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結構四法


記敘文結構四法

李 偉

記敘文應該說是高中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文體,但目前,不管是平常訓練,還是考試實踐,高中記敘文的寫作現狀並不能令人滿意。相當一部分記敘文得分很低,除了立意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手法單調、結構簡單、內容單薄。所以藉助一定方法,選用合適的結構,擴展文章容量,應該成為當前記敘文寫作的重要訓練點。而以下四種方法,對於豐富文章內容,讓文章走向厚重深刻,有著積極作用。下面,擬結合平常作文訓練中的幾篇記敘文佳作作闡述。

一、巧用物象

劉勰在 《文心雕龍·物色》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的確,巧妙的物象,總是能牽動人心,感人肺腑。因此,很多高明的作者在構思、寫作記敘文時,總是有意識的尋找一種合適的物象,用以烘托人物、抒發情感、闡發道理。而這樣的記敘文也常因此獲得嶄新的生命力。

玉先生

任天天

我不曉得他的名字,只知道人們都喚他“先生”。我願意在這稱呼前再加上一個字,默默地念著,在心裡,玉先生。

他自然不會明白我的小小的心思,而我只要能夠常常坐在他寬大的寫字檯前,靜靜地聆聽他的講述,便已心滿意足。

先生不以年齡論交。他常是在茶几上放下兩杯香茗,靜觀茶葉的浮沉、舒展、撕扯,然後開始我們的談話。我總是因茶味的清苦而暗暗皺眉,人說的回味甘醇,我一絲都不曾嚐到,真正甘醇的是先生的談吐。

我猜測先生的職業,我對爸媽洋洋得意的宣佈我的想法:先生以前一定是大學教授。我那麼自信。不然還會怎樣,那樣的氣質和才華。閉上眼睛,我彷彿能看到先生在講臺前的揮灑自如,龍飛鳳舞的字跡,臺下學生凝神靜聽,似有所悟的神情。爸媽看我一眼。輕輕的搖了搖頭,卻不回答。

玉先生,先生自然是有玉的,我曾有幸得觀先生視為至寶的那塊玉,不染一瑕的純淨,泛著無比柔和的光芒。“寶貝。”我不禁讚歎出聲,可先生溫和地笑,搖頭。“不是寶貝,是理想。”理想?我不明白。我看見先生將那塊玉放進緊貼心口的地方。

後來我有些懂了。我翻開一本從先生那裡借來的書。扉頁上有一行娟秀的字: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不是先生的字。我沒有追問。無論從哪方面看,先生都可稱得上君子。這,便是理想嗎?是麼,先生?

我很想問一問先生,像從前那樣,啜一口香茗,仰頭髮問。總會有先生溫和的聲音驅散我心頭的陰霾。可是,門上的灰塵已經積得很厚了,可以清晰地突顯我的五指印。先生,他沒有回來。很久了。

是一輛失控的汽車帶走我的先生的。可是,先生你告訴我為什麼,那輛車本不是向你開來的啊!先生,為什麼?君子不是會明哲保身的麼?你不是要做那“謙謙君子”嗎?為什麼?放棄你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啊,先生。

那日,爸爸指給我看報紙上的一則新聞。一老人為救兩兒童喪身輪下。先生,是你嗎?

我的淚水一滴滴落下,視線模糊,別怪我先生,別怪我忘了要堅強。

我不明白。我一直不明白。

再讀紅樓時,我看到一段話。黛玉詰問寶玉:“至貴者寶,至堅者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至堅者玉?我反覆咀嚼這話。我驀然明白先生的玉代表何義了。先生的玉,先生的理想。先生。

先生,我懂了。先生,謝謝你。

[點 評]

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在藉助肖像、語言、動作等種種描寫,勾勒先生形象的基礎上,安排了“玉”這樣一個物象。“玉”既象徵先生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品格,“至貴者寶,至堅者玉”,“玉”更代表犧牲自己、挽救孩子的崇高的理想與精神。文章以物喻人,物人相映,對先生的尊崇、熱愛洋溢於字裡行間,很能感染人。毫無疑問,這篇文章如果少了“玉”這一物象,內容要單薄許多。

二、層層鋪墊

一般而言,記敘文中的鋪墊是為主要人物出場或主要事件發生而事先進行描述渲染的一種表現手法,它為主要人物提供有效襯托,為主要情節提供基礎和支撐,能極大地豐富文章內容,增加文章厚度。

畏懼死亡

張棫珺

漆得雪白的牆,走廊裡濃烈的消毒水的味道,皺著眉的護士和醫生行色匆匆地穿梭,這大概就是人們對醫院的淺顯認知。

母親是名護士,幾乎是在醫院裡長大的我心裡十分清楚這樣的環境,是很容易讓人畏懼的。

前來就醫的患者在醫生面前彷彿如臨大敵,緊張不安地握著雙手,畏懼的神色明顯地表現在臉上。其實無非就是些小病,他們只不過是害怕靈魂還沒有被滋養得足夠豐盈,肉體就已經要先走一步了,往往要到這種時候,人們才會知道怕。

