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風電“巨無霸”再現保殼危機 董事長帶頭增持 這次還能成功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昔日风电“巨无霸”再现保壳危机 董事长带头增持 这次还能成功吗?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昔日千億市值的“風電巨無霸”ST銳電(601558),再一次面臨保殼的最後時刻。截至發稿,ST銳電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低於1元。按照相關規定,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一元,則面臨退市。為了保殼,20日晚間,ST銳電錶示公司11名高管擬增持合計不超265萬元。

回顧公司歷史,ST銳電自上市以來就一直在ST、保殼、“仙股”中往復循環,保殼手段從“引入資金方”、“政府資助”到“關聯交易”再到“索賠收益”,花樣層出不窮。在ST銳電歷次“保殼戰”,大股東重工起重可謂是“救世主”般的存在,多次不遺餘力地為其輸血。但是如今,重工起重也在逐步放手了。

“花樣”保殼再出新招

截至3月21日,ST銳電已經連續5個交易日低於1元。根據交易所規定,如果公司股票連續 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換言之,留給公司的保殼的時間還剩下15個交易日。

ST銳電3月20日晚公告,11名高管擬6個月內,增持合計不超265萬元。具體來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馬忠增持金額為50萬元;公司獨立董事楊麗芳增持金額為20萬元;公司董事、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王波、公司董事陳雷、公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徐昌茂、公司副總裁姜松江、公司副總裁易春龍、公司副總裁劉作輝增持金額為30萬元;公司監事會主席孫磊、公司監事張昱、公司職工監事洪楠增持金額為5萬元。本次增持不設價格區間,將根據公司股票價格波動情況,逐步實施增持計劃。

去年11月5日,ST銳電為了挽救瀕臨1元的股價,推出回購公司股份預案,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1500萬元,不超過3000萬元,回購股份的價格為不超過1.05元/股。當時公司股價報1.03元/股。以回購價格每股1.05元/股測算,若全額回購,預計可回購股份不多於2857.1萬股,約佔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0.47%,不少於1428.6億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0.24%。

該方案確實有效,ST銳電股價一路小幅上漲,在今年1月9日達到本輪的高點1.18元/股。但是隨後股價又接連下跌。1月22日晚間,ST銳電發佈2019年業績預減公告,預計盈利2323萬元到3484萬元,同比減少81.13%到87.42%。主要是由於上年同期公司取得非經常性損益金額較大。業績預減進一步加劇了ST銳電股價向下震盪。在3月16日,ST銳電收盤價為0.99元/股,低於1元。

“風電巨無霸”多次陷入保殼循環

2011年初,那時的ST銳電風光無限,資料顯示,華銳風電(ST銳電“戴帽”前的簡稱)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風電企業,並在中國率先自主開發出全球領先的5MW、6MW系列風電機組。頂著“風電巨無霸”光環,且成功塑造了新股發行之前的業績高速增長形象,ST銳電以每股90元的IPO“天價”上市,創A股紀錄,市值近千億元,成為當年最轟動的IPO項目。但上市之後,ST銳電業績迅速變臉。

從2011年開始,ST銳電的各項財務指標開始惡化。上市當年,公司營收腰斬,淨利潤狂跌超過70%。隨後,公司就陷入ST、保殼、“仙股”的多次循環。

2012年,ST銳電營收再次腰斬,淨利潤虧損5.83億,2013年繼續虧損34.46億―連續兩年鉅虧之後,帶上了ST的“帽子“。在2013年,ST銳電還被爆出2011年存在財務造假行為,隨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證監會後來公佈的處罰書顯示,2011年ST銳電為粉飾業績,虛增營業收入24億元、虛增利潤2.78億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38%。

2014年,為了避免退市,ST銳電通過債轉股引入了東方富海和匯能集團兩家公司,藉助其收購應收賬款的17.8億元實現賬面盈利,度過了第一次危機。

2015年與2016年,ST銳電因淨利潤虧損44.52億元與30.99億元,再次陷入退市危機。2017年,ST銳電通過大股東重工起重“輸血”,靠處置資產和索賠收入再度實現賬面盈利。

