡等漢時名人輩出,出現馬武等諸多英雄人物也是情理之中。不過,眼前這座已成荒草園疏有些破敗不堪的墓冢,卻見證了八十年前南陽城那段壯烈的抗戰歲月……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在南陽臥龍崗上,一代名相、三國蜀漢諸葛亮青年時期隱居躬耕的武侯祠草廬南邊,有一通不起眼的石碑,是立於1945年11月的“陸軍第68軍143師429團保衛南陽戰役陣亡官兵紀念碑”,已經有些漫漶不清的碑文記錄了一場慘烈雄壯的歷史——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1945年3月下旬,日軍圍攻南陽。28日拂曉,日軍從西北方向向臥龍崗據點發起進攻,佔領臥龍崗。守軍143師429團2營2連1排全體戰士浴血奮戰,臥龍崗被奪回。同日上午,日軍以三百之眾,在大炮、機槍掩護下,再次向臥龍崗陣地發起猛攻。一排長趙新芳令全排撤進武侯祠院內,把山門和後門堵死,迅速登上寧遠樓、半月臺和廊房,給日寇以重大殺傷。正在寧遠樓上指揮作戰的趙新芳被敵人子彈打中眼部,又一發炮彈把寧遠樓一根大梁炸斷,屋頂倒塌,趙排長壯烈犧牲。下午3時許,日軍推倒南花園圍牆竄入武侯祠院內,用刺刀捅死道士張宗健和數名村民。祠內老君像及部分文物被毀,傳承22代的道教家譜和道家經典書籍被焚燒。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碑石不語,字痕猶然。歷史風雲累累呈現:“馬武冢、臥龍崗、元廟觀三陣地守軍排長劉國旺、趙新芳、朱佔鰲均以所餘十數人,殲敵盈千,卒至彈盡援絕,全部殉國。”

指揮這場戰役的,正是著名的國民黨抗日將領、時任68軍143師師長黃樵松。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黃樵松(1901-1948),原名黃德全,字道立,號怡墅,河南省尉氏縣蔡莊鄉後黃村人,原國民黨第30軍軍長,是一位具有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的軍人。在抗戰中英勇參加娘子關、臺兒莊和保衛武漢等戰役,屢建功績。抗戰勝利後,他不滿內戰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醞釀起義,事洩被捕遇害。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守衛南陽是黃樵松參加抗日的最後一次激戰,也是他抗日史上的光輝篇章。

1945年3月22日,日軍自魯山、舞陽、駐馬店、葉縣分四路向南陽發起攻擊。在突破國民黨軍防線後,先後侵佔南召、方城縣城和賒旗、石橋等地,對南陽城形成三面包圍。日軍於27日佔領鎮平、鄧縣縣城,28日佔領內鄉縣城,30日佔領西峽口,4月1日佔領淅川縣城。自3月25日開始,日軍集結五個師團並騎兵第4旅團共7萬多人,戰車百餘輛,於21日向南陽、老河口、襄樊進犯。這時,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部的重兵已退居宛西及秦嶺一帶,只有黃樵松的第143師堅守南陽城,以屏障老河口防線。1945當時,日軍七八萬人壓境,對南陽城形成四面包圍,而黃樵松之第143師僅3000餘人,孤軍守城,眾寡懸殊,險情不言自明。他一面督促部隊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積糧秣彈藥,還備棺材一口,親筆書寫“黃樵松靈樞”,表示決心與南陽共存亡。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3月24日晚,日軍先頭部隊在南陽城東北盆窯一帶與第428團一部開始交戰,戰鬥持續了兩天,黃率部堅守陣地,頑強抵禦,使日軍受阻而無法通過南陽繼續前進。日軍無奈將其主力轉向自河右岸,越過南陽迂迴前進,直撲鄧縣至老河口之線,同時加緊攻打南陽,先後強攻佔了白河左岸渡口、臥龍崗高地和獨山一帶,對南陽城形成三面包圍。日軍佔領獨山時,黃樵松遷師部於一醬菜店的頂樓上,白天憑欄指揮,入夜親臨前沿陣地。3月29日,日軍開始猛烈攻城,黃樵松沉著指揮其部下頑強據守。當玄妙觀的戰鬥進行到最慘烈時,他親自前往督戰。行進途中,身邊警衛人員中彈身亡,黃樵松毅然隻身趕到前沿陣地,直至打退日軍進攻才離去。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30日拂曉,日軍在飛機、重炮、坦克的掩護下,對南陽城全面發起攻擊。特別是朝山街外據點的守軍被5輛坦克圍著掃射,排長李德明所帶領的兩個班士兵大部分殉國。班長葛子明被俘,日軍向他連戳數刀,並押至朝山街踏雷,壯烈犧牲。黃樵松得知後,異常憤慨,親往朝山街督戰,在團長劉雲生的英勇率領下,一連打退敵人4次進攻。