真正的不治之症降臨,人們畏懼的才會是死亡。

記得那年夏天一個女孩,當時跟我比較熟識,年齡也相仿,她因為惡性腫瘤住進了醫院。最開始的治療還有一定的效果,隨著病情的惡化,醫生的表情開始顯得無能為力。其實我們對死亡的感覺只是朦朧,但看到每次都在醫生查房和與家屬交流時偷偷地靠在門邊,湊近一隻耳朵聽對話時,交疊的雙手時而舉起時而放下,乾燥的冷氣吹得空氣有些逼人的寒,我還是清楚地定了性——這是畏懼死亡。她的大眼睛很清澈,但其實是一種被過量淚水洗過後空洞的通透,讓我甚至不願和她對視。

這種對死亡的畏懼或許是出於年輕人的本能,留連世界,貪戀美好,誰都不願先人一步而去。這種畏懼包裹著他們,越怕越焦慮,越焦慮越怕。

醫生這個群體,我接觸最早,也瞭解最多,他們一直是直面死亡的那群人,理應不會像常人一般畏懼死亡,可前些天過世的主任醫師,推翻了我的假設。

從發現胃癌到去世,短短二十一天。應該放下一切的時候,這個送了那麼多人走的人竟然也會畏懼死亡。他最誠摯地向上蒼祈求再多些時日,不顧生命即將消散還是常穿白大褂出現在醫院,我是真的費解,一個醫生怎麼會在死亡面前像小孩子怕黑那樣閃躲,直到我聽見他在電話裡交代他的學生:“7號床的病情,你要多關照,他全家都靠他賺錢;16號床的那個男孩,你多跟他溝通溝通,積極的心態有助於康復……”

我並不認識他,直到去世後才知道他的名字。可我竟然讓淚水氤氳了眼眶,心裡由衷地感動。

那一刻,我終是明白他怕的,根本不是死亡本身。畏懼死亡的人之常情,在這個醫生這裡得到了不一樣的詮釋。

我真心祝願,他到走的那一刻,沒有畏懼……

[點 評]

本文先寫了兩類人的畏懼。一類是無非是小病,但他們在醫生面前“緊張不安”,生怕“靈魂還沒有被滋養得足夠豐盈肉體就已經要先走一步了”;一類是面對真正不治之症時,那種焦慮、不安、空洞。在此基礎上,文章才寫及了一位醫生對死亡的畏懼,而對7號床的擔憂,對16號床的牽掛則啟示我們,他畏懼的其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責任的缺失,擔當的放下。有了前面兩層的鋪墊,醫生的形象更顯高大,文章也更為豐富飽滿。

三、虛實結合

戲劇家表演,畫家作畫,書法家寫字都很注意留白,講究虛實。寫記敘文,同樣可以藉助這種方法,來有效拓展文章的表現空間。記敘文中的實,主要指現實時空中的人、物、景、事等;而記敘文中的虛,主要是指與“實”寫內容相關的引用、聯想、想象等。這兩者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可形成虛實相生的廣闊藝術空間。

橘色晨曦

於一涵

尚且還是個夜晚,星辰浩瀚,晴朗微甜。岑寂之間,草間倏忽竄起的一兩聲蛐叫,驚醒了秋桂夜的露珠。菜畦上溼潤卻不腐爛,子夜時刻卻有一種緩慢騰起的霧氣,裹挾著土腥味,被祁林一口一口的吞吐著。茅草屋的稻草是新的,鬆軟,微微帶潮。坐在屋脊上,彷彿看得見宇宙中的每一個角落。

祁林一直想體會坐在茅草屋上的感受,是否真如人筆下所寫的“四際廣袤,匍匐於我”的感受,就好像坐擁全世界一樣。

他太期盼這個感覺了。指節交插,不知所措。

郊外的福樓拜,在晨光將越過昏線之際,只披單薄一件,遙望著東方。福樓拜只求一刻一處安靜得能沉入自己的精神海洋,他疲於與女友的通信,疲於寫作,枯燥乏味,生活似乎在一天天的簡單重複。

祁林呆在茅草屋上,自己像是落難而來的逃兵,自己不敢去面對,現實一次次打溼自己的希望。祁林搖了搖腦袋,乾脆躺在屋脊上,凝視夜空。

福樓拜放下筆,他寫不下去,拿筆又擱下,生活平淡無奇,他搖了搖頭,抬起頭看向了窗前的郊野。

昔時繁星點點,此刻晨曦方現。

祁林側過頭,任憑一道橘黃色的光線射向自己,帶著新生事物特有的活力。

福樓拜怔住了,呆呆的看著這橘黃色的奇蹟像魚般遊向自己,卻蘊藏著無與倫比的力量。

他們曾痛苦、絕望,生活平淡無奇或是內存迷惘,而此刻,在郊野,於寂靜,只霎時,他們卻看到世界本質的變化。

“光與暗,重與輕,世界永遠是對立面的包容。”昆德拉在日出時這樣說到。

祁林爬起,像是發瘋一般,要趕上第一班回程的客車。

福樓拜重新拿起筆,給他的女友寫道:“天氣趨涼,我仍單薄一件。忽見日出,好像重獲新生,與希望。”

