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從喬爾喬涅和提香的命運便可知,在16世紀的意大利威尼斯,至少爆發過兩次大規模的鼠疫,相繼奪去了兩位大師的性命。不僅僅是威尼斯,在整個意大利、整個歐洲,“黑死病——鼠疫”也一直伴隨著文藝復興的進程,成為所有藝術家命運中一道揮之不去的陰霾。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題圖:提香《掠奪歐羅巴》約1559—1562年

名為“提香:愛情、慾望和死亡”的大展,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只有三天時間與公眾見面。

原定於今年3月16日至6月14日於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舉辦的提香大展,因為疫情不得不閉館。3月18日,該館官網在顯著位置公告: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傳播,決定根據英國公共衛生組織的最新建議,於3月19日至5月4日暫時閉館。

本次展覽吸引公眾關注的焦點,是策展人將提香所創作的7件奧維德《變形記》的作品首次共同展出。這些作品均為1551年後,提香接受其贊助人西班牙菲利普親王的邀請所創作,在大概十年時間內,提香陸續完成並交付了6件,還有一件未交付,如今這7件作品被分散收藏於波士頓、馬德里和倫敦等地。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官網頁面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壹 數次面對鼠疫的提香

在介紹提香這組作品前,我們先來了解下4個世紀前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西方繪畫的“色彩之父”:提香。

提香·韋切利奧(英文:Titian)大約於1488年出生於意大利威尼斯東北部的山區小城。提香出生時,拉斐爾也還是一位頑童,而以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人為代表的弗洛倫薩畫派正處於盛期,儼然統領著整個意大利畫壇,此後拉斐爾也為之貢獻了不菲的成就。

在此前兩百多年中意大利的藝術中心當是弗洛倫薩,經過喬託、多納泰羅、馬薩喬、烏切洛等數代人的努力,已經為西方繪畫在透視、解剖、明暗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完善的體系。提香所代表的北方威尼斯畫派,將在此基礎上進行更精彩的嘗試。

提香10歲隨著兄長來到威尼斯,進入喬凡尼·貝利尼的畫室學畫。貝利尼正是威尼斯畫派的重要奠基者,這時的他已近70歲高齡。貝利尼的繪畫成就與風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從北方弗蘭德斯畫家們身上學會用油調和顏料、繪製於畫布上的“油畫”技法。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提香《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達》約1554-1556年

此前意大利畫家們的作畫方式主要是用雞蛋調和顏料,通常被繪製於木板和溼壁上,被稱作蛋彩畫。蛋彩的特點是顏料透明、幹得快,無法反覆修改,且難以像油畫那樣長期保持色彩的鮮豔。一個最糟糕的例子就是達·芬奇完成的那幅名作《最後的晚餐》,他於1482年左右在米蘭格雷契修道院飯廳的牆壁上繪製這幅作品時,用了自己調和的顏料做實驗,結果不到幾十年便開始掉色,人們不得不對其反覆修補。

貝利尼學會了用油性媒介調和顏料的方法,這可以讓畫作中顏色更加鮮豔、明快,對於人物、景物的描繪也更加細膩、精緻;貝利尼畫作的第二個特點是,在宗教或神話題材的畫作中,大面積地繪製出風景,將複雜的背景與故事中的人物和諧地統一起來。

在貝利尼的畫室中,提香認識了他的師兄喬爾喬涅(Giorgione,1477—1510年)。雖然這兩位同學因為搗蛋被老師貝利尼趕出了畫室,但他倆所取得的繪畫成就,使他倆成為繼貝利尼後威尼斯畫派的代言人。

喬爾喬涅經常與提香合作,他們吸收弗洛倫薩前輩的經驗,同時也借鑑北方弗蘭德斯畫家的技法,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尤其是在提香的後期作品中,他拋棄用素描定型然後層層上色的傳統,直接用顏料來塑造人物和景色,他對油彩的運用更加嫻熟,其筆觸更加寬鬆、奔放。在他們之後,威尼斯畫派還產生了丁託列託和韋羅內塞兩位大師,這一派畫家們繼弗洛倫薩畫派之後,對西方後世畫家和風格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提香《達娜厄》約1554-1556年

然而不幸的是喬爾喬涅只活了32歲,他於1510年死於威尼斯爆發的一場鼠疫。(另一位弗洛倫薩的大師拉斐爾也未享受高壽,他於1520年去世,只活了37歲)。喬爾喬涅去世後三年,北方德國畫家丟勒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丟勒在1514年之前,曾經有一段日記描述了母親的病情:“她接連地患上黑死病和其他各種疾病、怪症,並經歷極端的貧窮和恐懼,身處逆境,受人挖苦、嘲弄和蔑視。”

提香享受了比喬爾喬涅更長的壽命和榮譽,就在喬爾喬涅去世後不久,他便被任命為威尼斯的首席畫家。但同樣不幸的是,在他接近90歲高齡時也死於另一場鼠疫。晚年的提香和家人居住在威尼斯北部的一幢別墅中,1576年的鼠疫結束後,人們在他的別墅中找到他和家人的遺體。