此時,馬武冢前硝煙瀰漫,臥龍崗上炮聲隆隆,玄妙觀裡激戰慘烈,守衛此陣地的429團三個排在戰鬥中殲敵近千人,經七晝夜激戰,頂住了敵人的壓力,我陣地巍然未動,直到彈盡援絕,全部壯烈殉國。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31日中午,黃部受命撤退。是夜,突圍第一梯隊的師部(包括直屬部隊)和第428團士兵身穿棉衣從北門東側及東北隅出城,涉水渡過白河,於次日拂曉前到達唐河桐河鎮附近隱蔽,至薄暮繼續轉移至源潭鎮附近。休整兩天後,又折返鄧縣進人豫西、鄂北山區,到達指定地點鄖陽,接受新的任務。

南陽城內掩護部隊被敵軍重重包圍,未能撤出。4月1日拂曉前,掩護部隊與敵軍開始交戰,至中午一度間歇,僅有零星槍聲,下午又發生激烈戰鬥。是夜,敵軍攻人城內,掩護部隊全部殉國。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臨別南陽城,黃樵松沉痛賦詩道:“別矣南陽城,回顧復回顧,紅杏暗送香,白水牽衣訴。”著名作家姚雪垠曾據此役著傳記《鐵打宛城》,讚頌黃樵松的忠勇及對抗戰的貢獻。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黃樵松在太原的紀念碑

立於方圓30米左右高冢,聽蟲銀鳥鳴,看風雲變幻,忽憶起民國巨擎于右任老先生的一首古詞《仙呂•寄生草》,吟誦的慾望竟如此迫切——

持節求民瘼,尋詩訪戰場。

眼見那,黃河滾滾翻新浪。

眼見那,中條巍巍呈奇狀。

眼見那,新唐慘慘無名的英雄葬。

惜則惜,少陵擋駕武侯忙。

惜則惜,江山寂寞何人唱!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八年抗戰,戰火煎逼,夢想涅盤,耗盡熱血,國人經歷了一幕改變命運的大時代。奮鬥中,有成功者、失敗者、犧牲者,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參與者……在那個抗戰大時代,千千萬萬的戰士倒下了,千千萬萬的平民倒下了,螻蟻般被踩在腳下,聲息絕滅,但波瀾壯闊的戰爭,民族屹立不倒的擔當,是靠他們才堅定地堅持下來。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一代英豪,終歸塵土,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鬧市繁華之中,陽光透過林立高樓,灑向這片高冢,輕風無語。一株高大的老槐樹兀立冢側,老枝嶙峋,那應是英雄的豐碑。草木萋萋,滋生曼長於勇士熱血曾浸透的這片土地,片片葉脈寫滿不應該被遺忘的真實歷史。歲榮歲枯,有些事情,總不該被忘卻。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冢畔大樹蔭涼,是鬧市之中難得的清幽。老人們的細語,孩子們的歡聲繚繞在耳畔,輕輕穿梭於高冢之畔。當年的英烈們如果能活到現在,當亦是兒孫滿堂的幸福生活。但是,為了大多數人能過上這樣的生活,他們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不過,讓人們擁有快樂、和平和有尊嚴地生活,不正是英雄們的希望麼?

——歷史會記住他們,哪怕只是留住他們的一點事蹟,那都是一座巍峨的豐碑!

日暮,再望馬武冢,風雲正起……

【南陽人文之旅】風雲馬武冢

楚地漢風記於2014.06.12 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