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發現內質網降解調控線粒體動態

作者丨小柯


近日,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齊嶺(Ling Qi)及其團隊發現,內質網(ER)相關降解參與調控棕色脂肪細胞的線粒體動態。


相關論文於2020年3月20日在線發表在《科學》


Science | 華人科學家發現內質網降解調控線粒體動態


膜接觸位點參與調節細胞間的交流,是細胞器穩態和機體健康的關鍵。


內質網(ER)產生的線粒體相關膜(MAM)對於線粒體的動態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MAM的特徵是內質網和線粒體之間緊密接觸(相距約10-25 nm),是線粒體DNA合成和分裂以及鈣交換和脂質生物合成的位點。

在線粒體分裂時,ER小管包裹並收縮線粒體,並且激活的與動力相關的GTPase蛋白(Drp1)聚集,從而切割細胞器。


目前,細胞器交流的機制以及交流錯誤的生理後果仍瞭解甚少。

ER相關降解(ERAD)是一種保守的蛋白質控機制,可募集ER蛋白用於蛋白酶體降解。


Sel1L-Hrd1蛋白複合物是最為保守的ERAD。


Sel1L駐留在ER膜上,並控制E3連接酶Hrd1的穩定性。


Sel1L-Hrd1介導的ERAD對於體內的基本生理過程(如脂代謝、水平衡、食物攝入和體內能量穩態)均必不可少。

研究人員使用三維高分辨率成像來研究了,在缺失Sel1L-Hrd1複合物的棕色脂肪中,MAM改變後多形“巨型線粒體”的形成。


棕色脂肪細胞中ERAD缺失的小鼠對寒冷敏感,表現出線粒體功能障礙。


ERAD缺失至少部分地通過調節MAM蛋白Sigma受體1(SigmaR1)的更新來影響ER線粒體接觸和線粒體動態。

因此,這項研究為ER-線粒體交流提供了分子見解,並擴展了人們對Sel1L-Hrd1介導的ERAD在生理功能上的理解。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3/18/science.aay2494

小柯報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3/202032121362720755530.sht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