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假如”造句


用“假如”造句

“假如”兩個字,往往都是用在事情發生後的一種趨於感性的總結。更多的固定模式為“假如當初如何如何,現在會更怎樣怎樣”。

這種感情自然會有一種主觀上的躲閃,更是一種渴望和期待。畢竟,不管是解釋,還是期待,都是希望我們每一次經歷的結果之後能夠再趨向完美,當然這裡也包括對存在過失的辯解。

首先,請不要用“假如”去追求完美。這個世界到底有無完美?佛經上說,凡一切世間法,如夢幻泡影,都是虛妄的東西。這個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高尚也有卑微。因此,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完美只是人世間的一種追求,是理想化的境界,所以說人世間不可能有真正的完美。以此展開,希望達到完美這個想法本身也是不成立的。因此,勿用“假如”去追求完美。

“假如”的想法還是一種逃避。一件事不好的結果已形成,尋找原因是正常的,這會讓我們下次做得更好。但沒必要非要去辯解,更沒必要把責任推給別人,諸如“假如他能幫我,事情不會如此糟糕”之類,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與之對應,我們更喜歡這樣的表達方式:“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說何必”。這看起來更加理性和慷慨大度,在這樣的氣勢下,也更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因此,如果讓我用“假如”造句,我會這樣表達:“假如我們沒有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那麼請別相互指責,也別輕易嘆氣。要相信好的願望,只要有好的付出和堅持,月兒會自圓,花兒會盛開”!

用“假如”造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