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以拍摄飞行中的鸟为主,到如今已超过7年了。与此同时,抛弃了三脚架,全部采用手持拍摄。为了追求照片质量,拍摄更精彩的瞬间,摄影系统从佳能7D+大白,升级到佳能1DX+328+2x,系统重量也从约2.5kg增加到了5kg多。这期间拍摄了大量的鸟类飞行、活动的照片,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精彩瞬间,从拍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关适应拍摄飞行中的鸟的设置。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白鹡鸰空中擒获蜻蜓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棕背伯劳激斗蜥蜴

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提问:拍摄飞行中的鸟需要用多少快门速度。在看到多数回答后发现,很多人对拍摄清晰的飞鸟照片所需快门速度理解有误,很多人认为快门速度是与鸟的飞行速度相关的。那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拍摄飞行中的鸟时,什么才是决定快门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白胸苦恶鸟空中行走

首先在这里要排除曝光需求的影响,仅针对拍摄运动物体所需快门速度来讨论。其次还要假设始终处于对焦清晰的情况。现在再来看看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照片模糊呢?没错,是被摄体影像的移动。这个影像的移动有被摄体运动的原因,也有拍摄系统稳定性不好,导致画面抖动的原因。镜头在照相机成像传感器(CMOS)上所呈现的影像的位移,在快门打开曝光的短促瞬间里超过一定的量,就会导致画幅中相邻位置的不同像素点都记录了影像里某一点的信息,这就产生了模糊。如果快门打开时间相对较长,影像移动的距离就长,就形成了人们容易分辨出的“运动模糊”,如果快门打开时间相对较短,但影像的移动足以使位置很近(2~3个像素)的相邻感光像素点都感受到影像信息时,从宏观上看不太出来“运动模糊”的现象,可会让人感觉到画面清晰度不够,这种情况有轻有重,严重的时候让人明显看出画面是模糊的,情况较轻的是让人感觉锐度差些,不能“数毛”。许多人在不仔细分析的情况下,经常会将它们归咎为对焦不准确,从而失去了纠正自身拍摄问题的机会。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白头鹎飞行照片,可以看到清晰的羽毛

我们拍摄飞鸟,特别是小型鸟的飞行、捕食、打斗的场景,采用手持相机系统拍摄是最灵活自如的。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两只黑领椋鸟的亚成鸟,为了一只青蛙在互相追逐

然而手持长焦系统拍摄(我们之后的论述,都是在手持拍摄的情况下来开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抖动,长焦系统会把平时觉得很小的抖动放大,以至于经常大到不能称之为抖动,改称晃动要更贴切些。使用手持长焦拍鸟的人,特别是刚入门者,都有这种境遇:

即使拍摄呆鸟,即使有防抖系统加持,被摄目标却依然在取景器里晃来晃去,有时竟然能晃到取景器外面去。

网络发文比纸质书籍具有的优势之一,即:可以使用动图来演示。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模拟手持相机拍摄呆鸟时,从相机取景器里看到的情景

由于影像在取景器里晃动,想要把鸟拍清晰,就需要较高的快门速度。那么对于入门不久的人来说,在十来米的距离上拍呆鸟,想要照片达到数毛的清晰效果,即使使用防抖功能,快门速度达到五六百分之一秒或更快的速度也是需要的。不要考虑那个焦距的倒数即为安全快门的古老定律,那个定律对于数码照片动辄100%放大观看的情况下已经不适用了。另外如果你是老手,手上功夫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晃动,采用几十分之一秒也会有一定的成功率的。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模拟手持相机拍摄小翠时,从取景器里看到的情景

上述分析讲明了因为影像移动导致画面不清晰的道理。就是说鸟即使运动速度为零,也会因快门速度不够快,画面在曝光的短暂时间内产生了位移,使画面清晰度下降。那么对于拍摄高速飞行的鸟时,作为主体的鸟的清晰度,也是同样的道理。理论上,我们追踪高速运动的鸟,使得鸟的影像始终固定在画面中的某一位置,那么无论我们用多慢的快门速度,都可以拍清楚它。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采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的夜鹭亚成鸟飞行

然而实际上是无法达到理论上的要求的,手持拍摄呆鸟,都会有一定的晃动,更何况是拍摄高速飞行的鸟。特别是小形的、飞行速度与路线很不稳定的鸟,即使是追踪水平很高的摄影师,鸟的影像在取景器里的位置也是变化很厉害的,而此时的防抖是不能使用的,这种影像位移的幅度与速度,要远大于拍呆鸟的时候,所以就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以减少曝光时间内影像位移的距离,从而保证照片中主体(鸟)的清晰度。因此,拍摄者追踪飞鸟的水平越高,追踪越稳定,鸟的影像在CMOS上移动的幅度与速度就越小,使用的快门速度就可以降低。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模拟在相机取景器里观察到的,手持相机追踪小翠捕鱼情景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放慢速度模拟取景器里看到的追踪小翠捕鱼的情景

我们再来看看追踪并连续拍摄小形飞鸟时,拍摄者在取景器里所看到的模拟情况: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模拟拍摄过程中,从取景器里看到的小麻雀迎面飞来的情景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模拟追踪拍摄鹊鸲飞行过程中,取景器里看到的情景

