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好汽車很多,好電動車很少。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馬雲對話馬斯克。同為人類頂尖精英,兩個人一個聊地球,一個聊火星,完全沒聊到一塊。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如果比股價和財富,馬雲是比馬斯克更成功的那個。3月份,特斯拉股價跌去大半,馬斯克身家縮水到390億,僅排在全球27位。馬雲排在第20位。

除了股價,特斯拉更頭疼的是產能問題。因為新冠疫情,特斯拉弗裡蒙特工廠不得不停工休產。這很可能影響2020年50萬的銷量目標。在上海,生產雖然有保障,但因為“減配門”,特斯拉不得不面對中國媒體和消費者的口誅筆伐。

好在銷量暫時還沒受到影響。2月份,特斯拉在中國交付新車3958輛,領跑新能源市場。Cybertruck到2月19號全球預定量已超過53.5萬輛。沒車賣依然是比沒人買更大的問題。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Cybertruck

消費者對特斯拉的青睞,讓這家年輕的企業越來越“傲慢”。車評人評論它不尊重市場,缺乏必要的誠信;做空者認為特斯拉股價過高,應該掉到200美元。這是一家被“寵壞”的企業。

如果事實如此,是誰縱容了特斯拉?又是否會像有人分析的那樣,特斯拉作為一家車企仍不成熟,終將死於自己的傲慢?

消費者

有多少人不理解為什麼國內有人買大眾,就有更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有人買特斯拉。粗糙的做工、基本沒有的服務、隨意更改的價格和配置。偏偏消費者就是愛花錢找罪受,買這樣一個“玩具”回家。

Roadster和Model S為特斯拉吸引到眼球,Model 3真正為特斯拉奠定了行業地位。2019年,特斯拉全球銷量36.7萬輛,登頂純電動車銷量冠軍。Model 3賣了30萬輛,佔比超過8成。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Model 3

在純電動車領域,Model 3一直缺少真正的對手。甚至對寶馬3系形成威脅。即使和燃油車相比,特斯拉也極具競爭力。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除了性能,特斯拉在智能化和設計方面也可圈可點。Autopilot 2.0版本就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來自馬自達的首席設計師Franzvon Holzhausen,賦予特斯拉顛覆且前位的外形。

特斯拉還在全球建設了1870 座超級充電站,16585 個超級充電樁。雖然續航一直是電動車的軟肋,但特斯拉讓擁有一輛電動車看上去實惠又方便。還有和蘋果一脈相承的門店,線上購車的全新體驗,都讓“特斯拉生活方式”顯得新潮無比。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難怪消費者對特斯拉趨之若鶩。特別是Model 3親民的價格,讓人沒法不心動。和優點相比,特斯拉的做工、降價、減配都只能算小問題。

既然消費者能容忍斷軸、機油乳化、4S店亂收費,他們當然更能容忍特斯拉的小毛病。

政府

特斯拉一向是政府的寵兒。馬斯克的個人傳記《硅谷鋼鐵俠》裡記載,他不僅是技術狂人,更是談判專家。和政府拿錢是個中高手。

2009年前後,特斯拉一度瀕臨破產。美國能源部2010年發放的4.65億美元低息貸款,幫助特斯拉解了燃眉之急。

海眾投資的一篇專欄文章,曾記載過特斯拉Gigafactory(超級工廠)選址背後的故事。內華達州為得到這座工廠,最終付出20 年的銷售稅全額減免、10 年的物業稅全額減免、8 年的電價優惠等種種福利,媒體推測總價值超過13億美元。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特斯拉紐約工廠

內華達州長布萊恩·桑多瓦爾(Brian Sandoval)在接受採訪時說:“This is great news for Nevada…which means nearly one hundred billion dollars in economicimpact to the Silver State over the next twenty years…These 21st centurypioneers, fueled with innovation and desire, are emboldened by the promise ofNevada to change the world. ”(這是對內華達天大的好消息,它意味著未來20年近1000億美元的經濟影響。內華達州的承諾將助力這些21世紀先鋒去改變世界)

美國政府照顧特斯拉情有可原,但特斯拉在中國同樣備受關照。特斯拉上海工廠是中國第一座獨資汽車工廠。2018年7月簽約,12月施工;次年10月竣工,12月交付,還提供了將近200億元貸款。“中國速度”之驚人,讓馬斯克開心得跳舞。

