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摘要】語用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已成為教師的共識,但是語用訓練不能隨意,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訓練的路徑主要有:從言語形式入手,巧設訓練點;在文本留白之處,設計訓練點;從文本結構入手,指導學生進行有效仿寫;在不同文體相互變換中,學會表達;從寫法特點出發,設計訓練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閱讀教學不能過於重視對閱讀內容的學習,而要重視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訓練。

語用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份內之事,但是不能盲目、隨意地進行訓練,必須選好著力點,才能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這樣的著力點,既可能在文本內容中,又可能在言語形式裡,需要用心揣摩,理解透徹,方能運用得當,習得語文素養。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一、從言語形式入手,巧設訓練點

特級教師陳昌發認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是表情達意的載體,感悟文章要從語言入手,揣摩語言,品詞析句,咬文嚼字,感悟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語文教材中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文質兼美的選文,在這些課文中,不乏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特別的句式,它們都是學生可以模仿的富有生命的語言形式。《荷花》一文中有這麼一段描寫:“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一個“冒”字形象地寫出了荷花的頑強的生命力。可以設計語用訓練:嘗試把“冒”字換成另一個詞。學生想到很多,如衝、鑽、探、長等。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然後,比較這些詞與“冒”字在表現力上有什麼不一樣,學生想到很多。其實學生的語言創造力是無窮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選擇語言材料,提煉訓練點,指導學生學習運用這些規範、得體、生動的語言表達形式,既能彰顯文本的言語特色,又能在閱讀中吸收運用。許多課文中有些句式比較清新,有特點,可以設計語用練習,讓學生仿寫。如課文絳一朵杏花》中有一段話:“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醒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段話中,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手法,寫出了春風吹來、萬物復甦的美好景象。不僅如此,“醒”“綠” “皺” “鼓”這些動詞也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可以設計仿寫:“秋風吹________ ,吹________ ,吹________ ,吹_________。”有的學生這樣寫:“秋風吹紫了葡萄,吹黃了樹葉,吹紅了楓葉,吹跑了夏天的暑熱。”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秋風和秋天景物的特點,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達成了仿寫的目的。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二、在文本留白之處,設計訓練點

教材中一些地方“言雖盡而意未盡”,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這些留白,如果讓學生通過想象填補,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還能進一步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語用訓練可以以這些留白為立足點,引領學生體會文本語言的準確、含蓄的特點。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課文中講到普羅米修斯盜到了火種,把火種拿回來了,人們得到火種後欣喜若狂時,人們到底怎樣欣喜若狂的情節只是一筆帶過,沒有具體敘述。

教師可以抓住這個空白點,設計小練筆:想象人們得到火種時欣喜若狂的情景。這個“點”選得好,學生的思維的火種也被點燃了。有一個學生寫道:“人們得到火種後,舉著火把奔跑著傳遞著喜訊,他們歡呼著,雀躍著:'有火了,有火了!’篝火被點燃,人們載歌載舞。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小孩子們用火來烤自己喜愛吃的食物,婦女們用火來燒水,男人們用火來打製獵具……烈火映紅了人們的臉龐,也映紅了人們的心情。”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蘊含的留白之處,引導學生思考和感知作者未寫出來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對文本進行補白,那麼就會激活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碰撞,情感可以得到觸發。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將《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及情感表達出來,文章融入了多種美: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語言這樣優美,怎樣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習得語言素養呢?這裡每個人物在說話的時候,沒有提示語,特別是第三自然段兄妹倆之間的對話。因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段獲得感知,再設計問題:由於貝多芬在茅屋外,看不見盲姑娘兄妹的神態、動作,請你根據他們說話的內容,想象他們說話時的語氣、動作、神情,加上適當的提示語,使人物對話更加生動形象。這樣,通過補白課文內容,能夠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三、 從文本結構入手,指導學生仿寫

