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閉環”管理境外輸入病例保障經濟全面恢復

時至今日,距1月23日武漢“封城”已過去整整兩個月,在犧牲巨大經濟利益後,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終被控制。原本以為可摘下口罩全面復工復產,但突如其來的境外疫情“倒灌”,又讓經濟秩序的恢復蒙上陰影。如何處理好境外病例輸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當下必須解決的問題。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經過這兩個月的積極防控,3月19日開始境內連續本地新增確診病例為零,武漢以外的湖北和外省早已實現十餘日以上的本地病例零新增,福建、安徽、江西、江蘇等地則清零了所有確診病例,目前全國98%的縣市都已降至低風險。

疫情在國內得以撲滅,採取的是“休克”療法,令經濟受到不小衝擊。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1~2月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24.5%、-20.5%、-13.5%,均為數據公佈以來的最低水平。因此在疫情即將被撲滅之際,本應開足馬力搞生產,決策層此前也一再強調要完成今年經濟發展目標。

不過,3月份以來每天兩位數的境外輸入病例,令國人對經濟生活全面恢復產生了分歧,尤其是當境外輸入病例開始出現擴散跡象,傳染給未曾出境人員。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全面復工復產有無必要,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因為當經濟受到疫情影響整整兩個月之後,生產和消費需求都受到抑制,如果持續得不到恢復,由此引發的次生災害可能會甚於疫情,特別是對於餐飲、文旅、影視娛樂等服務行業。

為了讓相關企業更快得到恢復、消除國人對疫情過度恐懼的心理,近期各地出現了黨政幹部到餐廳堂食、帶頭摘下口罩開會等景象。3月20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在外資金融機構線上開業儀式上發言時主動摘掉口罩,隨之觀眾席上的中外嘉賓也紛紛摘下口罩。

疫情猛於虎,即便目前國內已基本撲滅,但普通民眾心有餘悸也是正常現象,但這種心理對於消費的恢復卻是不利的。而目前恐懼心理未能解除的主要原因,是境外病例的不斷輸入。

因此,要讓國人對疫情不再恐懼,進而全面恢復正常經濟生活,務必要嚴防境外輸入病例,決不能使之擴散,因為一旦造成疫情二次流行,不但前功盡棄,可能中國經濟也經受不了“休克”療法的再次衝擊。

所以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要放在通過對堵住境外輸入病例的“閉環”管理,堵住擴散源,不讓影響國內疫情控制的良好局面。

近期,主要入境地紛紛發佈“閉環式管理”嚴防境外輸入舉措,如有20萬常住外籍人口的上海,要求所有中外人員,凡在入境之日前14天內有過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即一律隔離14天;廣東也要求經廣東口岸入境、從內地其他城市口岸入境來粵且來粵前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的中國籍旅客,均需進行14天的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

不過,各地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陸續被發現有漏洞,如上海的“重點國家或地區”未必能真實覆蓋所有疫情重點國家;廣東對港澳臺入境人員的放行,也讓不少國人擔憂,且廣東還在21日出現了首例境外關聯本地病例。對此,各地應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不畏繁瑣,通過科學研判,制定出有前瞻性、有針對性、有執行力、有實際效果的政策措施,並在執行過程中不斷修正補缺,力求完善,目的就在於讓境外輸入病例管理形成真正的“閉環”。

可以說,兩個月後的今天,中國經濟務必要儘快全面恢復,但同時一定要做好愈演愈烈的境外輸入病例“閉環”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