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農耕時代鞭牛的場景,如今變成現代化鞭打傳統型,大機械代替胳臂手工具,電腦替代人腦,推著人邁向更高更快更強,轟轟隆隆淹沒詩酒田園,一個土木時代結束了。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但是,人們心中的夢想家園,是能回故鄉,詩意地棲居。在古典時代,人們會在屬於自己的一方院落空間中,起居灑掃、牧牛耕作、徒步郊遊、趕集上廟,完全零負擔,拿得起放得下,日子過得灑脫。其時,人們對建築居所的理想,無非實用和從容。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莊子《逍遙遊》: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這裡講得明瞭,鳥築林間,林子再深廣,也只擇其一枝;獸飲河邊,即便弱水三千,不過取一瓢飲。現代生活形式上繁複蕪雜,由寧馨遞進至喧囂,可內在邏輯遵循刪繁就簡,趨向從複雜到簡單。不過最終,一切仍復如農耕時代吃喝拉撒的初心與本真。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真實生活,二三點綴,過多物質於情於理無益,反會拖累生活。如現代建築絢爛而紛紜,無所不用其極,可建材的發展,無論混凝土或古老夯土,無外來自土,圍繞土,仍復歸土。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土建,先賢留下的簡單生活智慧。當文明膨脹到給生活造成負擔,人們開始反思如何返璞歸真。極簡,溯源而上,就會追逐“土木”。早在千年前,真懂生活的國人,其實過著簡單的土牆院落生活。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土院成為居住情感的一個符號,成為人們內心深處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和繚繞的牽掛,更契合人們對夕陽西下,在充滿落日餘輝的院落,大人談天、孩子嬉戲的生活渴望。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生活,有生活之處就有院落,只要有院落,便會有悽清平常、昂爽瑰麗的濃淡日常。不甘清貧者,難免追逐衣錦玉食,榮華富貴。

也有不少人在功成名就後,即便食無肉,卻不願放棄土牆環繞居有竹的庭院生活,它就如同國人的血液奔騰洶湧在體膚之內,並流傳千年,一俟機遇,便左右主流的居住心態。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古人手扶土牆,無言獨上西樓,抬頭望,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低眉俯首,月移花影西廂,目睹斑駁老牆,憶平生當年,數流螢過牆,心緒安然,素壁秋屏,招得芳魂,彷彿玉容明滅,一日復一日地惆悵無可奈何花落去,何若憧憬似曾相識燕歸來,情不自禁於小園香徑獨自徘徊。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土牆院子生活始終是國人居住的美學境界,無論白居易:

靄靄四月初,新樹葉成陰。動搖風景麗,蓋覆庭院深。

還是蘇軾:

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

或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凡此詠歎,無不描畫前庭後院雅韻愜意、溫潤清朗的生活,寄託著庭院深深的慨然自許。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黃牆黛瓦、飛簷斗拱,這些元素早已烙印在傳統土木建築基因深處,隨便掀起一片瓦,翻出一堵牆,歷史氣息就撲面而來,予人悠悠不盡的抒懷空間。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實、冬有景,院裡一景一物,呈現一幅極具生命力的畫,它讓居者想象,依稀品咂起時光味道。

上下五萬年,無非吃喝拉撒;華夏八千載,終歸詩酒田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