隨著業績惡化,ST銳電股價也是一瀉千里,在2015年大牛市漲過一波,隨後急轉直下,股價多次在1元左右徘徊。2018年10月,ST銳電股價跌穿1元生死線,並且連續11天股價低於面值,在緊要關頭,ST銳電以不超過1.2元/股的價格開始回購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000萬,不高於2億,回購股份數量佔總股本的0.69%―2.76%。10月30日,ST銳電股價回升至1.03元。

如今,當股價再一次跌穿1元之時,ST銳電又開始了循環往復的自救之路。縱觀ST銳電上市這些年,公司股價從上市之初最高的14.22元/股(前復權價格),到2020年3月20日收盤價0.96元/股,跌幅高達93%。公司總市值也從上市之初的904億元,縮水至如今的約58億元,市值蒸發了846億元,令人唏噓不已。

救命稻草般的大股東逐步放手

在ST銳電歷次“保殼戰”,大股東重工起重可謂是“救世主”般的存在。2016年底,由大連國資委全資的重工起重成為ST銳電第一大股東。

在2017年的“保殼”中,重工起重以2.425億元的價格受讓ST銳電兩家全資子公司股權,為ST銳電帶來約1.8億元的利潤。此外,讓人大跌眼鏡的是,ST銳電還從大連華銳重工、大連重工機電公司取得4.13億元質量賠償收益,這兩家公司均是是重工起重的下屬公司。在重工起重不遺餘力的“輸血”後,2017年,ST銳電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5.11%的情況下,淨利潤為1.1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業績的好轉使ST銳電董事長馬忠曾信心滿滿地表示:“經過2017年的調整,華銳風電(ST銳電)解決了多個遺留問題。2017年底,華銳風電還實現了2MW機組批量化生產、裝機的突破,補齊了產品短板。2018年若順利實現盈利,華銳風電將是自2011年上市以來,第一次實現連續兩年盈利,徹底擺脫了過去經營不善的不利局面。“

2018年,ST銳電確實實現盈利。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三倍;淨利潤為1.85億元,同比增長60.84%。但是,是否如馬忠所說的“徹底擺脫了過去經營不善的不利局面”,大股東重工起重似乎並不完全認可,重工起重開始計劃轉讓ST銳電股權。

2018年7月30日,ST銳電收到重工起重發來的告知函稱,有意向方與重工起重接洽,擬購買重工起重所持ST銳電股份。2019年5月,重工起重稱,擬轉讓所持ST銳電部分或全部股份。

2019年8月19日,接盤方終於揭曉。重工起重與中順宜鑫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重工起重以1.1元/股的價格,將其所持有的3.0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1%)轉讓給中順宜鑫,股份轉讓價款為3.32億元。本次權益變動後,重工起重持股比例下降至10.50%,中順宜鑫持股公司5.01%股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大股東重工起重在尋覓接盤方接手ST銳電股份;另一方面,重工起重仍舊繼續為ST銳電保殼。

在2018年10月19日,ST銳電股價多次跌穿1元生死線的緊要關頭,ST銳電公告稱,未來6個月,若股價低於1.05元,重工起重擬增持1000萬-1億股。雖然重工起重最終並未實現增持,但是該公告使得ST銳電的股價,在第二個交易日就實現收報1元/股,成功保殼。

2019年,重工起重繼續為ST銳電“輸血”,接收ST銳電變賣的資產。ST銳電2019年8月10日公告,擬將全資子公司江蘇臨港100%股權作價3.06億元轉讓給重工起重。重工起重與ST銳電為關聯人,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該交易預計增加公司本期投資收益金額為1.27億元。

原標題:僅剩15個交易日!昔日風電“巨無霸”再現保殼危機,董事長帶頭增持,這次還能成功嗎?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