下面适当放慢些观看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放慢模拟追踪拍摄红臀鹎飞行捕食昆虫时,从取景器里看到的情景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放慢模拟追踪拍摄棕背伯劳迎面飞来,在取景器里看到的情景

由上面的模拟动图可见,想要追踪拍摄飞行中的鸟,始终保持鸟在画面中固定位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人的追踪瞄准能力有高有低,追踪能力高的,可以让鸟在画面中的位置变化范围小,比别人获得高清晰照片的概率就高,也比别人容易拍到难度更高的飞鸟照片。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上面模拟红臀鹎飞行捕食昆虫,取景器观看效果的裁切后动画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上面模拟棕背伯劳迎面飞来,取景器观看效果的裁切后动画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比麻雀还小的白腰文鸟飞行动画

对于较大的鸟,由于飞行速度比较慢,且飞行比较平稳,追踪能力较强的摄影者,都能比较容易做到稳定的追踪拍摄,使用的快门速度就可以适当降低。如果追踪稳定性较差,即使是较大的鸟,也要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来弥补追踪能力的不足

,以获取清晰的影像记录。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使用1/350秒拍摄的池鹭飞行。可以看出鸟头、鸟背的丝丝羽毛

对于想要追求特殊效果的飞鸟题材,比如想要表现鸟的运动速度的照片,一般都会采取用几十分之一秒,较慢的快门速度来拍摄。拍摄飞鸟时,在快门打开曝光的同时,保持对鸟的追踪,这样让鸟的影像处于画面之中位置不动,而因为追踪动作,使背景影像在CMOS上快速移动,形成条状信息,鸟的翅膀因为运动方向与追踪方向不同,产生动感模糊,从而得到一张动感强烈的飞鸟照片。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使用1/90秒快门速度拍摄的黑领椋鸟飞版,鸟头清晰度很好

这种拍摄手法,早已在体育、自行车、赛车等运动拍摄中大量应用,移植到鸟类摄影上也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人们对成片的要求也提高了。对于慢门鸟类飞行摄影来说,由于不是新鲜事,实现起来难度不大,就特别要求鸟的主要部分——鸟头(眼)部位,要足够清晰(数毛)。否则从技术角度上讲,片子就不够水平,伦于平庸。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使用1/60秒快门速度拍摄的白鹭衘鱼飞行

用慢速快门拍摄小形鸟飞行,想达到鸟头清晰数毛的程度,比拍摄赛车、飞机要困难的多,成功率也低的多。究其原因是因为,

鸟的飞行动作很不平稳,鸟在扇动翅膀时,其身体会随着翅膀运动,做相反方向的起伏,这个起伏动作虽然不大,在高速快门时不太容易对清晰度造成影响,但随着快门速度的降低,其影响效果就会逐渐显露出来。由于人基本上没有可能追踪鸟的起伏动作,所以随着使用快门速度的降低,拍摄鸟头清晰的飞鸟照片的成功率也随之降低。对于用慢门拍摄鸟类动感照片的题材,拍摄者要根据自身的追踪能力,考虑好快门速度的下限,做到即能体现照片的动感,又能让鸟头在有足够的清晰度的前题下,使拍摄照片有一定的成功率,不要盲目追求慢速快门。没有足够的基本功,盲目追求慢速快门,使得这类题材的拍摄变成瞎蒙,容易掩盖对焦及追踪问题,不利于拍摄者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使用1/60秒快门速度拍摄的夜鹭飞行

有些鸟类在草地上奔跑的动感照片,其拍摄难度不亚于拍它的飞版。如果用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些鸟在奔跑时,它的头与身体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它的头除随着身体的运动起伏外,还明显的沿运动方向,随着步伐一伸一缩的动作,所以鸟头的运动速度,时而比鸟身快,时而比鸟身慢。一般人若要追踪这个鸟的运动,都会是尽可能追踪到鸟的整体运动速度,这在使用慢门拍摄时,就会让拍摄鸟头清晰的动感照片变得十分困难,追踪的越稳定,越不可能达到目的。这就要求拍摄者认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追踪拍摄时,要有意识的跟上鸟头的伸缩节奏,即使因节奏频率快而跟不上,也比按鸟身速度(平均速度)追踪的拍摄成功率高。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由于鸟头一伸一缩的动作,使得慢门追拍鸟奔跑的动作十分困难

上面的分析可以说明,想要拍摄高清晰的飞鸟照片,准确与稳定的追踪瞄准是其中的关键,追踪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拍摄者使用相机快门速度的最低限度,而鸟的飞行速度快慢,只是增加拍摄者追踪难度的因素之一。平稳的飞行速度,即使非常快,只要拍几次适应了,就不成问题了。影响拍摄者追踪效果的,更加重要的是鸟的飞行速度变化与方向的变化,这个受限于人的反应速度,是不可能保证追踪上的,所以当遇到速度与方向变化很快的鸟的情况,特别是鸟捕食、打斗的场景,一定要用尽可能快的快门速度(1/2000秒以上)来拍摄。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两只白头鹎在空中缠斗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保障,是决定使用多少快门速度的根本。

准确稳定的追踪,是获得高清晰飞鸟照片的根本保障

飘舞的黄丝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