疫情發生後,上海政府有力支持特斯拉復工復產。3月18號,國務院復工復產調研上海工作組到特斯拉工廠調研,“充分肯定了特斯拉實現防疫生產兩不誤的先進經驗”。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已提高到每月1.2萬臺,高於疫情發生之前。如果沒有上海工廠,特斯拉將陷入全球停產的窘境。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有趣的是,不單在中國,特斯拉在德國也很受優待。

為了讓特斯拉工廠順利落地,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3月時承諾將通過立法減少繁文縟節,以加快項目推進。

媒體聲稱,特斯拉有望改變德國繁瑣的審批流程。德國當地企業對此也非常歡迎。大眾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說:“這種良性競爭會讓德國變得更好,更有創新精神。”

全球GDP排名1、2、4的三個國家,都給特斯拉提供了“超國民待遇”。沒有各國政府支持,特斯拉很難有現在的成就。

對手們

但如果真要說特斯拉被“寵壞”,其他汽車廠商更應該負主要責任。

2009年,戴姆勒向特斯拉購買了4000塊電池組,並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特斯拉9.1%股份。

豐田不僅在2010年花5000萬美元買下特斯拉2.5%股份;還以4200萬美元友情價,向特斯拉轉讓了弗裡蒙特工廠。這個工廠曾經值10億美元。

沒有兩位“大佬”幫忙,特斯拉很可能活不過2009年。

更重要的在於,傳統車企在電動化上行動緩慢,留給特斯拉充足的發展時間。雖然現在各家企業都在強調電動車計劃,但特斯拉已經站穩了腳跟。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部分車企全面電動化時間表,公開資料整理

根本上說,大部分車企並不認同電動車。3月份,PSA集團CEO唐唯實還公開表示純電動車沒有市場需求。如果不是豐厚的補貼和日趨嚴苛的排放法規,誰真想做電動車呢?

即使有些企業在理念上認同,考慮市場風險和投資成本,他們也更願意在實驗室裡研究技術,或者做一些投資。而不是主動改變汽車產業格局。

放棄燃油車,意味著放棄過去上百年積累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心態上,傳統車企和特斯拉有根本性差異。

誰能打敗特斯拉

特斯拉會死於傲慢嗎?如今,越來越多車企開始向特斯拉發起挑戰。有人希望特斯拉高傲的態度,能成為打敗它的命門。

但“特斯拉殺手”至今仍未出現。電動車不是新概念,1839年世界上就出現第一臺電動車。但特斯拉的成立是基於對18650鋰離子電池的技術洞察:來自斯坦福的技術團隊認為新的電池技術將改變汽車的本質。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特斯拉確信電動車將在性能和使用價值上超越燃油車:前者擁有更高的能量轉化效率,更好的駕駛體驗,更方便的能源補充方式。特斯拉的目標是顛覆汽車行業。

談及電動車,相關人士總喜歡把環保掛在嘴邊。但並非人人都是瑞典女孩,大多數消費者關心的只是汽車使用成本和使用體驗,而不是人類的未來。

如果電動車不能在使用價值上超越燃油車,那電動車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市場需求。蔚來創始人李斌說“加電比加油更方便”,有人聽了只當笑話。但如果加電不能比加油更方便,又有什麼理由讓消費者去買電動車呢?

Model S不僅僅是最好的電動汽車,它就是最好的汽車,人們最渴望的汽車。

《硅谷鋼鐵俠》

打敗特斯拉的,只會是另一個特斯拉。這家企業要像特斯拉一樣擁有重新定義汽車的強烈願望,堅信電動車是未來方向。同時還要有比特斯拉更強的技術實力。

假設有車企能做出一臺續航1000km以上,價格20萬元以下,百公里加速2秒以內,充滿電只需要15分鐘的車。這樣的產品自然能打敗特斯拉,也能打敗其他所有車企。

特斯拉不會因為自己的“傲慢”失敗。消費者買特斯拉,買的是對新技術的渴望,一臺體驗更好的出行工具。除非特斯拉自己放棄對極致、創新的探索;或者有比他更強的顛覆者出現,特斯拉才有可能失敗。

這當然非常困難,但不是完全不可能。小鵬P7最近在續航里程上超越Model 3,就是一次微小的勝利。

特斯拉“不尊重”中國消費者,為啥還有那麼多人買?

埃隆·馬斯克

你相信馬斯克能上火星嗎?即使最終不能實現目標,倒在路上的人,也比那些呆在起點的人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