[點 評]

本文實寫了祁林觀看日出、獲得感悟的過程、心理。但同時虛寫了福樓拜藉由日出獲得新生與希望的故事。虛實兩條線並行發展,而又互相補充,文章的表現空間極為博大。同時,日出不光引導了祁林,也啟發了福樓拜,這樣兩個故事疊加在一起,又使得表意更加充沛,日出給人新生、與人希望的主旨也更為深刻,更具有普遍意義。

四、妙用對比

對比就是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某兩個方面進行比較,從而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表現手法。藉助這種手法,可以充分揭示矛盾,突出本質特徵,增強作品的感染力。而讀者也可在事物的好壞、善惡、美醜等對立中,獲得更鮮明、更強烈的藝術感受。

小區青年

程馨誼

他畏懼自己成不了明媚的春光,卻不畏眼前燃起的熊熊火光;他畏懼別人投來的目光,卻勇敢地迎上求救的淚光。青年,究竟畏何?不畏何?

小區裡頭兩個車庫,那個痴傻的青年便掌管了其中的一個。人傻,也就老實,人們看中他不多收錢這一點,也還願把車寄放到他那兒去,可背地裡總要說的:“那個小呆子,成天見了咱都畏畏縮縮的,能看好車嗎!”

青年的確不像旁的痴兒那般膽大,大多數時候,他都窩在一個狹小而逼仄的水泥房裡,眼神裡充滿了驚懼與防備,像兔子似的小心而怯懦地打量著來來往往的每一個人。若是有人回了他一個不太友好的白眼,他就瞬間把頭埋得更低。即使有人來新辦車位,他也是挪著碎步蹭過去,畢恭畢敬地呈上一張申請表,嘴裡一個字一個字地蹦出謙恭的話語。

對面車庫管事的是個中年男人,強壯勇猛,平日裡不僅賺了修車錢,還攬了一撥人玩點賭,日子很是快活。他對那傻青年嗤之以鼻:“成天畏畏縮縮的,哪還像個男子漢,態度好點就想搶我的客?他還沒有那個膽。”說罷揮了揮拳,我想著青年畏懼的眼神,不禁嘆了口氣。

凌晨突然一聲爆響,我被驚醒,往外面一看,火光沖天!穿好衣服急忙衝到車庫,只見對面車庫已燃起熊熊烈火,火舌張牙舞爪地伸向四方,站在中心的幾個人正在救火,為首的竟是那個青年!“救……救火!”他平日畏縮成一團的身體突然舒展開,竟顯得那樣高大而偉岸,望向他的眼睛,那裡面哪還有怯懦的逃避,早已燃燒著堅定的火焰,黑夜裡,瞳孔泛著閃耀而堅毅的光。我看著肆虐的火舌襲上他的臂膀,燒出一片衣物殘骸,他卻不知疼痛似的依舊在最前沿,沉默著奮鬥。他的手臂上好像突然充滿了肌肉與力量,足下生風,來來回回潑上一盆又一盆救命的清涼。

嚇到失神的中年男人被救了出來,和小區裡的圍觀者一起怔楞地看著人與火的表演。青年充滿力量的手臂,連同潑出去的水一起,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甚至在火光之上,還泛著紅金色的光芒。青年似乎再沒有從前的軟弱無力,他撐起了一面水牆。

黎明將至,當高壓水槍終於澆滅最後的火星,青年眼中的光芒消失,又窩回那個小水泥房,一切似乎都還是最初的模樣,被問起時,只靦腆地念叨著:“怕?不怕。救人,不怕。”分明投過來的還是那種帶著懼意的眼神,可我清楚青年的勇敢和強大。

[點 評]

對比是本文的最主要特點。文中痴傻青年與中年男人,形成多方面的對比,平時痴傻青年的小心怯懦與中年男人的強壯勇猛、咄咄逼人是一組;火災發生時,痴傻青年的堅毅勇敢和中年男人的嚇到失神又形成對比。而他們各自前後又形成對比。多層次多維度的對比使得文章更具有衝擊力和感染力,也使得痴傻青年這一看似懦弱實則無畏的形象更加突出鮮明、深入人心。對比讓一則普通的題材煥發了新的表現力!

不管從考試角度,還是從個性發展角度,高中階段還是要留給記敘文寫作充分的空間。高中記敘文教學,不可等閒視之,但又不該是初中的簡單重複。怎樣改變目前高中記敘文寫作質量不高的現狀,以上所言,從結構角度出發,權當是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老師來研究高中記敘文教學,也希望藉助這樣的研究能為學生記敘文提升奠定一個更為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