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上游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密雲水庫上游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秋日的密雲水庫風景如畫。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密云水库上游将全部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

密雲區荊子峪小流域,紅香酥梨掛滿枝頭。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供圖

全市已建成434條;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培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記者日前從北京市水務局瞭解到,2021年,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北京境內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自2003年起,北京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以水源保護為中心,推動山區小流域內的汙水、垃圾、廁所、溝道、面源汙染開展綜合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目前,全市已建成434條生態清潔小流域。

京冀合作

跨流域生態補償 入境水質提高

密雲水庫上游橫跨北京和河北兩地,為保護好密雲水庫,2018年11月,京冀兩地探索建立了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其中協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就是生態保護補償的措施之一。

在北京境內,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範圍內密雲、懷柔、延慶3區共有小流域179條,其中148條需治理,截至2019年已治理完成107條,面積1800多平方公里,待治理41條。2019年10月18日,北京市水務局印發《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延懷密)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方案》,初步確定到2021年,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北京境內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此前,北京市與河北省合作開展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600平方公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2019年底已完成全部任務,有效改善了張承地區生態環境,為保護好密雲水庫“生命之水”奠定基礎。

根據《河北省密雲水庫上游承德、張家口兩市五縣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規劃》,京冀合作在河北省的灤平、興隆、豐寧、赤城、沽源5個縣建設了22條生態清潔小流域,這些小流域與北京接壤、對密雲水庫水質水量有較大影響。

為落實規劃,河北省引進北京的成功經驗和成熟技術。2019年,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入境本市水量2.192億立方米,監測顯示總氮年均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入境水質明顯提高。

特色產業

建成紅香酥梨基地造福村民

密雲區穆家峪鎮莊頭峪村是遠近聞名的“紅香酥梨”生產基地,走進村莊,大片果樹林遍佈民居之間,遠處青山巍巍,成為一道天然屏障。

這裡屬於荊子峪小流域。據密雲區水土保持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小流域地處密雲水庫上游地下水源保護區,流域面積46.26平方公里,包括荊子峪、莊頭峪、上峪3個行政村,現有1235戶,3800餘人。

“治理前,村莊生活汙水直排入河,村莊環境髒亂差。土質道路、石坎梯田年久失修,遠山地區受人為干擾嚴重,坡面裸露且植被覆蓋少,水土流失嚴重。”該負責人介紹,此前村民大多種植玉米等作物,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成熟的經營模式。

經過治理,荊子峪小流域植被覆蓋率由72%提高至91%。據監測,流域每年保土攔沙約3500噸,實現生活汙水零排放,出口水質達到地表二類水質標準。

這裡還根據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的思路,培育流域特色產業,成立紅香酥梨產銷合作社,建成1000多畝紅香酥梨種植區,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如今也成為華北最大的紅香酥梨生產基地之一。荊子峪村村民郭奶奶告訴記者,以前自家種的都是玉米,改種梨後,每年能增加約五萬元收入,村裡環境也明顯改善了。

全市推進

以水源保護為中心 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

密雲水庫上游的這些變化,是全市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的縮影。

自2003年起,北京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以水源保護為中心,推動山區小流域內的汙水、垃圾、廁所、溝道、面源汙染開展綜合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2019年,市水務局推進全市25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均已完成,範圍主要涉及延慶、懷柔、密雲、房山、門頭溝等5個區的19個鄉鎮,50個村莊。

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則是全新的水土保持理念——由傳統的水土保持向水土保持與水源保護並重轉變。

“我們以水源保護為中心,通過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綜合運用21項措施,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高級工程師劉佳璇介紹,十多年來,北京在小流域內開展溯源治汙、源頭護水等一系列生態和工程措施,汙水、垃圾、廁所、河道、環境同步治理,以達到保水固土、保護水源、改善生態環境、農民增收的目的。

具體來說,小流域根據三道防線劃分為三個區域。“像深山遠山會設為生態修復區,這部分主要是封育保護,防止人為破壞、藉助大自然的力量讓其自修復,我們就設一些封禁標牌或護欄,防止一些生產活動。河邊、溝道等周邊的地方劃為生態保護區,我們會設河濱帶、庫濱帶,以水質提升、生態改善為主。在人為活動比較頻繁、生產生活密集的地方則是生態治理區,也是我們採取治理措施最集中的地方。”劉佳璇說。

近年來,經過大量技術研究工作,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陸續出臺了《生態清潔小流域技術規範》、《北京市生態清潔小流域施工質量評定規範》等北京市地方標準,為生態清潔小流域的調查、評價、規劃、治理、監測和驗收提供了標尺。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在立項階段,市區兩級的水土保持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

目前,全市已建成434條生態清潔小流域,發揮出巨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聲音

小流域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匯水區域,也是我們治水管水的基本單元。一條小流域中的水,就像葉脈一樣經過溝溝岔岔彙集到一起。北京山區共有576條小流域,流域面積在10到50平方公里不等。

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可以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更能帶動山區群眾增收致富。——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高級工程師 劉佳璇

新京報記者 周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