吳忠豪教授認為:“語文課不應該教課文,而是要用課文來教語文,或者說用課文來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結構對學生寫作構思能起到重要的借鑑作用。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提綱式的框架,寫起文章才能得心應手。所以,語用訓練也可以是文章結構的仿寫。結構仿寫可以是段落結構仿寫,也可以是文章結構仿寫。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經常接觸的結構無非是總分式、總分總式等。學習具體一篇文章,可以依據其結構特點進行仿寫訓練。

教學《桂林山水》,為了讓學生理解和學會運用總分總的寫法,可這樣引導:首先,請學生說說開頭和結尾講了什麼內容。接著,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然後,概括課文的寫法,即先總寫,再分寫,最後概括,這就是總分總的結構。最後,讓學生想想還有哪裡的景色也像一幅迷人的畫卷,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積累,運用總分總的寫法仿寫一段文字。以課文為支點,把學到的東西做遷移,聯繫生活實際,運用到自己的練筆中,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四、 在不同文體相互轉換中,學會表達

文體,即文章體式,文章體裁。每一套教材都選取多種文體的文章,其中有的可以互相轉換。相同的內容經過不同體裁的表述,所收到的閱讀感悟是不同的。指導學生進行文體的轉換和改寫,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可以使學生掌握不同體裁的寫作技巧,開發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理想的風箏》,其中第二段優美生動:“柳枝染上了嫩綠……引得無數人仰望天穹。”

文章借景抒情。教學中,可以把它變換成現代詩歌的形式,配樂朗讀,讓學生自然地進入詩的意境。再順勢引導為這首詩擬個題目,學生的思維打開,他們說了很多題目:“春天” “春天的歌” “春天的風箏” “生命之歌”……把散文轉換成詩的形式,再給詩擬上題目,完成了兩次語言訓練,而且深得文意和語言之妙,這是一種教學境界。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五、從寫法特點出發,設計訓練點

好的文章本身就包含著怎樣寫的道理。許多編入教材的選文以特定的表現手法為重要標準,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點,也為教學提供言語實踐範本。閱讀教學應該聚焦表現手法的特點,著力進行表現手法的模仿訓練,促進課文育人價值點的有效“增值”。

《黃河的主人》一課,文中不僅寫艄公,而且寫乘客、黃河、羊皮筏子。初讀課文,學生就能明白黃河的主人是艄公,那麼為什麼還寫乘客、黃河、羊皮筏子?這就是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基於此,可以設計語用訓練:當漩渦突然出現時,艄公是怎樣的表現,假如此時你是乘客,又會說些什麼。有的學生寫道:“當漩渦突然出現時,乘客們立刻驚慌失措,他們有的絕望地亂叫,有的呆呆地等著災難的降臨,只見艄公嫻熟地點了幾下竹篙,羊皮筏子很聽話似地離開了漩渦,向安全的地方去了。”這樣的訓練緊緊扣住教材的獨特的表現手法。閱讀教學要抓住重點,掌握重點寫法,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教學《大江保衛戰》要突出“點面結合”的寫法。讓學生理解領會“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方法,可以設計問題:文章第二、第四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如果將第二自然段或第四自然段刪去,你認為可以嗎?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第二自然段寫的是一群官兵保衛大堤,寫一群人,對群體的鳥瞰,這叫“面”;第四自然段寫的是黃曉文保衛大江,寫一個人,對個體的特寫,這叫“點”,“點面結合”,“點”和“面”不可或缺,二者相輔相成。

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畫面創設情境:解放軍戰士一起搶救災民,突出一位解放軍戰士的表現。然後設計練筆:“衝鋒舟靠近了將要垮塌的房屋,他們,其中一位戰士看到了屋裡有一位老人,他________。”這樣,既習得了 “點面結合”的方法,又能夠化用文中的詞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悟。

如何選好“著力點”進行有效的語用訓練?看看這5個方面

語文課程要致力於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就離不開訓練,“訓”是方法的指導,“練”是學會實踐運用。語用訓練的路徑很多,但是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根據文本特質,選好訓練的立足點、著力點,否則將會造成機械化、程式化、零碎化的語用訓練充斥著課堂,使語用訓練失去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