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選秀”範弗利特,是如何在北境的土壤上完成逆襲的?

範弗利特這名球員被大部分球迷熟知,大概就是在去年季後賽中,他先是經歷了球迷大面積的“口誅筆伐”,而後又在總決賽完成精彩的個人表現;至此,我們開始瞭解範弗利特,這名穿著23號球衣,被稱作是“範喬丹”的猛龍球員。

當知道別人戲稱他為“範喬丹”時,他還誠懇的希望球迷是真的覺得他厲害才稱作喬丹,他也會為此而努力;謙遜低調又不乏實力,進入NBA才4年不到的範弗利特,無疑走在正確的路上了。

多倫多猛龍對他來說是否真的是一塊適合的土壤,在幾年前或許很難有確定的答案,但是現在來看,他跟猛龍終於有了點互相成就的味道。

擅長調整和適應的“範喬丹”如何在猛龍綻放自我,已經是一個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


“落選秀”範弗利特,是如何在北境的土壤上完成逆襲的?

攻防狀態上,“穩定”成了最大利器

對於很多球員來說,穩定發揮是一件看似容易卻很難做到的事情;相反,如果一名球員總是發揮不穩定,那麼他同樣不會得到穩定的出場時間,穩定的球權分配等等,對於範弗裡特來說,在那次總決賽後,他明顯在自己的“穩定性”上下足了功夫。

  1. 穩定體現在主客場:本賽季他在主場的25場比賽場均17.5分3.5板6.3助攻,而在客場的23場比賽場均17.7分4.0板6.9助攻;在很多球員身上會出現的“主場龍客場蟲”的現象不會發生在範弗利特這裡,相反,無論是主客場他都表現的十分積極,數據也直接體現出他的穩定性。
  2. 穩定體現在勝負場:在範弗利特出戰的48場比賽裡,猛龍35勝13負,在其中贏球的35場比賽中範弗利特場均貢獻18.1分3.9板6.9助攻,而在輸的13場比賽則是16.2分3.4板5.7助,儘管命中率有下降,但他實質上並不是個“最大化影響比賽”的點。
“落選秀”範弗利特,是如何在北境的土壤上完成逆襲的?

和他緊密聯繫的隊內球員是猛龍本季的最快進步核心西亞卡姆,範弗利特傳出的球22.0%都給了西亞卡姆,而他自己所接到的傳球有19.9%都來自西亞卡姆,更讓人覺得震驚的是,在猛龍雙人組中出場時間最高的竟然就是他和西亞卡姆,而沒有洛瑞,他們倆的場均同時在場時間有29.7分鐘之高,這其實釋放了一個猛龍本賽季的調整信號。

那就是在經歷上個賽季奪冠、小卡又出走北境的狀況下,猛龍其實是急需用人的環境,在這個前提下,增加“範喬丹”的出場時間以及提高使用率,其實是個容易做出的選擇。

本賽季,範喬丹多項數據達到生涯新高,相比生涯前兩個賽季零首發(113場比賽全部替補出場),上賽季28場首發的尷尬局面,本賽季他到目前為止的48場比賽全部首發出場,並且場均出場時間首次來到生涯新高的35.8分鐘,出場時間的飆升對很多球員來說往往不是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或許無法保持原有的效率。

而範弗利特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依然是“穩定”,以及立足“穩定”的能力:

場均17.6分3.8板6.6助三項數據全部是生涯最高,從上個賽季的隊內第六得分點一躍成為本賽季隊內第三得分手


“落選秀”範弗利特,是如何在北境的土壤上完成逆襲的?

投籃分佈圖


本賽季他的使用率也同樣是生涯新高的22.0%

,而消化能力也不錯,真實命中率和投籃效率都是生涯第二高,在後衛線上,去年他籃下命中率是51.6%,本賽季他將籃下的出手佔比從25.5%提升到了31.1%,同時命中率也提高到了54.6%,加上三分命中率產量和效率的同時提升,得以將他的投籃效率維持在50.3%——和去年相同,低於生涯第二個賽季。

有球迷問了,既然籃下和三分的“魔球化”產效全都上升,為什麼效率仍然沒有很大改觀呢?是的,問題就出在了三分線內:

本賽季他的近距兩分命中率為19.2%,生涯第二低;中距兩分命中率28.6%,生涯第二低;遠距兩分命中率34.1%,生涯最低;這三項數據佔據他的出手佔比為20.7%,拉低了他三分和籃下增加的效率。

“落選秀”範弗利特,是如何在北境的土壤上完成逆襲的?