從喬爾喬涅和提香的命運大致可知,在16世紀的威尼斯,至少爆發過兩次大規模的鼠疫,並且相繼奪取了兩位大師的性命。不僅僅是威尼斯,在整個意大利、整個歐洲,“黑死病——鼠疫”也一直伴隨著文藝復興的進程,成為所有藝術家生命中一道揮之不去的陰霾。

有關黑死病是否就等同於鼠疫,如今仍曾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據史料中對黑死病特徵的記載,現代醫學者認為其中有些是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症狀相似,學者們據此推測,歐洲14世紀爆發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由一種鼠疫桿菌的細菌所造成,這種病毒寄生在跳蚤身上,藉助鼠類動物進行傳播。但也有其他疾病可導致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不贊同黑死病就等同於鼠疫的說法。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提香 1554年作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藏

早在14世紀,文藝復興初期的文學家薄伽丘,在他所著的《十日談》中,描述了弗洛倫薩因為鼠疫而變成人間地獄的慘狀。那場瘟疫起源於中亞,因1347年蒙古軍隊的進攻歐洲而傳入。

在意大利,從薄伽丘所描繪的疫情開始,此後幾乎每隔十年就會大規模爆發一次,直到兩百年後提香與喬爾喬涅的時代,依然面臨著這一慘劇。帶走提香性命的,正是1575年爆發於西西里地區的那場慘重災難。

貳 提香的《變形記》組畫:惹不起的女神們

本次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出提香的這組作品,取材於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中的內容。

奧維德大概在公元7年完成了這部堪稱“神話辭典”的鉅作,該書用六音步詩行寫成,共15卷,包含了250個神話、歷史故事。《變形記》內容的歷史跨度從創世一直到凱撒之死及奧古斯都繼位,集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之大成,對於後世西方文化、思想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無論是在莎士比亞戲劇中,還是卡爾·馮·迪特斯多夫的交響樂中,我們都能體會到這點。

提香大概在60歲左右認識了西班牙的菲利普親王,他們兩人可能是在1548年於米蘭第一見面。提香隨後為他的這位僱主繪製這組大型神話題材,其完成時間是從1549年至1566年這10年間。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提香 《戴安娜與阿克泰翁》 1556–1559年

本次展覽中《戴安娜與阿克泰翁》(Diana and Actaeon)一幅,為英國國家美術館和蘇格蘭國立美術館共同收藏。

這幅畫作的內容描述了有關狩獵女神戴安娜的故事:阿克泰翁是一位年輕的獵人,當他在森林中打獵時偶然撞見了正在沐浴的戴安娜和她的神仙姊妹們。這位偷看了神仙洗澡的獵人,遭到了戴安娜的懲罰,這便是另一幅畫作《阿克泰翁之死》(The Death of Actaeon)中所描繪的內容:他被變成一隻牡鹿,並被自己的獵犬撕成碎片。《阿克泰翁之死》大概完成於1559年,是提香7件作品中未交付其贊助人的一件,目前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古羅馬神話中狩獵女神戴安娜,在古希臘神話中對應的女神為阿爾忒彌斯(英語:Artemis),她是宙斯之女,阿波羅的孿生姐姐,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她是狩獵女神、月亮女神和處女之神,同時也是所有野獸們的女主人與荒野的女領主。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提香《阿克泰翁之死》約1559年 英國國家美術館藏

另外一幅提香的《戴安娜和卡利斯托》(Diana and Callisto),其內容同樣也描繪了這位狩獵女神戴安娜的故事。作為處女之神的戴安娜,發現自己寵愛的僕從卡里斯托懷孕後,在沐浴時強迫她脫下衣服。實際上讓這位女傭卡里斯托懷孕的正是她的父親朱庇特(即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朱庇特將自己裝扮成戴安娜誘姦了卡里斯托。這位可憐的卡里斯托也遭到朱庇特妻子朱諾(即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嫉恨,最終將她變成了一隻熊。

提香的上述作品中,都出色地捕捉神話場景中戲劇性的瞬間。《戴安娜與阿特泰翁》和《戴安娜與卡利斯托》兩幅作品,目前為英國的薩瑟蘭公爵所有,常年借給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展出,被該館視為的鎮館之寶。據說英國著名風景畫家透納以及當代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都認為這兩幅畫“簡直是世界上最美的畫”。

倫敦國美閉館,提香特展暫停——被鼠疫奪去生命的威尼斯大師

提香《戴安娜和卡利斯托》

除了上述三幅有關戴安娜的題材外,其餘四幅分別為:《達娜厄》、《珀耳修斯和安德洛墨達》、《劫奪歐羅巴》、《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提香在這些作品中,提香充分展現了他足以與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們相抗衡的繪畫天賦。他彷彿是用畫筆蘸著顏料在作詩,他的色彩厚重、純粹而歡暢,完全擺脫了弗洛倫薩畫派中嚴謹、拘束、受制於素描關係的呆板人物形象。

注:本文圖片來源為敦倫英國國家美術館官方網站,請勿隨意轉載並用於任何商業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