在防守端,分衛這個位置上,他的DRPM排在聯盟24位(總137人),本賽季他對位進攻者的命中率整體在44.6%,而範弗利特防守後他們的命中率會降低到40.8%;雖然身高偏矮,但是出色的防守判斷力可以幫他在防守同類型球員時佔到一些便宜,可以通過幾個回合來解析一下範喬丹的防守。

————面對步行者弧頂防守布羅格登時,及時協助隊友干擾霍樂迪,在霍樂迪突入時快速形成夾擊,導致步行者的第一個進攻回合以失敗告終;後續幾個回合仍然協同洛瑞同時盯防布羅格登和霍樂迪。

————面對太陽第一節還剩6分40秒時,範弗利特先是上前干擾艾頓的傳球,而後直接背轉身緊貼跟防後衛,導致後者傳球被洛瑞截斷,這個搶斷算在洛瑞頭上,但這個搶斷前的準備過程,卻少不了範弗利特的壓迫;

————同樣面對太陽第一節還剩兩分鐘時,範弗利特左側底角的防守嗅覺十分靈敏,及時補防後直接截停了對方的一次底角三分出手,後者傳球給隊友後投籃被帽;

以上幾個回合大概有這個意思:如果單從防守效率來看,範弗利特下場時猛龍隊反而每百回合少丟1.4分,實際上當他在場時,經常能在不經意間“助攻”隊友完成搶斷,即搶斷前的步驟經常由他來完成,本賽季

他的搶斷數為場均1.9次,比他前兩個賽季要整整多出1次


“落選秀”範弗利特,是如何在北境的土壤上完成逆襲的?

拋開隊友的影響,範弗利特在攻防兩端的進步其實是很明顯的,我們還能對一個落選秀要求更多嗎?更何況他是個努力、好勝的球員,他的積極性是失去小卡後的猛龍所十分看重的,這樣一名球員,在成為“範喬丹”的路上已經慢慢有心得了。

成為一個好的後衛,範弗利特還需要做些什麼?

1、從進攻方式上來說,範弗利特和一般後衛一樣依賴持球呼叫掩護,本賽季持球呼叫掩護這一進攻方式佔據了他32.5%的比例,但他39%的命中率扯了很大的後腿,每回合僅能得到0.83分,達不到聯盟中游的水準(只好於48.6%的球員);如果想在進攻端做得更好,他需要在這一進攻方式上找突破口,比如尋求更高質量的掩護,或者降低呼叫掩護頻率而提高投籃命中率等。

2、從持球時間上來看,範弗利特作為球隊另一個持球點,缺點一直表現得很明顯,那就是黏球,並且會偶爾沉迷單打——這也是他被成為“範喬丹”的最起初的原因。這樣的方式對於他來說並不可取,首先他不是一個擁有頂級單打能力的後衛,其次黏球時間過長對球隊是一種傷害,無論是從有效得分還是團隊協助上來看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好在這賽季他已經有意識的在改變自己的持球進攻方式:0次運球投籃出手佔比達到了30%,其次則是3-6次運球后的33.7%。這樣的改變對他來說其實是必要的,因為非高效的方式早晚會被更高效率來取代。

猛龍目前排在東部第2,在小卡出走後,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戰績:及時扶正範弗利特的首發位置,讓西亞卡姆成為球隊核心;他們的做法彰顯著決心,而球員的凝聚力也同樣釋放著驚人的力量。

曾經一場首發難求的範喬丹,到如今成為穩定的首發球員,他用了不到4年,隱忍和積蓄,爆發和穩定,他彷彿成為了猛龍隊另一個值得信賴和期待的後衛。

猛龍的未來將會怎樣,範弗利特已經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